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事迹展播】系列之:百年历程中的海大人物(侯国本)

文摘   2024-10-30 17:37   山东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传承“海大大先生”精神,全面展示学校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员工担当作为的热情和决心,激励大家积极投身一流大学事业和教育强国实践,献礼海大百年华诞,再谱时代蓝色华章,学校现开展优秀教师事迹展播活动,分“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匠心风范——名师工作室故事”“百年历程中的海大人物”“我们身边的青年奋斗者”四个专题陆续推出,敬请阅览。


本篇导读

近百年来,在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征途上,中国海洋大学奋楫领先,丰碑矗立,涌现出了一大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锐意进取、潜心育人的教师楷模。比如:甘为人梯、为国育贤的一代海洋宗师赫崇本先生,浩海求索、立言济世的人师楷模文圣常先生,正德惟和、海济苍生的“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管华诗先生等,他们都是改革创新、立德树人的典范。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信念坚定、爱国奉献,崇尚学术、潜心育人,崇德守朴、淡泊名利,勇担使命、追求卓越”的“海大大先生”精神。他们让世纪海大的蓝色星空熠熠生辉,也必将照亮海大人逐梦深蓝、追求一流之路!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风雨兼程。海大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崇尚学术、谋海济国”的一贯追求,深化改革,踔厉奋发,以先辈们为榜样,在新征程上创造更大成就、赢得更大荣光,为建设海洋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海洋工程学家侯国本


侯国本(1919—2007),原名侯立初,男,山东即墨人,汉族,民盟盟员,海洋工程专家。1947年国立西北工学院水利工程学系毕业。1948年受聘任国立山东大学助教。1952年起先后在青岛工学院、西安动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任教。1964年调入山东海洋学院,先后任海洋工程动力学研究室主任、河口海岸带研究所副所长等。曾兼任《海岸工程》副主编,中国海洋工程学会海岸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海岸工程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太平洋海洋科技学会(PACON)终身会员等职。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山东省人大代表,第八、九届青岛市人大代表,山东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19年1月25日,侯国本出生于山东省胶东道即墨县文星区侯家滩(今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侯家滩村)一户比较殷实的农民家庭。19岁成婚,翌年父亲离世,加之社会动荡不安,家境日艰,好在母亲持家有方,妻子贤良勤劳,一家人的生计得以勉强维持。

幼读私塾,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35年8月,入读新式的即墨县立考院街小学。1937年8月,考入私立礼贤中学(今青岛九中)读初中,入学不久因抗日战争波及,被迫转去即墨县立信义初级中学(今即墨一中)借读。1940年8月,考入私立礼贤中学高中工程科。1943年7月高中毕业后,告别母亲、妻子和幼子,辗转多地到达西安,考入国立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水利工程学系。1947年6月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徐州运河工程局、南京国民政府水利部和上海联合国救济署仓库谋得临时差事。

1948年8月,受聘国立山东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先后任助教、教员、讲师。1949年8月参加青岛文教工会。1950年参加中苏友好协会和中国科学普及协会,开始自学俄语。1950年10月,加入国立山东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治淮工作队奔赴治淮前线,1953年荣获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治淮纪念章。

1952年9月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山东大学土木工程学系与山东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纺织工程学系合并,组建青岛工学院。1956年全国院系再次大调整,青岛工学院水利学系参与组建西安动力学院,1957年西安动力学院并入西安交通大学。1960年陕西省高校调整,成立陕西工业大学(今西安理工大学)。侯国本随之先后任青岛工学院水利学系讲师、西安动力学院水利学系讲师、西安交通大学水利学系讲师、陕西工业大学水利学系讲师。其间,参加了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官厅水库、小丰满水电站等国家重要水利工程建设工作。1958年参加黄河三门峡截流工程,提出“管柱法截流方案”为截流作出重要贡献,作为有功人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集体接见。 

侯国本教授在考察途中

1962年,山东海洋学院教务长赫崇本在火车上与侯国本相遇,正在物色人才筹建海洋动力学实验室的他喜出望外。后学校派人“三去西安”商调,1964年8月终于将侯国本调入。入校后,在学校大力支持下,立即着手筹建海洋动力学实验室,1964年12月筹建方案呈报高等教育部,“文化大革命”风暴刮起后方案夭折。1970年,因北海船厂工程建设亟需,建设海洋动力学实验室仓促间重新上马。他没白没黑地干了几个月,因陋就简,实验室终于建成,一口气为北海船厂成功完成了4项水工模型试验,此后省内外各类防波堤水工模型试验任务接踵而来。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海洋动力学实验室荣获“重大贡献先进集体”奖,同年他荣获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和青岛市劳动模范称号。1980年,在石臼港建港指挥部资金支持下新建了一个国内一流的海洋动力学实验室。实验室完成石臼港深水码头实验研究、马耳他共和国港口防波堤模型实验研究等60多项国内外试验任务,首创的“四角空心块体”和“栅栏板护面块体”应用实验研究进入国家港口工程技术规范《防波堤设计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2年),“轴流式水泵集水池水力学模型实验研究”成果列入交通部《干船钨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这些成果还为海岸工程学专业的成功申报奠定坚实基础。1984年4月,山东海洋学院事业规划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在努力办好现有专业的基础上,为适用海洋开发的需要,加快工科专业的建设。1984年11月,教育部批准增设海岸工程学专业。

侯国本入校后任海洋水文气象学系讲师,1978年5月晋升为副教授,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5年转到海洋工程学系。他主讲过流体力学、水力学、工程水文学、河流动力学、海岸动力学、海岸工程学等课程。为师既能做到严慈相济,又常身体力行入河下海,讲授知识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援引工程案例,还会融入自己的实战经历,且既传授知识,又努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国家意识,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敬重。他的学生丁东研究员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好的老师不但为我们开启一扇智慧之门,还为我们指明一条人生之路,并引领我们前行。我有幸能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这样的恩师。”

1969年12月,山东海洋学院全体师生被疏散到日照县丝山公社,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抓住闲暇时间通过实地查看,积累了可以在日照石臼所建深水大港的资料。1977年,国家决定在江苏省连云港建设煤炭专用码头,以解决兖州煤矿外运问题。11月,山东省委向国家有关部委提出在日照岚山头建设煤炭专用码头的建议。1978年1月,省里召集14个单位专家齐聚济南,研究鲁南选港勘查事宜。出席会议的侯国本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提出石臼所建港方案,受到省里重视。1978年3月19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小组讨论时,当听到邓小平说“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向中央讲”后,他谈了在石臼所建深水大港的看法。经过鲁南选港勘查后,山东省遂正式上书国家计委和交通部,建议在石臼所建设煤炭输出港。这期间,江苏请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到连云港视察并为港口题词,随即在多个工程区开始作业。9月,侯国本与侍茂崇、沈育疆、王涛等撰写联名信《关于在连云港或石臼所建设深水大港的看法》,请曾呈奎先生利用出席国庆招待会的机会将其交给方毅。12月23日,同在上海出差的侯国本和王涛又给李先念写信。1979年1月1日,李先念作出批示:“……现在有同志提出不同意见,这些同志的心情是好的,我想他们是对这么大的工程抱负责态度的。为了慎重起见,请谷牧、叶飞同志主持,方毅同志如能参加更好,再召集不同意见的同志和赞成这个方案的同志一起,多议几次,听取不同意见大有好处。”4月,由交通部主持召开了两个港址论证会,依据会上提出的意见,国务院决定暂停连云港深水煤炭码头建设。10月,国家决定建设石臼所煤炭、矿石码头,并与秦皇岛二期煤炭码头同时使用日元贷款进行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因为专家建议而对国家已决定的重大建设项目作出更改。1985年我国最大的深水煤炭专用泊位在石臼所建成,1989年国务院批准日照升格为地级市,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指着山东省新版地图对陪同视察的侯国本开玩笑说:“侯教授,您了不起,把日照在地图上由一个小点变成了一个圈。”1996年,侯国本、李吉士、丁东、刘学先合作出版专著《日照港群》。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胜利油田开发步伐加快,建设油田专用码头已迫在眉睫。1982年,应胜利油田党委书记、东营市委书记李晔的邀请,侯国本、侍茂崇第一次到东营探讨建港问题。1983年元宵节刚过,山东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滋然、副院长徐家振和侯国本、侍茂崇一行四人乘坐油田安排的专车到油田五号桩现场查看黄河三角洲无潮区建港条件。返校后,侯国本撰写《关于黄河三角洲海港建设与水运的设想》一文,寄给李晔。李晔读后于3月12日回信道:“您这篇豪情满怀、富有战略创见的精彩论文,我读后深受鼓舞,人间事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吼出天下第一声。将来一旦实现了这一宏愿,那我们也就无愧于华夏后代炎黄子孙了。”后经过一年多艰苦的勘察,1984年初,他和侍茂崇、崔承琦、沈育疆、沈渭铨撰写《黄河三角洲无潮区深水港港址可行性研究报告》,翔实地论证在黄河口附近无潮区可以建设深水港的观点。不久,石油工业部和山东省领导专门听取侯国本关于无潮区建港的汇报。2月13日和4月8日,胡耀邦、赵紫阳先后在东营接见侯国本,听取关于黄河三角洲保护、开发和港口建设的汇报。8月,在“黄河口三角洲无潮区建设深水港港址论证会”上,侯国本详细阐述无潮区建港的设想,但与会者对泥沙问题争执不下,建港方案一时搁浅。9月,李晔专程来到青岛征询侯国本等人意见,侯国本肯定地说:“权衡利弊,五号桩的无潮点是黄河三角洲建大港的最佳选择。”侍茂崇、王涛也谈了那里建港的可行性。听完他们的话,李晔说:“我听你们科学家的。”10月,侯国本和有关科研人员乘坐“东方红”船到黄河三角洲无潮区一线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拿出更具体可靠的建港数据。1985年,国家批准在黄河三角洲无潮区建2万吨油田专用码头,彭真亲笔题名“黄河海港”(后改名东营港),康世恩出席奠基仪式。1988年码头一期工程竣工交付,1992年东营港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1993年,侯国本、侍茂崇、王涛等合作出版了《东营港》一书,彭真、梁步庭、苏毅然、李晔等题词作序,姜春云题写书名。

从参加黄河三门峡截流工程起,他一直情注黄河。1980年在学校支持下组建“河口泥沙研究所”,在海洋动力学实验室模拟研究黄河入海口水文、地质、潮流、泥沙运动规律等,并通过实地考察,1983年提出“束水攻沙”“挖沙降河”“大河之治,必自河口始”“利用洪峰,建平原大水库”“资源置换,变洪水、泥沙为宝”等主张和见解。1984年4月8日,赵紫阳在东营听取他对“挖沙降河和建平原大水库”的研究成果汇报后,对康世恩说:“黄河三角洲的开发要考虑侯教授的意见。”1984年6月,山东省成立“黄河口挖沙可行性研究小组”。1986年6月,费孝通、钱伟长等组织在东营市召开了由200多位专家参加的论证会,赞成“挖沙降河”方案。1988年春,有关方面组织“挖沙降河”,并使“挖沙”与“放沙”有机结合,观测资料表明,挖河固堤起到减缓淤积的作用,稳定了黄河入海流路。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由他牵头的议案有9件与黄河保护与开发有直接关系。2001年,他与拾兵合著出版《治黄河论》,系统地阐述新的治黄理论和方法。

1981年,青岛市在规划胶州湾跨海通道时出现了桥隧之争,侯国本在多次会上明确支持隧道方案,认为:隧道不破坏胶州湾水动力环境,不会留下后遗症;不会出现海雾阻碍交通的尴尬局面;符合长期战备的战略思想。后来建桥方案占据了上风,1993年侯国本牵头16名专家上书青岛市委书记俞正声,呼吁保护胶州湾,建议要“先立法、再规划、后开发”,坚决反对在最窄的湾口修建大桥,建议修隧道或改在湾底部建大桥。俞正声批示:组织专家论证。论证会上互不相让,无果而终。当年底,侯国本、刘世岐、丁东、刘学先合著出版《胶州湾港口功能》一书,其中特别阐述了沧口水道港口功能。后来,为了论证建海底隧道的可行性,他和有关专家对胶州湾的地质、气象、水文等进行了详细调研,又特意到日本考察了青函海底隧道、新关门隧道,并通过在日本的朋友取到隧道施工全过程录像带,还对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隧道进行了研究分析,向青岛市领导陈述修建隧道方案。但因为可以成为城市标志工程,建桥主张已占了主导地位,市政府已开始建桥立项报批程序。当听到南桥方案已获国家计委批复立项后,他心急如焚,立即联名向国家发改委、建设部、交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山东省政府等写信,反对以大桥为名搞形象工程,重申胶州湾保护重于开发,建议放弃在湾口修桥,用隧道取代,这件事一直反映到中央。迫于压力,规划部门只得放弃湾口方案,改为中桥方案。1999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变更方案立项。那时已是84岁高龄的他亲自到交通部反映意见,力图制止在胶州湾中部修桥,交通部办公厅在给他的回信中,首先感谢他对我国港口交通事业的关心,但在最后写道:“很遗憾,侯教授,专家们没能采纳您的建议,希望您继续关心我国的交通建设。”即便这样他还是没有放弃,又联合侍茂崇、丁东等向国家领导人上书,坚持以保护胶州湾环境和港口功能为由,阻止修建中桥方案。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在北桥位建设跨海大桥。2006年北桥位大桥动工兴建。2006年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开工建设。2011年,胶州湾跨海大桥和胶州湾海底隧道双双开通运营。“南隧北桥”的巨大成功证明了他的坚持是正确的。

 

侯国本教授在码头考察

他一生心向党,始终抱着工程报国的信念,崇尚科学,敢言敢为,心胸坦荡,大公无私。党和人民也一直记得他:一年春节,雪花纷飞,俞正声登门给他拜年;他生病后,李晔数次到家中探望,两人促膝交谈,其情其景,令人动容;日照港建港二十周年大庆时,港务局长到家中授予他一枚金质纪念章,他把这枚纪念章一直放在床头,时常拿出来看看。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对来看望他的学生说:“一个知识分子,能得到党和政府的信任,是一生之幸。”

2007年2月1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侯国本在鱼山路家中去世,终年89岁。因再过两天就是年三十,儿女们商议尽量少打扰别人,想第二天只举行个家庭告别仪式。当晚,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冯瑞龙闻讯后说:“侯老一生为我国海洋科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明天追悼会一定要开。”追悼会上对他作出很高的评价:“毕生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坦诚,在学界德高望重,享有盛誉。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国家的海洋科教事业。”

2008年5月,青岛出版社出版了纪念专辑《敢吼天下第一声》。2019年1月,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人物传记《传奇教授侯国本》。2019年5月,日照港在港口广场上树起了一座侯国本先生雕像。


撰稿人:纪玉洪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史·人物卷》



排版:王译萱
审核:闫伟、郑文奇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教工部人事处
传递人事动态,服务海大师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