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职场   2024-11-13 09:43   黑龙江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温馨提示









文末有免费下载方法

教材分析
本课上承秦汉时期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下启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是处于两个伟大统一时代的过渡单元。这一阶段具有政权分立和民族大交融的特征。从具体内容来看,本课聚焦北方,讲述了“一场战争:淝水之战”“一次改革  孝文帝改革”“一段更替:政权更替”“一段交融:民族交融”。有战争,有人物,有更替,有情感,是学生学习历史上的重要改革,感悟中华民族大交融,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到今天中华各民族的和谐共存来之不易,从而感受民族凝聚力,珍惜民族交融情。
核心素养
体会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教学目标
(1)叙述淝水之战的相关故事,初步感知民族交融的背景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木史料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知道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会进步的灵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通过分析相关史料,知道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状态,认识民族交融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    
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教学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时可通过自学和小组交流的形式完成,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历史叙事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落实核心素养。本课难点是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民族交融的影响,在突破原因这一难点时,采用观察地图、分析史料、创设情境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联系前后知识,深刻解为什么一定要改革。在突破影响这一难点时,采用问题引领、启发教学、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层层深入。
教学设想
本课尝试从鲜卑族的角度出发,提供一种不同视角看历史的案例。以鲜卑族拓跋部在历史发展中的改革与进步为明线,讲述鲜卑族在乱世中遭遇灭国危机,到淝水之战前秦失败出现复国契机,再到通过改革寻找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转机,最后以鲜卑族为例以小见大,感受北方民族交融呈现出的勃勃生机。从危机到契机到转机再到生机,鲜卑族通过抓住一次次机遇,寻求到了缓和民族矛盾,巩固民族政权,促进民族发展的途径,因此,本课暗线为民族矛盾不断消弭,民族交融逐步发展。在以鲜卑族的视角把握课堂内容后,放大视角,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看,正是有了各民族在历史中的不断创造和进步,才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共同体。通过明线暗线的不断递进,到转换视角的情感升华,突出课魂:族群扩大,文化多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甘肃嘉峪关画像图片。
师:拿着肉串的是少数民族还是汉人    
生:少数民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宽袍大袖的衣着特征,告诉学生这是汉人胡食图。
继续展示河南龙门石窟帝王礼佛浮雕《北魏帝王出御图》。师:这是少数民族还是汉人呢
生:汉人,因为刚才老师说宽袍大袖是汉人特征。
教师:错,这是鲜卑族在穿汉人服饰的图片。那么,鲜卑族为何会穿上汉人的服饰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猜图互动,制造反差,激发学生疑问和兴趣,并以第二幅鲜卑贵族为引,点出本课主角——鲜卑族。
二、教授新课
1.淝水之战
(1)乱世遇危机。五胡内迁时,鲜卑族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然而生逢乱世的他们,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鲜卑族拓跋部在乱世中从兴起到初步建立代国政权,却最终被前秦所灭,那么政权灭亡意味着鲜卑族拓跋部是否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呢 没有!淝水之战前秦的失败让鲜卑拓跋部发现了复国的契机。
(2)淝水现契机。
教师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北方“十六国”政权的基本概况。
师:在众多北方政权中,前秦因何而兴
生:前秦任用汉人王猛进行改革,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逐渐强大起来,一度统一北方。    
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到改革和学习汉族文化的重要性。学生阅读教材,填写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结果。
学生根据教材讲述淝水之战的故事。
师;此战东晋以少胜多。为什么一句“秦军被打败了”就能造成前秦军队如此溃散呢
生:淝水之战时,前秦才统一北方没几年,军队虽然多,但军队中有很大一部分士兵属于少数民族,他们对前秦统治不认同,没有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消极配合。
教师小结:没错!前秦势大但内部不稳,兵力虽众但主力不多,兵力虽众但军心不稳,前期轻敌,后期草木皆兵。由此可见,靠军事征伐达到的表面上的统一,掩盖的却是各民族对前秦政权的不认同。
过渡:淝水之战后,前秦逐渐衰落,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乱。然而,前秦的失败给了鲜卑拓跋部一个复国的契机。
386年,拓跋璀重建代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439年,拓跋焘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实力强盛,与南方刘宋王朝对峙。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师:复国后的北魏面临哪些问题
学生总结问题一;外部政权林立,威胁北魏稳定。
展示史料,学生总结问题二:内部制度落后,民族矛盾。
师:结合前秦的兴衰经验,北魏会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改革。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老师讲述设问相结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前秦时期的不认同为孝文帝改革后的认同做好对比和铺垫。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改革的必要性,突破难点。
2.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寻转机    
教师展示史料。
(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魏书·高祖纪下)
师:“五经”“百家”是哪里的文化 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是什么样的人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汉族文化。
生2:爱读书,知识渊博,深受汉族文化影响。
……
师:为什么孝文帝对汉文化如此感兴趣呢
教师讲述,冯太后出身汉族,抚养孝文帝长大,是孝文帝改革前期的主要力量。正因为冯太后是汉人,非常明白鲜卑族和汉族的差距,所以在她执政期间,解决了官员没有俸禄等一系列问题,孝文帝非常尊重她。可见,北魏的改革并不是从孝文帝开始,改革具有延续性、递进性。冯太后死后,孝文帝决定为她守孝3年。然而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反对。
师:你们认为守孝遇阻的本质是什么
生:文化习俗的差异。
师:没错!虽然这一时期鲜卑族接受了汉族的大部分政治和经济措施,但民族隔阂依旧存在,他们并没有从思想上接受汉文化。因此,守孝遇阻,表面上反对的是守孝,本质上是反对汉文化。
师: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什么人呢
生:鲜卑贵族。
师:当首都平城的周围都是反对的声音,如果你是孝文帝,你会怎么办
学生思考。明确:迁都。从反对的声音里跳出来。    
教师展示北魏地图。
师;请结合地图,选择一个你认为最适合的迁都地点。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洛阳,因为这里能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
教师展示孝文帝在反对声中迁都洛阳的智慧
师: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便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请大家阅读教材,说说具体措施及意义。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说汉语。
生2:穿汉服。
生3:改汉姓。
生4:联汉姻。
生5:促进了民族交融。
学生阅读和分享,教师加以概括,帮助学生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浸润,自主学习并培养表达和概括的能力。
3.北朝政权更替
师:北魏后期,原用来抵御北方柔然的军镇兵变,北魏分裂。请你根据教材,画出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过渡:这一时期,政权虽然分立,但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政权更替示意图,培养时空观念。
4.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交融满生机
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    
教师在学生汇报后板书。
(1)背景: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2)措施:①经济上:他们向汉族农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也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业经验,还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②文化上: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喜欢。③心理上: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3)意义:为民族交融注入活力,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深度探究:回顾本课,鲜卑族一路走来,饱含辛酸,然而孝文帝改革几十年后北魏迅速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鲜卑民族也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说,北魏分裂的根源就在孝文帝改革。那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这场改革呢
学生讨论并展开辩论。
教师配合数字故事进行总结: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场改革成不成功,不在于政权灭不灭亡,而在于民族是否进步社会是否进步。虽然鲜卑族最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从平城到洛阳,从游牧到农耕,从被动交融到主动汉化,鲜卑民族改革的背后是胡汉关系一次又一次的碰撞和调和,是鲜卑民族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上一次又一次的丰富与进步。正是有了以北魏鲜卑族为代表的民族交融,才奠定了隋唐时期文化的自信与包容。
师;从鲜卑族、到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将其文化源源不断地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他们的不断创造和进步,才有了今天中华民族族群的壮大,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设计意图】设置思辨问题展开合作探究,使本课内容层层递进,深度教学:情感升华,点出课魂,结束本课。    
三、总结本课
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北朝政治和孝文帝改革,还有北方民族大交融,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请选择其中你感兴趣的分,绘制一幅民族交融的绘画作品。
板书设计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淝水之战
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朝政权更替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温馨提示

本资料来源网络改编,电子版资料戳阅读原文下载。



文章来源网络 | 不代表本号观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欢迎教师投稿

邮箱:czls99999@163.com

部编初中历史
本号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提升学生成绩为宗旨,免费服务全国初中历史教师和学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