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点资料更丰富↓↓↓
七上
八上
九上
中考
温馨提示
文末有免费下载方法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史料互证《国语·周语上》记载:“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1952年考古学家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史料描述中的夏朝范围符合,成为了证明史书记载中的夏朝确有存在最有力的证据。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二里头文化遗址属于一手史料 B.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相互印证
C.实物史料在史料中的价值最高 D.二手史料具备较高的文化价值
2.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出现了“君”“臣”“巫”“工”“奴”等表明身份的字。这反映了商代( )
A.私有观念的产生 B.早期国家的形成
C.手工业的繁荣 D.分封制的成熟
3.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出现了“春秋争霸”的局面,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这说明下列哪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在商朝,商王经常主持“求晴雨”活动;甲骨卜辞中常见到商王卜问各地“受年”“受禾”“受黍年”的情况。由此可知( )
A.商朝多次迁都 B.百姓赋税沉重
C.贵族乐于祭祀 D.商王重视农业
5.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封召公奭于燕,都蓟。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6.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以下对这一阶段相关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禹建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②商代铸造了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③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
④夏、商、西周都是因为末代君主暴政而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
A.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B.铁制工具进一步推广
C.兼并战争,走向统一 D.民族融合,互相交流
9.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仗,一个个眼睛都红了,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秦国的士兵之所以打仗勇猛,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策在激励着他们。这个强大的政策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C.奖励耕织 D.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10.小华同学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内容时,制作了下面的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1.“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这是哪一思想家的言论(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12.《黄帝内经》着重阐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用以指导对疾病病理的认识、诊治和预防。这凸显了《黄帝内经》( )
A.理论体系完善 B.思想内容丰富
C.提倡预防疾病 D.尊重生命规律
13.它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由于有了一脉相承发展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文中的“它”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竹帛书 D.篆书
14.小李同学参观殷墟博物馆,发现展出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查找资料后,了解到甲骨文中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如图)。这些甲骨文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据此可知( )
A.奴隶社会的刑罚残酷 B.甲骨文推动语言交流
C.考古发现与甲骨文互证商代历史 D.殷墟出土的商代人骨来源于奴隶
15.商周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文物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二里头铜鼎 C.司母戊鼎 D.开元通宝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编自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褒大封,皆威而服焉。
——摘编自《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1)材料一中夏、商、西周更替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将示意图中①②处的朝代(时期)补充完整。(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实行“大批封建”的作用。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政治状况?(4分)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上述时期的阶段特征。(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周初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秦、楚、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1)材料一反映了周初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此项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2)材料二中的这段史料叙述的是什么时期的社会状况?根据上述史料,概述当时的政治局势。(4分)
(3)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诸侯争霸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18.变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探秘古代政治的变革”为主题,开展了读史学史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列出的学习任务,请你一起参与完成。(14分)
任务一:梳理朝代——感悟历史变迁
(1)请将年代尺上A、B处缺失的信息补充完整。(2分)
任务二:释读史料——了解制度演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摘编自《礼记·礼运》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首领的产生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天下为家”开始于哪一王朝?(4分)
任务三:分析表格——体会社会变革
材料二:变法的内容
政治: |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
经济: | 1.废除井田制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
军事: |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
(3)表格中体现的是哪次变法的内容?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变法?为什么?假如你是一位贵族,你是否支持变法?为什么?(5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3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所损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晚年的孔子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诸子百家主要代表人物表
学派 | 代表人物 | 主要思想 |
儒家 | 孟子和荀子 |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
墨家 | 墨子 | 主张“兼爱”“非攻” |
道家 | 庄子 |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
法家 | 法家的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 |
材料三: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
(1)根据材料一,写出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分析孔子宣扬的政治主张“不为各国采纳”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并在表格中的横线处填上对应的人物。(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老子的政治主张,并写出老子创立的学派。(3分)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15BBCDADCCDBCDACC
16.(1)原因:统治者残暴昏庸,丧失民心。
①东周 ②战国
(2)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状况: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或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7.(1)制度:分封制。
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时期:春秋(或东周)时期。政治局势: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诸侯势力强大。
(3)状态: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8.(1)A:商;B:春秋。
(2)变化: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朝:夏朝。
(3)变法:商鞅变法。
农民:支持。因为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贵族:不支持。因为变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9.(1)思想主张:礼和仁。
原因:孔子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朝代,力图恢复旧制度,但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孔子的主张与现实相违背,所以他的主张很难被各诸侯国所采纳。
(2)背景:战国处于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的时期。人物:韩非
(3)主张:“无为而治”。学派:道家。
(4)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
此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阅读原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