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续深化鸡西市青年志愿服务激励褒奖和保障体系的调研

文摘   2024-12-09 20:00   北京  


作者:团鸡西市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团市委紧扣服务青年工作生命线,着力构建全市青年志愿服务体系,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在大力发展“十大经济”、深入开展“十城创建”,扎实推进“八大攻坚突破”的火热实践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为推动鸡西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对此,团市委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




调研方法

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体验互动、问卷调查、亲身体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深入团县(市)区委、基层团组织、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等开展了调研,先后召开座谈会5场,访谈青年志愿者协会骨干、青年志愿者代表52人,发放调查问卷435份。



鸡西市青年志愿服务总体现状

通过调研,从组织运行、制度机制、活动开展和群体现状等四方面系统梳理了青年志愿服务总体现状。


青年志愿者协会运行现状。鸡西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团鸡西市委领导下于2016年12月23日在市民政局注册成立,其前身是团市委1996年组建的一支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规模较小,主要以团干部为主,会员人数保持在30人左右。直至2019年3月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后,会员人数突破百人,但由于志愿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会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活跃度不高。2023年8月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产生了新一届协会班子,第二次会员大会细化了协会架构,重新明确了分工,选用优秀青年志愿者骨干任协会各部门负责人,提升了协会会员凝聚力。


落实志愿服务制度机制现状。以《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试行)》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指导依据,协会创新建立鸡西市青年志愿者激励褒奖和保障体系,制定了《鸡西市青年志愿服务激励褒奖制度》《鸡西市青年志愿者典型选树管理办法》《鸡西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相关仪式运行指南》《鸡西市青年志愿者培训规范》《鸡西市青年志愿者行为规范指引》等规范指南,明确了志愿服务权益保障和促进措施,是我市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依据。


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现状。近年来,团市委紧密结合共青团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整合我市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资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各类助力创城志愿服务活动2200余场次,参与青年志愿者达6.1万余人次。先后组织3500余名青年志愿者,为庆祝建党百年歌唱大会,党代会,市第八届、第九届运动会,兴凯湖音乐节,中俄文化交流活动,“大地杯”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夏季定向越野邀请赛,中俄“促进杯”国际篮球比赛等市级大型赛事赛会等重要活动提供服务。在新冠疫情发生时,组建鸡西市青年防疫志愿服务队,组织招募600余名青年防疫志愿者,围绕公共场所秩序维护、社区服务与排查、医疗支持、心理疏导等四个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4万小时,2万余名团员青年志愿者奋战在极端暴雪天气最前沿。团市委先后荣获黑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贡献单位”“青年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奖”“青春暖流”志愿服务获评全省“五个100”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第九届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黑龙江省青年志愿者行动工作组织奖”“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五个100”先进典型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2024年8月被提名为中国志愿者协会团体会员。71人分获黑龙江省杰出志愿者、黑龙江省优秀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工作先进标兵等荣誉称号,47个单位和集体分获黑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和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青年志愿者群体现状。鸡西市14至35周岁户籍青年28.37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常住14至35周岁青年17.5万人,青年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累计注册志愿者8.6万人,在龙江累计注册志愿者6.3万人,年参与活动在5次以上的青年志愿者1.67万人,青年志愿者注册数量较大。



存在问题

通过现状分析,青年志愿服务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主动加入各类志愿服务群体,“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但与青年发展需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需求还存在差距,服务理念、队伍建设、制度体系等问题严重困扰青年志愿服务的开展。


青年志愿服务理念不先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青年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变化,冲击着志愿活动原有的体系和模式,在后疫情时代,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时更加注重对自身权益的保障,但我市在组织开展大型赛事赛会等活动时,尚未将青年志愿服务保障纳入活动项目预算,青年志愿服务停留在“免费”服务阶段,青年志愿者自身权益难以保障。


青年志愿队伍建设不到位。一是人员结构不够优化,在我市青年志愿者中,青年学生占31.8%,党政机关干部、青年教师、团干部占41.2%;其他社会领域青年占比已从去年的6%上升至27%,团组织的凝聚力虽进一步增强,在服务全市大型赛事活动上仍存在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力量不足,放假时期多、平时工作日少等问题。二是组织骨干力量不足,实用技能型人才少,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下设志愿服务小分队时,队伍带头人十分缺乏,且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化能力,队伍中非专业化人员多,专业化人员少,特别是实用技能型人才匮乏。


青年志愿服务体系运行不规范。一是组织管理“软、散、弱”,协会章程、入会流程趋于完整,但由于协会骨干力量较弱,不能很好地规范化运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化、长效化志愿服务活动较少。二是激励机制少,激励褒奖事项难以长效化。对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主要通过表彰和宣传报道两种方式进行激励,激励保障措施过于单一,激励效果有限,与友好商家合作建立激励褒奖事项时效较短,商家较少,青年志愿者在活动中难以找到个人价值,没能有效调动广大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趋于行政化。在开展助力创城、清冰雪等志愿服务时,多以创城办、团市委组织化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主,党员干部志愿者、团员青年志愿者、学生志愿者作为易被组织动员的群体,弥补了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空缺,志愿服务活动趋于行政化,缺乏了灵活性和自主性。



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青年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是推动社会建设,弘扬奉献精神的关键力量。但从目前我市青年志愿者发展的情况来看,在青年志愿人才培养和相关管理机制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持续深化相关激励保障制度,从而有效促进我市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发展。


激发活力、彰显担当“亮身份”,增强青年志愿者“归属感”。探索新方式、尝试新举措,用更多样化的形式服务青年,切实让青年志愿者增强对身份的认同。打造“温馨港湾”建“幸福”志愿之家。整合资源全力打造市级标杆“青年之家”,并主要用于开展志愿活动、服务交流、项目展示,努力让青年志愿者感受“家”的温馨。融入“青春元素”展“青春”志愿风采。深入青年群体广泛调研,充分汲取青年人的喜好爱好,研究设计个性化志愿者服装,增添心手标、“青春鸡西”艺术字等青春元素,彰显鸡西青年志愿者青春靓丽的风采,在全市志愿服务活动中统一穿着“青年志愿服”,一抹“青春红”蔚然成风。彰显“志愿身份”做“有证”志愿青年。青年人流动快,为切实摸清青年志愿者底数、激发志愿服务活力,结合鸡西青年特点,研究设计志愿者证件,通过个人信息二维码、激励嘉许事项二维码等体现身份、彰显认同。


务实举措、健全机制“强保障”,提高青年志愿者“荣誉感”。志愿服务源于心,献出爱心在于行,为激励更多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势在必行。“激励褒奖”强“鼓励”。全面落实省志愿服务条例、省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等相关要求,完善青年志愿服务激励褒奖制度,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为载体,以服务时长及次数为依据,发放荣誉纪念章,切实增强志愿服务荣誉感。“典型选树”强“引领”。严格执行青年志愿者典型选树管理办法,明确表彰优秀个人及集体类别,严肃选树条件、程序及奖励措施,真正把优秀的志愿者选出来、能立住,让“优秀”成为青年的追求。“丰富形式”强“奉献”。针对不同青年群体工作、生活特点和不同被服务对象适应情况,积极探索相适应的服务事项,建立涵盖卫生健康、金晖行动、青志创城、情暖旅途、阳光助残、动物医疗等领域青年志愿者小分队,让青年利用业余时间有更多的志愿选择,以点带面动员各行各业青年广泛参与到青年志愿服务中来,持续增强青年志愿服务的热度和活力。


创新形式、规范培训“树形象”,彰显青年志愿者“仪式感”。为充分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展现青年志愿者的昂扬精神风貌,坚持在树立青年志愿者良好形象上下功夫,真正让志愿服务理念入心入脑入行。“仪式教育”显庄严。按照青年志愿者协会相关仪式运行指南,开展示范入会、激励颁章、荣誉离会等仪式,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赋予青年志愿者庄严身份“属性”。“细化培训”提素质。结合《中国志愿服务培训大纲》《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培训课程指导大纲(第1版)》相关要求,持续完善青年志愿者培训规范,以政治教育、通识讲授、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构建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培训课程体系,依托青年讲师团、12355服务专家团等开展志愿服务培训,让大家既受教育、又得实惠。“规范行为”展形象。遵循《鸡西市青年志愿者行为规范指引》,将志愿者工作职责、形象要求、站姿、手势及志愿者“十不准”等作为培训重要内容,让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展现良好青年形象。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见实效”,增进青年志愿者“收获感”。立足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使命任务,让青年志愿者有付出也有收获,更体现个人价值。借助“社会力量”让青年服务得实惠。丰富青年志愿者激励嘉许事项目录,持续增强与万达集团、新玛特等大型综合商服企业合作,动员志愿者力量充实事项目录,通过授牌商家“亮折扣”,志愿者扫码“享实惠”等方式,持续增强志愿服务责任感和自豪感。整合“各类资源”让青年服务有保障。做到主动参与、提前沟通,在举办各类大型论坛、赛事等活动和会议需要提供志愿服务时,主动对接主办方为青年志愿者购买意外保险、提供用水用餐、交通补贴,积极促进志愿服务保障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强化“工作力量”让青年服务可持续。广泛吸纳公安、教育、卫健等青年较多的机关优秀青年担任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部门负责人,加强社会志愿者参与协会管理。主动吸纳车友会队伍为协会分队,加大社会影响力度。

接下来,团市委将积极对上争取,切实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志愿者团队。指导青年志愿者协会等青年社会组织争取团中央“伙伴计划”专项志愿服务资金,常态化开展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依托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举办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培育挖掘可持续可复制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择优推荐参与省级、国家级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

最受读者关注的文章

(2024年第49周)


编   辑  |  张希哲

审   校  |  王晓芸 刘欣

复   审  |  胡同洲

终   审  |  杨振宇

中国共青团杂志
指导工作的载体,交流经验的平台,理论研究的阵地,干部成长的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