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传承“海大大先生”精神,全面展示学校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员工担当作为的热情和决心,激励大家积极投身一流大学事业和教育强国实践,献礼海大百年华诞,再谱时代蓝色华章,学校现开展优秀教师事迹展播活动,分“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匠心风范——名师工作室故事”“百年历程中的海大人物”“我们身边的青年奋斗者”四个专题陆续推出,敬请阅览。
本篇导读
近百年来,在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征途上,中国海洋大学奋楫领先,丰碑矗立,涌现出了一大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锐意进取、潜心育人的教师楷模。比如:甘为人梯、为国育贤的一代海洋宗师赫崇本先生,浩海求索、立言济世的人师楷模文圣常先生,正德惟和、海济苍生的“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管华诗先生等,他们都是改革创新、立德树人的典范。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信念坚定、爱国奉献,崇尚学术、潜心育人,崇德守朴、淡泊名利,勇担使命、追求卓越”的“海大大先生”精神。他们让世纪海大的蓝色星空熠熠生辉,也必将照亮海大人逐梦深蓝、追求一流之路!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风雨兼程。海大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崇尚学术、谋海济国”的一贯追求,深化改革,踔厉奋发,以先辈们为榜样,在新征程上创造更大成就、赢得更大荣光,为建设海洋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与恩师管华诗院士的几件小事
尽管由于研学领域不同,管华诗老师未曾在专业课堂上为我授课,但在人生这个大课堂里,他的治学态度、学识修养,谦逊待人的言行举止,亦师亦友的朴素作风,乃至被他那双温暖大手一握油然而感的巨大人格魅力,让与师相随四十余载的“小麦”受益终身。此刻,诚愿从我永久的储存记忆中,提取与老师相处的几个片段,与大家分享。
管华诗先生在指导学生
同道与同门
四十多年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并恢复了高考。1978年秋,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揣着大学入学通知书,来到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从此开启了与管华诗老师美好的人生际遇。虽然同处一个系,但管老师从事的是水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而我所学海水养殖,也因此在校七年(大学四年与研究生三年)都没有机会在课堂上聆听管老师讲课。彼时,管老师刚近不惑之年,精力充沛,锐意进取,致力于以扎实的研究工作开创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的新领域。记得我读研究生时,天天要到海边拉海水回水产系二号楼进行对虾营养试验。每当我从地下室的采光窗仰望上面那个临建平房,总能见到身着白大褂的管老师高大而忙碌的身影,用大桶、小罐倒腾海带、褐藻胶之类原料从事实验研究。正是从那时起,我们就从管老师身上感受到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人生境界,并且奋斗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我读研究生时,指导教师挂在系主任尹左芬教授名下,实际师从系副主任李爱杰教授从事水产动物营养研究。恰因李爱杰为水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的在编教授,我由此与管老师实现了从同道到同门的跨越。实际上,当我 1995 年留学归来时,出于养殖与加工两个系“人才”数量的平衡,我的编制也是落在食品工程系。后来,管校长还开过一个玩笑:“我与小麦不是师徒关系,而是‘师兄弟’关系,因为我们都是李爱杰先生的学生。”师者之谦逊仁爱莫若于此,令后生如沐春风、不胜欣然。
难为与可为
1995年7月,我获得爱尔兰国立大学博士学位,在李爱杰老师和管华诗校长的感召下,回到了阔别十年、已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的母校任教。我脑海中有一个基本认识:回母校工作,自己是没有什么资格在工资待遇、职称级别方面讨价还价的。但是,我妻子听说如果回到出国前的原单位—湛江水产学院工作,当即可以聘为副教授,并分配一套二居室房子。其时,我们夫妇俩已年近不惑,孩子也长大上学,一套二居室在那个年代是何等巨大的诱惑!妻子说,是否可以向青岛海洋大学提出,要一套二居室房子?我知道那时候学校的条件非常艰苦,据说还有工资不能及时发放以及年轻人不得不住实验室的情况。挡不住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只好先征询年过七旬的恩师李爱杰教授。老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可能!他对当时学校的困难当然理解得比别人更深刻。我随后也向院长高清廉教授提出这个“不情之请”。他也说不可能,不过却答应向管华诗校长专门汇报。令我喜出望外的是,管校长第二天就给予回复:可能,就是要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虽然难以立刻兑现,但是保证一年后解决。
1995 年底又传来意外之喜:得益于管校长主导制定的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我与其他几位青年教师一道从讲师直接破格升为正教授。1996 年我如愿喜迁二居室新居,继而年底被聘为博导。可以说,管校长就是我们“奔小康”的引路人,始终甘为人梯、至微至显、善做善成。
善破与善立
水产学院二号楼后院的临建平房,是当年学校办学空间严重不足的历史遗留物。我 1995 年回国时,管校长的海洋药物研究所大部分己迁新址,而那临建平房基本空置。我正发愁没有实验空间,便向管校长提出利用其作为建设养殖系统使用,他爽快地答应了。这使我得以在归国后能迅速开展研究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为水产动物营养方向科研成果的取得和人才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座临时建筑由于历尽沧桑,尽显失修之态。因其还有非常重要的用途,所以我向学校提出全面维修的申请。管校长与我,以及水产人都认为“它是一座有故事的建筑物”—一斗陋室培养出了两位院士。经协调沟通,终得校方大力支持,将其修葺一新,又继续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发挥作用。
宁静与致远
2007 年 3 月,管老师和我在北京参加第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与往年一样,多日享用单调的自助餐后,我们想办法改变一下口味。一天,刚好潘克厚教授来京向管院士汇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筹建工作。我们找了个小馆子,点了剁椒鱼头、大虾白菜炖粉条等几个管老师最爱吃的“土菜”,还来了一碟“硬菜”—花生米“两吃”,自然免不了小酌两口,边吃边聊,甚是惬意。
席间,管老师突然问我:“小麦,今年你报了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问:“报啥呀?”他说:“申报院士啊!”我说:“哦,没想过呢,报那么早吗?”他诚挚地说:“报吧,我推荐你,赶紧再找两位院士推荐,还来得及。”再加上潘克厚教授在旁敲边鼓,我居然被鼓动起来了。
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遴选的初选结果并未出乎我的意料—没通过!管老师宽慰并鼓励我说:“我仅希望你能通过初选,有一个‘露脸’答辩的机会就可以了。不要紧,继续努力就行。”其实,我没有半点失落感,因为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水不到渠难成。
2009年,我通过中国科协、教育部和院士三方推荐,再次参加中国工程院院士遴选。6月通过初选后,我便忙于教学、科研和出国交流,到10月中旬要求上交答辩 PPT 的最后期限时,居然还没准备好。管老师对我很生气地批评:“如此大事都不重视,难道你怕以后没有出国的机会了吗?”爱之深、责之切,溢于言表。在大家帮助下,我奋战了五个通宵,四易其稿,其间管老师三番亲临试讲现场点评指导,让我感动不已。在最后期限前一小时,我终于提交了答辩材料。
10月底的北京乍寒还暖,我只身静悄悄来到北京会议中心,15分钟的答辩一结束,又静悄悄直奔首都机场。此时,突然下起了2009年入冬的第一场雪。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一会儿机窗外就白茫茫一片。坐在飞机里9小时还没法起飞,可这久违的雪景却令我出奇地平静。后来在得知我通过的官方消息时,我平静如水的心中也未能泛起一丝涟漪,也许是因为长时间紧张之后的彻底放松,再也无力激动,也许是因为当时首都机场机窗外的迷人雪景让我若有所思,也许……
如今,先生虽已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身强体健,乐此不疲地工作在科研第一线,为祖国的海洋科技事业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晚辈们的福气和幸运。他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海洋强国梦而接力奋斗。
教诲如春风化雨——致我敬
爱的老师管华诗院士
古人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者有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古往今来,“老师”二字是神圣的,老师的形象是智慧的、博学的、仁爱的。在我心中,管华诗老师即是如此,他是我的授业恩师,传授给我立人立业的本领;也是我的人生导师,教导我受用终身的道理;亦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在我遇到学业瓶颈和事业困难时,给予我醍醐灌顶的指点以及绝处逢生的力量。
记得读大学那会儿,初生牛犊,血气方刚,在实验方面取得了一点小突破和成绩的我,开始有些飘飘然。时任班主任的管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天,他给我布置了一个研究5-氟尿嘧啶合成工艺的任务。接到任务,我没多想便一头扎了进去,奋战多日,却一直对有机合成路径的设计毫无头绪。最终,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来到管老师办公室求助,他会心一笑,似乎早有预见,说:“来,坐下,我先问问你,我给你布置任务时,你有没有充分思考过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了想,摇摇头。管老师说:“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态和想法,年轻人有激情和闯劲是好事,但往往急于求成,时常容易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这次让你研究5-氟尿嘧啶的合成工艺,主要因为其具有抗癌作用。如果一开始你设定好实验目标,是为抗癌药物的研发而实验、是为人类生命健康而奋斗,那么,实验就更有动力,也许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仅仅是为了快速完成老师的任务,你这个做学术的路子可就走歪喽。”管老师一席话,如一束火苗,点燃了我的学术热情,如一座灯塔,指引了我的学术方向。“为了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和人类生命健康而奋斗”也成了我此后在科研工作中源源不断的动力。
管华诗先生指导科研工作
落笔至此,回想起与管老师一起经历的点滴往事,仍觉历历在目。难忘1983 年为了复习考研没有回家过年的那个冬天,管老师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做客,李阿姨亲自下厨给我们做的那一桌丰盛菜肴;难忘管老师的谆谆教诲,比如“少年时要有学历,中年时要有精力,老年时要有阅历”;难忘管老师对食品学科一直牵挂在心,无论是在双一流学科群的建设上,还是在西海岸校区的规划上,管老师总是一如既往倾囊相授,无论再忙再累,都抽空给我们修改报告,听我们汇报,给我们指点迷津。特别是2022 年学院搬迁到了西海岸校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我们再次取得了新的突破,管老师更是难掩激动的心情,多次向我们表示祝贺,充分肯定了我们这些年的付出和努力。
管老师的教诲如春风化雨。他的学术造诣、师德风范,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师恩厚重,无以为报,我辈定当竭尽全力,遵照管老师的教导,将食品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教育强国、海洋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衷心祝福敬爱的管老师身体健康,事业再创辉煌!
排版:王佳怡
审核:闫伟、郑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