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职场
2024-11-13 09:43
黑龙江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温馨提示
文末有免费下载方法
教材分析
三国时期是中国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官渡之战实现北方的基本统一,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影响以及其中的启示是本课需要重点关注的。因此,本课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核心素养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探讨文艺作品与历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
(1)运用示意图梳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了解该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的时代特征,认识到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通过补充相关史料,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对比历史中和文学艺术中的曹操,认识到文学艺术作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但不是真实历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突破
本课的重难点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所以教师在课上通过创设情境、史实辨析、讲故事等形式组织学生讨论战争胜败的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组内交流三国鼎立形|的原因,加深其对重难点的理解。这种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想
三国时期因为文学作品被大众熟知,学生兴趣浓厚,但学生对文学故事和历史史实并不能做好区分,本课力求在形势图问题链、连环画、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述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引导下,创设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刻解,初步认识文学作品和历史史实的差异,培养其史料实证意识。学完本课,学生能够认识中国历史发展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总体趋于统一的历史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分裂战乱,战争会给人民带来巨大伤害,我们一起来观察这组数据(展示东汉中期到东汉末年人口变化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战争带来死亡,社会经济被严重破坏。
师:分裂战乱带来死亡,此时的人们渴望什么
生:统一。
师;统一的路是漫长的,谁来完成统一,能否完成统一 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理性分析柱状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点出本课核心——人们渴望统一,导入课堂。
二、教授新课
1.官渡之战
师:渐渐的,曹操,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同学们对曹操有什么印象呢
学生分享,教师引导学生知道历史人物的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并不等于他在历史上的真相,要通过本课对曹操有更全面的认识。
展示史料。
少机警,有权数。
——《三国志》
博览群书,特好兵法。
——《异同杂语》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荚雄。
——《后汉书》
师;曹操出身官宦世家,有条件参与政治。他机灵警醒,比较擅长权术制衡,并且特别喜欢读兵书。那么,面对分裂割据,看到民间疾苦,他最大的愿望又是什么呢
展示史料。
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生:统一天下。
师:战乱纷飞的年代,什么方式才能统一天下
生:战争一般只能用战争来结束。
(1)师: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为了统一天下,曹操会怎样发展自身实力呢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边读书边批注,然后交流、汇报。
生1:东汉末年,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昌,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各种人才。
生2: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方式发展生产,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曹操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
师:但是要统一北方,曹操有一个大敌。一山不容二虎,袁曹必有一战。
(2)教师展示“官渡之战形势图”。
师:阅读官渡之战形势图,找一找曹操军队主要有哪几次军事行动 结果如何 同学们在读历史军事地图的时候要注意读图例,注意箭头的走向。
学生交流后一起归纳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故事、战争特点和结果。
生: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交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结束了战乱的局面,为统一北方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在官渡之战的基础上,曹操继续征伐,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但是曹操的梦想是不是就到此为止了呢
教师展示史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师:208年曹操写下《龟虽寿》,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曹操怎样的雄心壮志呢
生:南下,统一天下。
师:重点要对付谁
生:孙权、刘备。他要代表东汉王朝拿下南方,这个愿望又能不能实现呢 南方的孙权和刘备又是怎样应对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认识到“官渡之战曹操取得胜利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赤壁之战
(1)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故事见“补充资料”)
(2)分析隆中对。
用出示材料。
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隆中对》
师: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天下形势的
生:尽量避免与曹操正面交锋,但危急时刻可以与孙权联合。
(3)展示赤壁之战连环画。
师:刘备依附于荆州刘表。刘表去世后,荆州就交给了他的儿子刘琮。208年,曹操率领20多万大军南下,追刘备于长坂坡,诸葛亮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如果你是孙权,面对曹操大军的到来,刘备的求救,你会怎么办
学生交流。
(4)师生一起归纳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和结果。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边读边批注,然后交流、汇报。
生1:这次战争的时间是208年,地点是赤壁。
生2:交战的双方是曹军和孙刘联军。
生3:战争特点是以少胜多。
生4:结果是曹操败。
生5:孙刘联军在战争中采用了火攻、诈降等策略。
……
教师帮助学生区分小说和史实内容的差异。
(5)师:官渡之战以弱胜强的曹操,为什么在赤壁之战却以强输弱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曹操对士兵的生活习性不熟悉,北方的士兵不习水战。
生2:士兵远道奔走,疲惫,初战遭失利。
生3:曹操刚愎自用,不任用贤人。
生4:曹操对当时的军事形势掉以轻心。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
师: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虽然曹操统一南方之路折戟沉沙,但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教学,连环画说故事和学生自学等方式,辅以教师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赤壁之战曹操大败的原因,在趣味中突破重难点。
3.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三国建立,边读边批注重难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以下为学生同答预设。
生1:我明白了三国鼎立形成的背景,赤壁之战后,曹操经营关中,统一北方;刘备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孙权在扩大统治范围到福建的同时,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生2: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生3: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生4: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由此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
师小结: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师: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天下虽没有完全统一,但众多诸侯分裂割据已变成了魏蜀吴三分天下,局部统一得以实现。在局部统一的背景之下,为了生存和发展,魏蜀吴都在努力经营己的地盘。你能找出相关史实吗
生: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教师总结:三国的统治者都努力发展自身,伺机而动,想一统天下。他们都想把分裂变成统一,把乱世变成治世,求得社会的和谐、天下的太平。我们不知道其中有几分是对统一的大爱,是对苍生黎民的怜悯,几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政治野心和欲望。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的车轮已经在他们的推动下,向着统一迈进。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认识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归纳总结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三、总结本课
师: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 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板书设计
第16课、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
200年 袁绍与曹操
2.赤壁之战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尼
3.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220年曹丕建魏,都城·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城:成都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建吴,都城:建业
魏蜀吴三国各自发展,以求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温馨提示
本资料来源网络改编,电子版资料
戳阅读原文下载。
文章来源网络
| 不代表本号观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欢迎教师投稿
邮箱:czls99999@163.com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zNDY5MjA1MQ==&mid=2247562561&idx=3&sn=66390b945c92e73f8fdb661b2d099a4f
部编初中历史
本号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提升学生成绩为宗旨,免费服务全国初中历史教师和学生。
最新文章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日小考06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日小考07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日小考08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日小考09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日小考10
初中历史小论文(论述题)解题方法
七年级上册历史观点论述题专项训练(一)
七年级上册历史观点论述题专项训练(二)
七年级上册历史观点论述题专项训练(三)
七年级上册历史观点论述题专项训练(四)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日小考01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日小考02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日小考03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日小考04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日小考05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上历史第6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考点测试
九上历史第7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考点测试
九上历史第1-2单元《奴隶制时代的亚非欧文明》考点测试
九上历史第3-4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亚洲文明》考点测试
九上历史第5单元《步入近代》考点测试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研读” 文言文翻译
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书问答式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问题答案【材料研读、问题思考、课后活动】
2024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名词解释
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问答式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模拟卷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重点知识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小短文范文(三)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2024年秋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
2024年秋季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论述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考前训练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