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还是美国的“后院”吗?

时事   2024-11-16 14:53   北京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马总统府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举行会谈。博鲁阿尔特在总统府前广场为习近平举行隆重盛大欢迎仪式。

2024年末,拉美迎来外交繁忙季,全球目光聚焦拉美。两场重磅会议——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将分别在拉美的秘鲁和巴西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先后出席这两场重量级峰会,并对秘鲁、巴西进行国事访问。
正值美国大选落幕,“特朗普2.0”不确定性扰动全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国际关系室主任、研究员周志伟看来,此时美国的贸易政策走向有很大变数,亚太地区未来经济合作究竟走向何处关系到全球经济增长,这也是此次APEC会议如此受关注的原因。
充满不确定性的不仅是贸易政策,还有美国对拉美的态度转变。“拉美并不是白宫的首要议程。但过去四年,拜登的对拉政策和前任特朗普截然不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拉美学会常务理事王友明比较道,特朗普任内曾用刺激性语言批评拉美国家,其对拉政策遭到一些拉美国家诟病;拜登上任伊始便大幅扭转前任政策,希望保住“后院”这块战略屏障。他甚至还在公开讲话中指出,拉美不再是美国的“后院”而是“前院”,以此呼应拉美国家希望得到平等对待的诉求。
与美国的不确定相对,中国近些年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耶鲁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相比美国,中国叙事在拉美地区引发更多共鸣,中国的政治体制在这里更具吸引力。这一趋势已引发美国不少媒体、智库关注,认为中国正试图从经济上将美国在拉美地区“边缘化”。

中拉合作始终以发展为导向

6月20日,在秘鲁阿雷基帕,手工艺人奥斯瓦尔多·马马尼的妻子展示羊驼毛制作的动物玩偶。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了该产品走进中国市场。

中国在拉美影响力的提升,与中拉近些年持续的经济合作密不可分。今年恰逢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拉要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10周年。秘鲁国会主席爱德华多·萨卢安纳日前接受采访时指出,期待以习近平主席到访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合作,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当前,中拉年贸易额近5000亿美元,中国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是巴西、智利、秘鲁等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周志伟指出,10年来,中拉经济融合度越来越高,中国已经成为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外部支撑。
“尤其是投资领域,长期以来,拉美国家都存在投资率不足、基础设施投资短缺的问题。面对全球经济低迷的现状,拉美地区可利用的外部资源有限,中国持续的投资和多元的投资布局,为拉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周志伟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拉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取得诸多丰硕成果,钱凯港就是很好的例证。当地时间11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在利马总统府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钱凯港开港仪式。钱凯港项目一期工程始建于2021年,作为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合作项目,钱凯港一期工程可以将秘鲁到中国上海的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节约20%以上的物流成本,并且每年为秘鲁带来45亿美元收入,创造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
此外,中国对拉美的投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拉加经委会)指出,中国企业日益转向采掘和自然资源加工类以外的投资项目,这对提高拉美对华出口产品附加值以及技术和知识含量十分重要,将对中拉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智库“美洲对话组织”(IAD)今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明显转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特定行业,有越来越多的份额流向了被称为“新基础设施”的领域,其涵盖了电信、金融科技和能源转型等战略业务。在2022年,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占流向拉美地区投资总额的近60%,即约37亿美元。
周志伟表示,中拉合作始终以发展为导向,拉美在中国的外交战略定位中一直都是可以协作的伙伴,尤其是在维护国际安全、维护经济全球化、维护多边主义方面。对中国企业而言,双方经济的互补性极强,拉美是一片待开拓的、极具潜力的市场。此外,在有序推进现代化问题上,中国与拉美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多经验可以相互借鉴。
巴西今年提出“巴西新工业”(或称“巴西再工业化”)计划,推动本国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这也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多投资机遇。巴西总统卢拉自去年重新执政以来,一直在寻求深化与中国的关系,巴西副总统杰拉尔多·阿尔克明今年6月访华时表示,欢迎更多中国企业到巴西投资,同时有消息指出,阿尔克明此行也在为巴西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打前站”。
周志伟认为,虽然面对货币汇率浮动大、营商环境差异化等挑战,总体来看,未来中拉合作仍有巨大潜力。
美国对拉美的霸权思维从未改变

11月14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的钱凯港,岸边智能化设备吊装集装箱。
中拉之间高效迅速的合作节奏,加剧了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战略焦虑,一股“新门罗主义”的旋风重新席卷美洲。美方数度将中拉之间的互惠合作抹黑为“债务陷阱”。
200年前,“门罗主义”一度被解读为美国《独立宣言》的延伸,旨在防止欧洲均势政策染指西半球。拉美是美国“后院”一说便是“门罗主义”的产物。如今,“新门罗主义”最大的变化在于矛头转向中国和俄罗斯,美国开始将反华战场延伸至拉美,企图削弱中国在拉美的存在和影响力。
尤其在特朗普2017年上台后,对古巴、委内瑞拉实施政治经济制裁,企图通过“以压促变”,颠覆左翼政权。2023年年中以来,美国持续炒作所谓“古巴间谍设施”事件,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理查德森宣称:“中国的影响力已经逼到眼皮底下来了!”
周志伟指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美国对拉美的态度都是一贯的,即拒绝域外力量在拉美地区影响力的上升,本质上都是“美国优先”的霸权思维。
“但目前看来,这种焦虑并没有形成具体的政策安排。”周志伟说。美国对拉美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倡议,但收效甚微。2019 年,特朗普政府推出“美洲增长”倡议,意在加大美国在拉美的投资力度,制约“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的影响力。2022年6月,拜登政府宣布“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倡议。但这些倡议大多没有更详尽的落地举措。
周志伟分析,总体来看,美国的战略重心并不在拉美,而是在亚太,亚太地区的重要性要高于拉美地区,拉美在美国的外交战略中属于被忽视的一方,因而美方所认为的美中竞争在拉美会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但随着中拉经济合作的加快,未来美国可能会加大对拉美的政策力度。
中美在拉美的战略博弈孰优孰劣?

2021年8月5日,数百名古巴青年在首都哈瓦那举行保卫国家和平、团结反美游行,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近60年的封锁。

面对美国霸权,拉美国家的态度至关重要。周志伟认为,过去20年,拉美对华对话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改善。中国对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很有利——这一点构成拉美对华的基本认知。
“拉美国家也意识到,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快速崛起,是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力量,因而他们对中国崛起还是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中国如果能够快速增长,将会为全球南方的合作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周志伟说。
与此同时,有观点指出,欧美国家的“口惠而实不至”也进一步将拉美推向中国。“从历史上看,拉美就非常排斥美国霸权。近几年,美国对拉美政策的部署更多停留在纸面上,具体政策比较匮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美国哪一方的合作方案更有效、更有可行性,是拉美在中美之间进行选择的根本标准。”周志伟说。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文章也指出,在争夺拉美地区影响力时,美国的遏华政策虽然在一些特定领域取得有限的成功,例如迫使各国将中国公司排除在其5G网络之外,但大多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不愿放弃中国企业提供的价廉质优的基础设施和低成本产品,而美国企业不太可能提供这些产品,部分拉美国家仍选择顶住压力,从本国利益出发,推进与华为的市场化务实合作。
周志伟认为,从目前来看,拉美地区的确是处在国家治理的困难阶段,政治极化严重、经济持续低迷、社会矛盾较为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治理是拉美国家最关注的。因而从国际合作角度来讲,哪个合作伙伴能够给其国家治理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也是重要的考量。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李士萌
图片来源:新华社
责编:张利娟
编审:赵珺

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杂志官方订阅号。看透大政策,过好小日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