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时事   2024-12-25 11:00   北京  

编者按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4年经济工作,系统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其中,有很多新提法、新举措,关系明年经济大局。《中国报道》新媒体特设“2025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专题,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新提法、新举措做深度解读。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舵定向。

实事求是 直视问题
△ 8月6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滚装船在装运外贸车辆(无人机照片)。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等复杂严峻形势的一年。从公布的会议通稿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一次求真务实的会议。“扎实、坚实、实效、实绩、夯实、走实、抓实、求真务实……”从公布的会议通稿看,一个“实”字,贯穿其中。

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2月6日举行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所言,“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直视问题是切实加以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此次会议正视需求端的问题以及产业的结构问题,经济界普遍对此给予积极评价:从通稿中可以看出,中央决策层对于当前经济基本面问题的认识,在多个维度上更加直观。

其一,从在总量层面的维度看,会议指出在过去一年内我国面临着“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较以往会议“回升向好”的表述有了明显变化。这一对局面表述的改变首现于2024年9月26日召开的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此次会议在认可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的同时,也深刻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也正是在这次会议结束后,中央开启了一系列旨在刺激经济的政策。可以说,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延续了对当前经济问题的正视。

其二,从产业结构的维度看,此次会议对于当前问题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在经济形势的分析中,会议通稿有一处明显变化,即指出当前困难在于“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删去了过于常提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说法。在过去几年的提法中,这是对住户消费、企业经营等居民部门面临压力最为强调的一次。而不再强调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则意味着,此次会议对需求端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

其三,从更微观一层的维度看,对居民增收减负、企业经营压力的政策定位也从此前扩内需的附属方向被抬升到了更加高的定位。从2024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就开始提示要增加居民收入,2024年9月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表述为“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而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指出“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条件和趋势没有变

困难挑战年年有,但我国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前进中的问题,能够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 8月21日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拍摄的桌面型工业机器人。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对媒体表示,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基础稳,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底盘稳。我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拥有巨大的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和产业配套能力,内部经济和外向经济可实现良性互动的双循环,这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优势多,主要是我国既有大国经济共有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还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制度优势,决定了我国经济具有较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所在。韧性强,主要是我国企业产业体系完备,经营主体类型多样,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我国居民储蓄率高、适应经济波动的能力也较强。这是我国拥有强大抗风险能力的根源所在。潜能大,主要是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是我国拥有更大发展空间的潜力和动力所在。

事实也证明,2024年的成绩还是令人鼓舞的。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从目前经济运行情况看,预计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我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延迟退休年龄、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重大改革举措正在加快推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成效。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10月和11月全国商品房成交量连续2个月同比、环比正增长;积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稳妥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就业保持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2024年12月14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即将顺利实现,预计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5%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30%。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家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九项重点任务指明方向

面对当前复杂变局,“稳”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基调。此次会议要求,2025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

△ 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拍摄的华晨宝马第6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

会议确定,2025年要抓好九项重点任务。一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六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七是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八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九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会议指出,2025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会议还要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工具。会议通告发布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全新表述,以及连续实施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引发各界的关注。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对媒体表示,2025年是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政策力度上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对经济增长形成强有力拉动。在政策着力点上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用好转移支付政策,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同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在零基预算改革、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等方面争取新突破。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放在了重点任务中的首位,这吹响了全方位扩内需的号角。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对媒体表示,2025年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重点是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在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上下功夫。2025年将通过加大财政对终端消费直接投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多种方式,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比如,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制定促进生育政策,以及着力稳住楼市股市等,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同时,持续优化促消费政策、完善相关制度、改善消费环境。社会普遍反映,2024年“两新”政策效果很好。2025年将加力扩围,安排更多资金,把更多消费品纳入支持范围,优化补贴发放流程。

另一方面,要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增强供需适配性上做文章。要加快完善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多元化服务,着力满足居民在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方面的消费需求。要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体育、演出、数字等新型消费。要积极开发更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要充分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继续大力培育具有创新、跨界等特点的新型融合消费业态。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这一次政策排序发生变化,是根据我们当下宏观经济形势主要矛盾的变化来进行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是整个国民经济循环不畅,这是一个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要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面扩大内需成为首要任务和首要工作。

“五个统筹”为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货轮在装卸外贸集装箱。 

会议还提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根本保证”“五个统筹”为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认为,这些规律性认识,既是应对当前困难挑战、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论。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英华认为,针对2025年较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会议释放了宏观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的信号,有利于进一步坚定各方发展信心,稳定市场预期,积极主动应对困难挑战,有助于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会议围绕财政赤字、财政支出、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多种政策工具作出积极部署,惠当前也利长远。通过实施更加积极、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对冲外部不确定性,为2025年经济稳定增长、持续向好提供支撑。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认为,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有助于我们采取更加有效举措,有力破解发展难题,稳定发展预期,提振社会信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焱
图片来源:新华社
责编:张利娟
编审:赵珺

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杂志官方订阅号。看透大政策,过好小日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