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后的25年,是澳门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强的时期。”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贺一诚在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表示。
25年来,澳门特区政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建立了覆盖生命全周期、生活各领域的民生保障体系,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保障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地提升。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岑浩辉时指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强调要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这为澳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自身更好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从1999年的21.45平方公里到2024年的33.3平方公里,尽管通过填海造陆实现大幅扩容,澳门的陆地面积仍不足一个浦东机场大,在这样狭小的地域上谋发展、搞建设,可谓“螺狮壳里做道场”。
然而,过去25年,澳门正是在这33.3平方公里上缔造了跨越式发展的奇迹,向世界展示了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回归前,澳门经济连续4年负增长,失业率超过6%,就业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数不足5000澳门元。2023年,澳门就业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数提升至1.75万澳门元,总体失业率多年保持在2%以下。
2019年,澳门GDP一度达到4445亿澳门元,20年间年均增长率11%,人均GDP 9.2万美元,超越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
“回归前,澳门经济规模很小,市容看起来特别老旧,当时我们的经济就像18世纪末的欧洲,很多产业都是被垄断的。”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主任林玉凤回忆道。
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固本培元、稳健发展”的施政方针,明确了“以旅游博彩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带动其他行业协调发展”。2002年,澳门对博彩业进行改革,正式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了长达40年的垄断,为澳门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而在第2年,澳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3年,内地居民赴澳“个人游”开放,为澳门带来大量客流,推动澳门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2003年10月17日,《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订,澳门等来了与祖国“同呼吸、共发展”的历史机遇。CEPA及一系列补充协议是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协议,签订后,双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及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澳门得以充分发挥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是“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
据澳门特区经济及科技发展局统计,从2004年1月1日CEPA正式实施到2023年9月,澳门企业利用CEPA零关税优惠政策出口至内地的货值达14亿澳门元,共累计节省超过9000万澳门元关税;发出876张“澳门服务提供者证明书”,协助金融、医疗、法律、旅游、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及专业人士到内地拓展业务。
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成为澳门连接内地与香港,畅通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为澳门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根据拱北海关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份,内地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对澳门地区进出口总值累计已突破635亿元。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一国两制”下的澳门发展进入新时期,越来越多澳门人来到内地干事创业,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
青年律师黄景禧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本科就读于澳门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频繁来往于内地和澳门之间,他也慢慢了解到内地最新的发展成果。
黄景禧告诉记者:“虽然路通了、桥通了,但大湾区最复杂的还是三地不同的法律制度、政治文化和办事逻辑,需要我们法律人更主动地融入,推动三地的制度衔接、规则衔接。如果不亲身走进去,去体验内地的生活、工作,体验内地不同的制度,很难了解日新月异的横琴变化。”
抱着这样的想法,黄景禧推动成立了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并担任会长,在内地及澳门组织了一系列交流活动,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建设和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主动协助澳门法律工作者及各界专业工作者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020年8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开展试点工作,符合条件的港澳律师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取得内地执业资质的,可以从事一定范围内的内地法律事务。黄景禧和父亲、姐姐一起报名了考试,成为第一批取得大湾区律师资格的澳门律师。
“澳门和内地的深度融合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但并不是‘1+1=2’,而是‘1+1>2’。”林玉凤表示,“不是简单地相加,而要让融合带来增量,让每个人手中的‘蛋糕’都变大,这就是我的期盼。如今,内地与澳门间已经有很好的硬件基础和制度基础,有便捷的通关和各类税收减免政策,人员流动也相对简单,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实现‘1+1>2’。”
“从小生活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澳门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很强的。澳门是一个独立关税区,拥有自己的货币,我们对外交往的制度优势和便利没有丢失。”林玉凤向记者阐述了澳门的优势,她还提到了澳门最特别的一点:“澳门很小,是两岸之间最小的那个点。正因为澳门很小,所以我们很善于倾听,非常了解不同地方的优点和缺点。声音往往从强的地方流动到弱的地方,所以最弱的地方,其实也是接受资讯最多的地方,这让澳门对周边地区的理解更加深厚,更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
“澳门可以扮演好桥梁的角色。”林玉凤认为,“一家内地的小企业想把产品输送到国际市场,可能没有足够的能量去聘请相应的国际化人才,但来澳门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个合作伙伴帮助他们做好方案,特别是面向葡语国家。”
在中央授权和支持下,澳门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文化关系,获得147个国家和地区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参加国际组织和机构190多个。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于正式公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施范围为横琴岛“一线”和“二线”(横琴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设为“一线”;横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其他地区之间设为“二线”)之间的海关监管区域,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由粤澳双方共商共建共管共享,随着发展空间大幅扩展,澳门如虎添翼。
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国家赋予合作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四大核心战略定位。合作区着力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聚焦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和现代金融产业,对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合作区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琴澳两地互联互通水平的持续提升是“一国两制”在澳门再一次的成功实践,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横琴口岸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仅需一次查验,最快20秒即可过关,省去了先出境再入境的繁琐环节。琴澳两地基础设施“硬联通”、体制机制“软联通”不断推进,往来两地越发便捷畅通,越来越多居民享受到“丝滑”的双城生活。
12月2日,澳门轻轨横琴线正式开通,从莲花站上车,澳门居民2分钟即可到达横琴口岸,在横琴口岸快速换乘广珠城轨延长线,从内地过关抵澳的旅客也可以乘坐横琴线,通过莲花站换乘氹仔线前往澳门各处,澳门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过去,澳门发展对博彩业依赖性很强,经济发展需要从“一业独大”转向“多元并举”,一直是澳门社会面临的问题,也成为近几年澳门社会各界的共识。
“澳门加快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不仅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更可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出更大作用。”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表示。
近年来,在中央坚强领导下,澳门特区政府系统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博彩业依法健康有序发展。如今,非博彩行业占澳门GDP比重已经超过六成,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工作初见成效。
抓住会展市场、演出市场复苏的机会,2023年,澳门政府及民间企业举办的大型演出超过2000项,各项艺文活动总共超过一万场次,参与人次接近两千万,产生约11亿澳门元票房的经济价值;在澳门举办的会展活动1000余项,澳琴经贸部门联合推出“澳琴·会展”品牌标志,以“一会展两地”的形式举办14项会展活动。2024年9月26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的TTG Travel Awards 2024颁奖典礼上,澳门连续两年获得“最佳会议商务城市”奖项。
“来澳门的旅客可以不是为了赌场而来的。以后大家说到度假、休闲,就想到澳门看一场表演,吃一顿葡国菜,我们的餐饮和演出行业表演就能慢慢发展起来,这对澳门经济和居民就业来说都是好事。”林玉凤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