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事迹展播】系列之:匠心风范—名师工作室故事(史宏达)

文摘   2024-10-15 17:15   山东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传承“海大大先生”精神,全面展示学校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员工担当作为的热情和决心,激励大家积极投身一流大学事业和教育强国实践,献礼海大百年华诞,再谱时代蓝色华章,学校现开展优秀教师典型宣传活动,分“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匠心风范——名师工作室故事”“百年历程中的海大人物”“我们身边的青年奋斗者”四个专题陆续推出。
本篇导读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名师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2024年7月4日,学校隆重举行首批“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成立了三个名师工作室:“汪东风名师工作室”“史宏达名师工作室”和“李华军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成为教育改革探索的创新源头、青年教师成长的培育基地、卓越育人文化的传播平台,引领和带动建设更多高水平教师团队。

史宏达名师工作室简介
工作室负责人史宏达教授,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思政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致力于水利工程、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原理性研究与原创性研发,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工作室以名师之义传播真理与正能量,激发思维与创造力,不断推优出新,师生共进。在绿色发展、智慧赋能等领域,不断引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将国家命运与海洋开发、蓝色文明与民族精神、全球治理与和谐共生等与时俱进、相辅相成的概念融入专业教学。经过一期建设,将提升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师资水平,营造师生互动的学术气氛,深化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改革,建设一个内涵丰富、功能齐备、环境优雅、利用合理的工作空间,获得高质量教育产出。
(文章内容来源:史宏达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负责人的故事

他是⼤家公认的“教学名师”“讲课能⼿”,他所开设的专业课堂堂爆满,经常有学⽣来旁听“蹭课”;他温⽂尔雅、严谨谦和又不失风趣幽默,是深受学⽣喜爱的“达哥”;他⽮志蔚蓝,搏浪弄潮,围绕海洋可再⽣能源利⽤领域卡脖⼦问题,开展关键核⼼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他倡导“请进来”和“⾛出去”并重,不断壮⼤我国海⼯科研“朋友圈”,持续拓展学⽣国际视野,使港口航道与海岸⼯程专业成为⾸批国家级⼀流本科专业。他就是⼭东省⾼校黄⼤年式教师团队带头⼈、2021年青岛市“教书育⼈楷模”、2021年中国海洋⼤学最美教师史宏达。

30余年来,史宏达秉持⽴德树⼈、科研报国的初⼼与使命,扎根讲台,践⾏课程思政,师德⾼尚,关爱学⽣;默默耕耘,谋海济国,在为党育⼈、为国育才,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征程上坚持不懈地贡献智慧和⼒量,⽤⼼中⽆私⼤爱、⾄诚报国之情,诠释着教师之美。

史史宏达给学⽣讲授公开课
三寸讲台勤耕耘,甘为人梯育桃李

“我愿是⼀⽀梯⼦。”史宏达经常会这样表达⾃⼰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理解。他说,梯⼦不仅⾃⼰能够到⾼处,还⼼⽢情愿地让别⼈踩着⾃⼰登⾼望远。“所以,我们应该有成就,我们更应该成就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中国海洋⼤学⼯程学⼦中谈起史宏达主讲的《港⼜规划与布置》课程,⼤家都赞不绝⼜,称其为港⼜航道与海岸⼯程专业的“王牌”课。他讲的课,条理清晰、深⼊浅出、旁征博引,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浑然⼀体。他还善于把思政元素巧妙地融⼊专业课教学之中,西⽅列强屡次从海上侵略中国、中国智慧与⼤国⼯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理论、“碳达峰”与“碳中和”……于娓娓道来中滋润着学⼦的⼼⽥,在潜移默化中使学⽣树⽴“建港筑天下”的宽⼴胸怀与责任担当。

史宏达的课堂总是呈现这样⼀番景象:讲台上,他激情洋溢,侃侃⽽谈;讲台下,学⽣全神贯注,听得如痴如醉,每当下课铃声响起,彼此都依依不舍,希望可以⼀直讲下去、听下去。

“史⽼师的课异常⽕爆,需要提前占座,去晚了都抢不到好位置。”在2018级学⽣魏浩强的记忆中,想要和⽼师坐得更接近⼀些,只能更早⼀点到教室。“他不仅传授给我们专业知识,还引导⼤家深⼊思考⼯程师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堂课下来,收获满满。”2017级学⽣应旭辉说。

⼀门课学下来,学⽣在哲学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往往有很⼤转变。“史⽼师不是空洞的说教,在⽣动的讲述中让我们⾃⼰去领悟港⼜建设与国运的关系,我们发⾃内⼼的想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贡献,是⼀种渗透到⾻⼦⾥的情怀。”学⽣朱凯说。

2020年,《港⼜规划与布置》⼊选“国家级⼀流线下课程”。2021年6⽉,该课程又被教育部评为⾸批“课程思政⽰范课程”,史宏达及其课程团队也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005年,港⼜、海岸及近海⼯程专业教学改⾰项⽬荣获⼭东省教学成果⼀等奖。

此外,史宏达还主讲了本科⽣课程《专业概论》《钢筋混凝⼟结构》以及研究⽣课程《随机海浪理论及应⽤》。《随机海浪理论及应⽤》课程⼤部分是公式,⽐较枯燥。史宏达秉承“认真教书讲原理”的原则,⼀笔⼀画地在⿊板上推导讲解,把⼈类科学思想产⽣的过程告诉学⽣,有时他可以连续板书3个⼩时不停歇。学⽣称他为“神⼀般的⼈”,觉得他的课越听越上瘾。

围绕国家海洋⼯程发展需求,聚焦⼯科应⽤性强的特点,史宏达积极倡导推动创新型⼈才培养模式,在实习实践基地遴选与建设⽅⾯别出⼼裁,独树⼀帜,极⼤地激发了从本科⽣⾄研究⽣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活动,学⽣们科研热情迸发,创新活⼒倍增。2018年,该成果荣获⼭东省⾼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奖,并被河海⼤学、武汉理⼯⼤学、中国⽯油⼤学等兄弟⾼校纷纷借鉴引⼊,在创新型海洋⼯程⼈才培养⽅⾯成效显著,⼴受好评。

史宏达始终信守“教育应如春风化⾬,润物⽆声,但却铸魂成器,担当天下”的执教格⾔。

30多年来,他培养了硕⼠和博⼠研究⽣100余⼈。⼤部分奋战在以⼯兴海、以⼯强国⼀线,包括4名国家级⾼层次⼈才和⼀⼤批国家海洋事业的⾻⼲⼒量。他们在长江三峡、港珠澳⼤桥、深中通道、南海岛礁、长江⼜深⽔航道、洋⼭深⽔港等国家重⼤建设项⽬中扛起中坚担当,争做中流砥柱。

“为师不易,要修炼,让⾃⼰⾼尚到君⼦慎独,又深刻到理从⼼⽣;要与学⽣共同成长,让他们体会到你的陪伴,记住与你相处的美好时光,这就是使命!在不断付出与⽰范中改变年轻⼈的命运,改变⼀个国家的命运”。在中国海洋⼤学2020年教师节表彰会上史宏达如是说。

史宏达领衔研制的“10kW级组合型振荡浮⼦波能发电装置”(摄影:刘邦华)

矢志强国勇攀登,以工兴海谱华章

“科学研究,在⼀开始看似是兴趣,越研究你会发现是⼀种责任。”作为⼀名海洋科技⼯作者,史宏达始终谨记科研报国的情怀,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在海洋可再⽣能源利⽤等领域攻坚克难,不断实现关键核⼼技术突破,谱写了⼀篇篇以⼯兴海的蓝⾊华章。

偏远海岛供电,由于最⼤负荷有限、输送距离较远、岛屿⾯积狭窄,铺设海缆在技术与经济⽅⾯成本⾼昂,⼀直以来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拥有近7000个海岛,如何保证海岛的供电⽤能是⼀个值得探究的重⼤课题。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多年前,结合我国海洋能资源充沛的特点,史宏达带领团队毅然开启了海洋可再⽣能源开发利⽤的探索之路。斋堂岛⾪属青岛市黄岛区,相传为秦始皇当年求仙其侍从斋戒之处。岛屿⼭清⽔秀、景⾊迷⼈,其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波浪能和潮流能资源。2012年,史宏达带领团队在这⾥建起了我国北⽅⾸座海洋能⽰范基地。

2014年1⽉15⽇,斋堂岛海域天⽓寒冷、风⼤浪急,史宏达带领科研团队在寒风刺⾻的海⾯上成功完成了“10kW级组合型振荡浮⼦波能发电装置”的投放,解决了多数传统装置“⼩浪不发电、⼤浪易损坏”的固有问题,标志着中国海洋⼤学在国内波浪能阵列化开发与⼯程应⽤领域率先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推动我国海洋可再⽣能源开发迈出了⼀⼤步,为我国波浪能资源的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史宏达团队还在斋堂岛建成了我国⾸座容量为600kW海洋能多能互补海岛电站,不仅解决了岛上300余户居民的部分⽣活⽤电,还为当地渔民开展海⽔养殖提供电能,实现以海洋可再⽣能源为海岛供电的⼯程⽰范。作为海洋能研发测试平台主任,⽬前,他正率领团队在斋堂岛海域加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能海上综合测试场”的建设,进⽽为我国海洋能装置的实海况投放、运⾏与评价打造优良的试验场地。

“希望有⼀天,我们的技术能复制到其他海岛上,给当地的渔民、驻军以及前去旅游观光的游客提供便利条件。这样海岛的能源供给就不会依赖于长输的电缆,国家的投资就会得到节约。”史宏达说,这些能源都是可再⽣的、清洁能源。“⽤绿⾊能源点亮蓝⾊海洋”是他和团队坚持不懈的梦想。

“分享,是科学研究的⼀种美德。”史宏达和他的团队不仅把⾃⼰成功的经验与同⾏分享,还把⾃⼰失败的教训告诉同⾏,提醒他们少⾛弯路。⼀直以来,这种实事求是、开放包容的科研态度赢得了同⾏的尊重,⼤家都愿意与他们合作。

从我国海洋能领域的第⼀个“863计划”主题项⽬到我国海洋能领域的第⼀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相关国家⾃然科学基⾦项⽬,作为我国海洋能科学研究的“领头⽺”,史宏达始终以只争朝⼣、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孜孜以求,勇攀⾼峰。他带领团队成功解决了“⼩浪⽆功,缓流低效,出⼒不均”等卡脖⼦问题,⾃主研发了多台套波浪能装置并成功应⽤于⼯程⽰范。他⼗年前提出的“海能海⽤,就地取能,多能互补,独⽴供电”的先进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接受,逐步成为业内共识,并被收录进国家《海洋可再⽣能源发展“⼗三五”规划》中,成为指导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的重要原则。

截⾄⽬前,史宏达累计主持科研项⽬50余项,发表⾼⽔平学术论⽂150余篇,形成技术专利40余项,编写专著和教材6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第⼆⼗⼀届中国专利奖等奖励20余项。

2015年10⽉,在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国事访问之际,史宏达出席第四届中英年度能源对话会,并签署《关于中国海洋⼤学与英国欧洲海洋能中⼼的合作谅解备忘录》
国际合作开新局,学科建设进一流

“科研创新要放眼世界,开拓视野,接轨国际。”作为国内培养的⼟⽣⼟长的科学家,史宏达不仅会讲⼀⼜流利的英语,⽽且有着⾮凡的战略眼光,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才培养以及学科建设。

2015年10⽉,在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国事访问之际,史宏达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第四届中英年度能源对话会,向与会学者介绍了中国海洋能发展现状与趋势,并与欧洲海洋能中⼼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关于中国海洋⼤学与英国欧洲海洋能中⼼的合作谅解备忘录》,由此开启了中欧在海洋能开发利⽤领域的合作交流之路。伴随着视野的开拓,交往的密切,认识的深化,史宏达也开始积极谋划筹建中国的海洋能源中⼼。

此外,史宏达还在多个国际和国内学术组织中兼任重要职务,如亚洲波浪能与潮流能会议国际委员会委员、东亚海洋环境与能源组织主席、中国可再⽣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及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能领域实施⽅案编写组成员等。

在与国外同⾏的相互交流中,史宏达积极促成中国海洋⼤学与多所国际知名⼀流⼤学建⽴⼈才培养合作项⽬,如英国普利茅斯⼤学、法国海洋研究院等。许多国际知名的海洋⼯程专家(如:英国皇家科学院院⼠Deborah Greaves、挪威皇家科学院院⼠Torgier Moan、韩国船舶与海洋⼯程研究所⾸席科学家洪启庸等)纷纷来到海⼤,进⾏交流访问、开展项⽬合作和传授创新经验,⼀批批海⼤学⼦从中受益,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层次国际化⼈才。

作为中国海洋⼤学港⼜航道与海岸⼯程专业带头⼈,史宏达带领团队历经⼗多年的奋⽃,陆续拿下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特⾊专业、国家级卓越⼯程师计划、专业认证等⼀系列国家级专业建设成果,使该专业从⼀个起步不久的年轻专业成长为“全国⾸批国家级⼀流专业”。

作为⼭东省海洋⼯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和⼭东省⾼等学校重点学科⾸席专家,史宏达与中国海洋⼤学海洋⼯程学科团队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旁骛、埋头苦⼲,在学科建设上创特⾊、争⼀流。根据2020年软科世界⼀流学科排名,中国海洋⼤学的海洋⼯程学科位居全球⾼校第16位。

史宏达带领学⽣参与实践学习
为人师表树形象,修身立德做榜样

“⽼师的魅⼒在于给学⽣⼀个综合的印象,既要德⾼才重,也要对学⽣付出真情。”从教30余年来,史宏达⾝体⼒⾏践⾏着“学⾼为师,⾝正为范”的理念,⽤良好的师德师风去影响和教育学⽣。

“谦和”“博学”“较真”“情怀”……这是同事和学⽣赋予史宏达的专属印象。

凡是和史宏达接触的⼈,都对他温⽂尔雅、谦逊和善、坦率真诚的形象记忆深刻。⽇久天长,不管是周围的同事,还是学⽣都喜欢喊他“达哥”,这个称呼⼀喊就是20多年,直到现在“90后”“00后”的学⽣依然使⽤这⼀“爱称”。

为党育⼈,为国育才。史宏达始终认为,教书容易,育⼈难。为党育⼈,就要做⽰范,告诉学⽣⽼师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让学⽣领悟做⼈的道理;为国育才,⽼师必须先有才,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把“源头活⽔”引⼊课堂。

“史⽼师既像⼀位‘家长’,又像⼀棵‘⼤树’。”在团队青年教师曹飞飞的记忆⾥,作为团队负责⼈,史宏达总是以⾝作则,发挥好“传帮带”的作⽤,为年轻⼈快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他总是亲⼒亲为,冲在第⼀位,先⾏先试,敢闯敢⼲。”从学⽣时代到后来成为团队成员,20多年来,梁丙⾂教授始终被史宏达率先垂范,越是艰难越向前的精神⽓魄感动着、⿎舞着。

为⼈师表当以师德为先。30余年来,史宏达坚守⼀份为师者的情怀,以爱育爱,⽰学⽣以美好,授学⽣以希望。他的⾼尚师德是在学⽣遇到困难时,及时地施以援⼿,并送上⽆微不⾄的关怀;是他终⽇奔波忙碌,“⽩加⿊”“5+2”连轴转的⼯作常态;是他严以律⼰、宽以待⼈,把轻松留给别⼈,把困难留给⾃⼰的责任担当;是他谋海济国、执着追梦的坚忍不拔;是学⽣毕业多年依然刻⾻铭⼼的美好回忆与眷恋,是学⽣前⾏路上永远亮着的⼀盏灯。

鉴于史宏达在⽴德树⼈、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的卓越成就,2021年荣获“⼭东省⾼等学校教学名师”,2019年获评“⼭东省泰⼭学者特聘教授” “青岛最美科技⼯作者”,2018年获得“青岛⾼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16年获评“⼭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颁“⼭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2014年获评“国家海洋局⼗佳标兵”,2009年获评“青岛市劳动模范”。他还获得学校“最美教师”“⽴德树⼈优秀导师”“优秀毕业⽣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教书育⼈⾝为范,留取丹⼼育英才。史宏达对电影《⼀个都不能少》情有独钟,他也有这种信念,所有跟着⾃⼰学习的学⽣⼀个都不能少,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好学⽣。“我⼀直在照着这个⽬标努⼒,争取做⼀位‘好⽼师’。”史宏达说。

(本章内容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回澜阁
作者:冯文波)



排版:王译萱

审核:闫伟、郑文奇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教工部人事处
传递人事动态,服务海大师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