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表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100个单位“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198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其中,江苏分别有4个集体和8名个人获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下面一起来看看入选的四家集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有哪些特色亮点吧。
2018年以来,苏州持续完善四级名录体系,新增1个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1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8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着力提升非遗保护工作科学规范水平,制定实施《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促进办法》《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评估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均为全国首创。
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水韵姑苏 苏作匠心”成功入选20条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非遗进七里山塘景区、非遗进平江历史街区等4个项目获评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积极参与全国曲艺周、中国非遗博览会、长三角文博会、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和“欢乐春节”等非遗展示展演活动。
盐城深入挖掘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传统村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的非遗资源,提升乡土文化内涵,盐城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70项、市级139项。
全面开展非遗数字化运用,推进国家、省、市级项目传承人数字记录工作,完成457个项目和591个传承人数字记录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盐城市淮剧保护条例》。全市先后建成特色非遗博物馆、街区、工坊和非遗展厅50多家,在东台西溪、建湖九龙口和大丰恒北村设立非遗拓展基地,吸引非遗人才3万余人。淮剧《小镇》获得第十五届文华大奖。杂技《炼——倒立技巧》荣获“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最高奖金奖、“金菊奖”“金狮奖”,实现三金大满贯。
以东台西溪、建湖九龙口景区、大丰恒北村3家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为核心,全面推进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街区。
连云港自2005年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省、市、县(区)四级代表性名录项目991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70个、市级166个,四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21名,拥有山海丝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水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海州五大宫调优秀保护实践案例入选5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民主路老街成功入选省级“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
建立健全“15分钟非遗展示圈”,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设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积极策划组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文化节”等各类宣传展示活动,年均举办各类大中型主题宣传展示展演活动300场次以上,受众超过90万人次。
建立四级名录体系,公布兴化市非遗项目名录124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1项、泰州级24项。认定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5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4人、泰州级18人。
编撰出版《兴化非遗》《竹泓传统木船制造技艺》《兴化民歌》《兴化垛田农民画校园传习本》等。建成“兴化市非遗展馆”等6个非遗展馆。将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申报文化产业项目、争取文化企业优惠政策等方式,对木船、米甜酒、水车等非遗产业和企业给予多方面的扶持,增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效。
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工作,郑板桥·范仲淹纪念馆景区入选第二批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名单。拓展非遗旅游线路,在各景区开发非遗衍生品,创建非遗集中展示区,推进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构建非遗保护传承新格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江苏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全程共享、全程体验非遗活态魅力;持续举办“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活动,为600余个非遗项目搭建传承人展示交流平台;建设提升省级非遗创意空间、非遗工坊,举办“水韵江苏·乐购非遗”活动,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释放非遗新魅力。
下一步,省文旅厅将在总结推广“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做法的基础上,深化开展“家门口享非遗”活动,利用非遗工坊、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传习场所等,开展非遗在社区、进乡村活动,促进优质非遗资源有效融入城乡公共文化空间,让非遗更好走到群众身边、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进一步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加大中青年传承人培育力度,不断提升他们的传承和创新能力。
素材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编辑:赵凡 张莉苒
校对:汤祥文
初审:蔡晓川 靳扬扬
二审:吴嘉玲 沈抒
三审:宋莉莉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