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卷

职场   2024-11-22 18:10   黑龙江  

↓↓↓点一点资料更丰富↓↓↓

七上

课件  教案   知识点  自测   试卷

八上

课件  教案   知识点  自测   试卷

九上

课件  教案   知识点  自测   试卷

中考

课件  真题   知识点  专项训练

温馨提示









文末有免费下载方法

七上历史第三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班固《汉书》中的这段记载,说明秦朝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2.在固阳县城北7千米处,一条宛若游龙的长城横亘在群山之中,这就是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临洮—咸阳 B.东海—陇西 C.临洮—函谷关 D.临洮—辽东

3.“秦朝的统一,决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材料表明( )

A.嬴政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大 B.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秦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 D.郡县制度的建立是秦统一的基础

4.下列材料反映了秦统一后采取的治国措施,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统一度量衡为秦始皇时期首创 B.圆形方孔钱因体积小定为统一货币

C.统一车轨使秦朝陆路交通发达 D.都是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经济措施    

5.就上古而言,第一次超越是殷周变革,实现了封建制的天下一统。第二次是周秦变革,实现了郡县制的天下统一。后者胜过前者之处,在于( )

A.建立封建社会 B.升顶君主权力 C.巩固民族国家 D.强化中央集权

6.黄鹤中学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打算编排一部历史情境剧,各幕的名称暂定为:遇雨失期、揭竿而起、张楚政权等。该历史情境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秦国商鞅变法 B.秦灭六国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

7.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者直接发生时所产生或者记录的资料;后者是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做的诠释。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资治通鉴》的记载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电视剧《大秦帝国》

8.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争战,史称“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实质是( )

A.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的战争 B.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战争

C.刘邦反抗秦朝统治的农民战争 D.项羽反抗秦朝统治的贵族起义

9.“有志者事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诗句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

A.秦穆公吴王夫差 B.项羽越王勾践    

C.楚庄王越王勾践 D.楚庄王刘邦

10.《过秦论》中描述:“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

A.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 B.外族侵略与战争频繁

C.秦朝的残暴统治 D.经济崩溃与财政困难

11.如下图系列文物中,最能够反映汉朝历史的是( )

12.《史记,平准书》记载: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材料反映出( )

A.江南地区已经得到开发 B.当时社会动荡统治腐败

C.汉初休养生息成效显著 D.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13.历史事实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公元前256年,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B.秦国军队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D.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14.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

A.严刑峻法 B.重视农业发展

C.优先发展商业 D.休养生息

15.汉文帝执政时期,多次颁布诏令,劝课农桑,他还多次亲自参加耕作,让皇后亲自养蚕,为民示范。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经济恢复 B.加强中央集权

C.改革耕作技术 D.减轻农民负担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西汉时期迫使匈奴单于仓皇逃遁,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战役是( )

A.漠北战役 B.马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17.“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实施( )

A.焚书坑儒,尊崇法家 B.黄老学说,无为而治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百家争鸣,共同发展

18.“这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把原来的诸侯国割裂成了若干个小国,小国的实力自然不能跟大国比,要对抗中央那就难了。”《汉武帝和他的时代》一书中评价的这一计策( )    

A.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 D.强化了儒学主导地位

19.王红开展研究性学习准备了下列图片,这组图片反映了她学习的主题为( )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下面是“西汉的建立与巩固”思维导图,图中①②处应分别填入的内容是( )

A.无为而治;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以德治国;礼治

C.兼爱、非攻;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以法治国;分邦建国

21.在历代君主都以严刑重典治天下的中国古代,他独辟蹊径,倡导“柔治天下”,推行释放奴婢,裁减官员,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等政策,最终开创的盛世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2.右图为东汉陶院落模型,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这反映了( )    

A.院落设施建设先进 B.东汉社会治安稳定

C.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D.东汉政局腐败黑暗

23.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

A.八王之乱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王莽谋权篡位 D.楚汉之争形成

24.说唱俑又叫书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反映了民间生活气息,与下图相对应的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5.《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里的“京师”是( )

A.咸阳 B.长安 C.开封 D.洛阳    

26.《汉书》载:“然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的时间是公元前119年,处于(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1世纪末

C.公元前1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27.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西域都护府权力很大,可以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力,并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

A.解除了北方地区的边患危机 B.导致了地方势力割据一方

C.促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D.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

28.张骞通西域后,中原的井渠法和穿井技术对西域影响很广泛,西域劳动人民也把繁殖和饲养牲畜的方法、种植瓜果蔬菜和豆类的技术传到了汉族人民居住地区。由此可见,张骞的活动( )

A.强化了对西域的管理 B.促进了两地的技术交流

C.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D.改变了西域的风土人情

29.“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唱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 )

A.甘英出使大秦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经营西域 D.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30.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讲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去到远方。”作者旨在说明丝绸之路( )    

A.是一条完备的商业网络通道 B.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

C.起到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 D.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31.现在在中医院,医生给病人把脉,用听诊器听,看病人气色,问病情,这一系列是由谁开创的( )

A.神农氏 B.张仲景 C.扁鹊 D.华佗

32.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西汉时人们懂得造纸 B.蔡伦用树皮、麻头等为造纸原料

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33.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一生广泛收集民间药方,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辨证诊断、对症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他留给后世的医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3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历史推论正确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使用日益普及

B.《伤寒杂病论》——对外科手术及“麻沸散”进行了详细论述

C.《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D.佛教——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5.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产生有深刻的自然根源、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自从佛教传入中国、道教本土产生后,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A.都是教人忍受现世苦难、追求来世幸福的说教

B.基本上都迎合了统治阶级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

C.宣传内容都有麻痹人民的思想、维护统治的作用

D.佛教修炼成佛,道教修炼成仙,都讲究修身养性

二、综合题(共30分)

36.(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针对诸侯王强大的状况,公元前127年,一位朝臣上书汉武帝,建议实施“推恩”,使诸侯国被越分越小。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新钱币,还把地方的一些经营权收归国有。

材料二:西汉初年,各派人物聚集在诸侯王门下,常常批评朝政,对中央很不利。汉武帝又接受一位思想家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思想和舆论得到统一。汉武帝还在都城兴办学校,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家人才。

材料三: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两位大将对匈奴发动反击。这是对抗匈奴的高潮,经此一役,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1)材料一中的“一位朝臣”指的是谁?材料中的“新钱币”指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一位思想家”指的是谁?材料中的“学校”指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两位大将”指哪两位人物?(2分)

(4)通过以上材料,请你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1分)

37.(9分)历史学习就是用过去“人”的经历感染、启示我们立足现实走向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杰出帝王】

材料二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这一体制是战国时期哪个学派思想理论的变现?(2分)

材料三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实现“文化一统”和“地域一统”的做法?(2分)

【医学世家】

材料四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柩,终不朽也。”他还传授吴普“五禽之戏”吴普长期坚持“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据材料四、写出华佗为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而创编的体操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华佗的另一重大成就?(2分)

材料五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预防)理论。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材料五中《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1分)

(5)上所述谈谈你的人生理想及为了实现你的人生理想将要采取的行动?(2分)

38.(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与秦相比较,也有损益变革……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也在不断加强……通过以上制度、政策的继承与调整,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体在汉代得到了完善和巩固。    

(1)据材料一,两则材料分别体现的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治国措施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汉代与秦朝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的具体措施。(2分)

39.(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材料三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生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标是什么?(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1分)

(3)丝绸之路开通有何意义?(1分)

(4)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在地理上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地方?西汉政府对该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其设置标志着什么?(3分)

(5)材料三告诉我们中国和丝路沿线国家开始互通经济文化交流。为此通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1分)

参考答案

1-10BDBCDCAABC

11-20CCCDAACABA

21-30BCBBDDDBBC

31-35CCBAC

36.(1)主父偃。五铢钱。(2分)

(2)董仲舒。太学。(2分)

(3)卫青、霍去病。(2分)

(4)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等。(符合题意即可)(1分)

37.(1)体制:中央集权制度。(1分)

思想理论:法家。(1分)

(2)“文化一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地域一统”:颁布推恩令。(2分)

(3)名称:五禽戏;成就:麻沸散。(2分)

(4)作者:张仲景。(1分)

(5)人生理想:立志报国或答具体职业也可,如改革家、医生等(价值观正确,积极向上即可);行动:刻苦努力,奋发图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与时俱进,不怕困难等。(2分)

38.(1)分别是:郡县制;推恩令。(2分)

(2)分别是: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分)

(3)关系:西汉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制度(汉承秦制),同时也有调整和创新。(2分)

措施:建立刺史制度。(1分)

39.(1)历史事件:张骞出使西域。(1分)

目标: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1分)

(2)联系: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了基础(或创造了条件)。(1分)

(3)意义:促进了中(东)西经济文化交流、发展。(1分)    

(4)地方:新疆。官职及标志: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或新疆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分)

(5)建议:在充分保护古文遗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丝路旅游业;与丝路沿线国家友好合作、共赢发展。(只要言之理即可)(1分)    

温馨提示

       此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部编初中历史
本号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提升学生成绩为宗旨,免费服务全国初中历史教师和学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