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广电总台联合打造的大型文旅深度探访融媒体节目《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第二季,于6月26日在江苏卫视、江苏城市频道等平台开播。本季把视点锚定街区,从南京、苏州、扬州等8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休闲街区,在走街串巷中,引领探索“你所不知道的”江苏文脉。
从地理角度看,“江南”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秦汉。汉代的都城在长安,当时的“江南”是指离长安城比较近的武汉及其下游的南方地区。六朝时首都在南京,江南指的是南京周边扬子江往南及往东的地方。到宋代,首都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此时的江南是从南京到杭州,并被太湖和长江这四者围合的一个区域。到明清,首都到了北方,江南就是指的是长江以南,以大运河为纽带的长江以南。
如果只是看秦汉,江苏与江南的关联似乎还没有那么深刻。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徐州篇,找到了这其中关联的理由。汉文化的发源地在徐州。不论江南江北,汉朝的整个风俗习惯、文化礼教,都能在徐州找到根源,有些甚至影响到了今天——比如烧烤。
在徐州户部山-回龙窝街区,一块刻有烧烤场景的汉画像石,已经成了网红文物。汉画像石是汉代墓葬主人为了记录生前事而刻下的。它可以说是汉代生活的百科全书。比如它记录了汉代人的狩猎场景、杂技娱乐场景、农耕场景。当然,最生动也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烧烤场景。在这块汉画像石里,一个人手执烤串,烤炉里的木炭似乎正滋滋作响,旁边还有一头羊。考古研究普遍认为,这就是汉代烧烤实证。说明两千年前的徐州人,就在吃烧烤。如今的户部山-回龙窝街区,夜市上的烤串香味正盛。白日里看过汉画像石,此时的这顿美食,让旅行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
可以想像,当时汉王朝的烧烤风靡时,江南江北都是围炉而坐、大口吃肉的畅快吧。
六朝,当江南的核心转向南京周边时,江南便出现了一个新的特征——文化江南。六朝都城在南京,当时大量的文人学士涌入南京,奠定了南京文化江南的基础。通常认为中国文化在六朝之前,也就是1800年之前,中心是在中原地区,也就是洛阳、西安一带。但是从1800年以后,中国文化的中心终于移到了南京,也就是江南这一带。
《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南京篇,游的便是一次畅快的江南文化之旅。“六朝金粉地”的夫子庙,魏晋南北朝已经有文人在此打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的夕阳依然斜照,王导谢安的到来,也让这里成为文人趋之若鹜的地方。由此南京便开启了它的文学之旅。李白留下了“二水中分白鹭洲”,这是一幅令人无比遐想的景象。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则是看到了秦淮河繁华背后的隐忧。“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朱自清的走心抒发。而最著名的《红楼梦》,跟南京更是多有关联。南京人最爱的方言“韶韶”,就被曹雪芹写进了《红楼梦》里。
所以,理解南京,不能只是简单的逛夫子庙,游秦淮河。通过它们去理解江南,更是一次精神领域的深层游览。
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如今的“江南”,更具象一些的代表便是苏州。乌瓦白墙,傍水人家,说的话是软绵绵的无敌方言,吃的是糯唧唧、甜滋滋的小食。没错,这是江南非常形象的表达,但是理解苏州的“江南”,不妨再换一个角度。
明清时期的江南,大运河成为纽带。有了它的加持,运河沿岸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江南便开始更接近今天的模样。而此时江南最核心的地带,便是环太湖流域和长江之间的地带,苏州是中心。
《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苏州篇,你可以很容易发现“经济江南”的影子。平江路的热闹繁忙自不必多言,苏州的各种特产更是让游客甘心掏腰包。但是这些繁荣的背后,便是江南刻在骨子里的精致。就如一把扇子,苏州人精致的性子并不允许从这里出去的扇子只是一把素面朝天的扇子。装饰,这是必须的。但这种装饰,更必须是手工的。而且这种手工,可能还得跟非遗沾上点关系。画笔精耕细作的画一幅“柿柿如意”,绣娘一幅小桥流水的苏绣,扇面立即多了灵动的色彩。这是苏州人的精致。而这种看似耗时间的功夫,正是经济江南给予的底气。再说回对苏州的印象,是不是觉得每进一户人家,都得有个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院子。一年四季坐在院子里边喝茶、聊天、吃饭,是典型的江南人家的一种感觉。这种“院落情节”,也正是“经济江南”的富足体现。
所以,当你穿行在苏州的古城小巷,你看到的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但你跟需要跟着我们去寻找江南的细节。
当你从地域、文化、经济的角度理解了江南,你就需要去寻找江南的“人情”。因为你所看到的江南,正是江南的人所构筑出来的特定风景。当文化江南形成时,江南人如水一样的性格也随之流淌。可是,你深入接触之后,这种水,却有着能穿石的坚毅。
《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扬州篇,“三把刀”的传统技艺闻名已久。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里藏着一家百年老店——紫罗兰美发厅。探寻团如《繁花》里的宝总一般,体验了扬州传统技艺“三把刀”中的理发刀。也许技艺还不足以引发对江南人性格的理解。当从业70年的老师傅仇庆芳出场,85岁的他满头白发,依然眼明手稳。干了一辈子,重复了成千上万刀,没有一丝一毫的敷衍。这种专注与执着,是江南人情里的韧性。
《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常州篇,被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的青果巷,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正在进行。青果巷的居民,用《教我如何不想她》,回忆着现代学者、语言家、音乐家赵元任。而你细细品味,这一条巷子能被称为“江南名士第一巷”,确实有迹可循。就如赵元任,他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有着自己独到的想法。研究语言之外,又搞起了音乐,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所以他也被称为“斜杆青年”。同样“斜杠”的还有周有光。前半生研究经济,后半生研究语言,创立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语拼音体系,被誉为“现代言语拼音之父”。他们知识体系的跨度极大,可以想像其中的不容易。但是凭着江南人性格里的坚韧,硬是做出了一番成绩。如此的文人名士在青果巷还有很多。这又是江南人个性里另一个层面,不服输,懂传承。
所以,来江南,不妨试着和江南人做一次“人情”的沟通。去听一场赵元任的音乐会,去感受下老师傅的“三把刀”,这会让你对“江南”有更真诚的体会。
最后,一定要来走一走凹凸不平的江南石板路,逛一逛屋瓦斑驳的江南古巷。跟着我们,一场读懂江南的旅行才真正开始。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