一个贵师大毕业中学教师读者跟我说,他有些大学本科老师退休之后,非常喜欢开车到贵州基层到处旅行。到了当地就联系当地学生让陪游请吃饭。
我说,我不喜欢这样做。
我觉得,联系学生之前,你应该先问问自己:
第一,你要找的学生是否和你有着共同的精神志趣,彼此有很多话可以说。
否则,饭桌上非常容易出现尴尬冷场。没话找话说的尬聊,彼此都难受。
第二,哪怕学生请吃饭,装一肚子油盐,再欠个人情,值得吗?
如果不是为了彼此都能感到愉快的精神交流,找人家,单纯为了吃这一顿饭,太不值得了。
现在,谁缺一顿饭的钱呢?
第三,学生招待了你之后,将来学生若来到你所在城市,你做好回请接待准备了吗?
如果没有,就不要轻易打扰人家。
作为公众号作者,国内的读者分布在全国各地。
对待读者的态度,我大体上也是这样。
在我的自驾旅行路上,不时有一些热情的当地读者说,到了他们哪里之后,一定要联系他们,他们请我吃饭。
除非我确定,彼此见了面,一定有很多话说,能享受到精神交流的愉悦,否则,我一概婉言谢绝。
悄悄来,悄悄走。
人到中年,年纪越大,我越觉得,中国人喜欢用请客吃饭的方式来招待客人,是一种陋习。
这种方式,只适合农耕文明和短缺经济时代,却不适合小康时代。
你这一次灌我一肚子油盐, 我下一次回你一肚子油盐。
最终,双方的感情未必提升,彼此的健康却遭到损害。
即使见面,我更愿意找一家茶社或咖啡屋,坐下来一边喝一边聊,做一些精神层面的深度交流。
当然,见面的前提是遇见和我彼此已经比较了解的读者。
如果不是比较熟悉,我是不会去的。
万一坐下来,没有什么话可说,大眼瞪小眼,真的非常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