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堂“青马”金课,赴一次圣地延安

文摘   2024-12-16 19:14   北京  


作者:西安培华学院团委

当历史与现实交织,当青春与信仰碰撞


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课在西安培华学院悄然启幕


五十余位培华青年,怀揣着对红色记忆的敬仰


踏上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延安之旅


开启了一场关于信仰与成长的探索

为一堂“青马”金课

赴一次圣地延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西安培华学院实施“青马工程”,目的就是着眼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着力为党培养和输送坚定的青年政治骨干,引领他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培华青年,奔赴延安,通过实地学习、亲身体验,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茁壮成长。这一场说走就走,奔赴延安的“青马”思政课,同学们说“上得精彩,上得值得!”


一次穿越时空的“触碰”

种下一颗理想的“种子”

抵达延安,同学们满怀敬仰踏入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内,一幅幅珍贵照片如历史画卷铺展,同学们或驻足凝视,用手机轻轻打卡,定格这份历史的重量;或低声交流,仿佛与照片中的革命先辈进行着一场无声却深情的对话。


培华学子深入学习革命历史,积极参与实践锻炼和交流研讨。饱经风霜的文物前,他们轻触璃,感受历史的温度,偶尔低头沉思,眼中闪烁着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敬畏与铭记。



一段重温历史的“漫步”

点燃一把信念的“火苗”

离开延安革命纪念馆,一行人踏入了枣园革命旧址。这里,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每一栋旧址,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让学子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坚定信念。这份信念,如同枣园里的树木,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激励着学子们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声激昂热烈的“鼓点”

播撒一片成长的“肥料”

当夜幕低垂,安塞腰鼓的热烈与豪放吹进了学子们的心田。面对这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学子们拿起鼓棒,敲击鼓皮,他们开始与身边的伙伴一起捶打起来。这一刻,他们仿佛与陕北人民的心紧紧相连,共同感受着这份红色文化的魅力与力量。安塞腰鼓充满了力量与激情,仿佛在诉说着陕北人民的坚韧与不屈。



一缕温暖如丝的“晨光”

唤醒一抹红色的“记忆”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满延安大地,同学们来到了延安红色家风馆和陕北剪纸体验区,在延安红色家风馆里,同学们被一件件珍贵的展品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所吸引。展品中,不仅有革命先辈的遗物,还有他们亲手书写的家书、日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家风,让学子们深受触动。


接下来的陕北剪纸体验,更是让学子们亲手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在剪纸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他们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出了一个个精美的图案。虽然手法生疏,但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却在他们的每一次剪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看着自己亲手创作的剪纸作品,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


一场保育院情的“演绎”

感动一份青年的“力量”

这堂生动的思政课,以一场延安保育院为背景的话剧《延安保育院》的演绎落下帷幕。这部话剧,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将那段艰苦岁月中的感人故事,一一呈现在大家眼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在这片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土地上,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在这堂别开生面的“青马”金课上,同学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从一张张生动的照片到一段段真挚的视频,这见证了学子们在延安的点点滴滴,也展现了他们在此次研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这些心得体会和照片视频素材,不仅成了学子们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也成了培华学院“青马工程”实施成效的生动注脚。


大力推进“青马工程”建设,是西安培华学院校团委积极融入学校“三全育人”体系、“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充分体现,也是发挥学校思政工作主力军作用的典型印证。



未来

西安培华学院

将继续深化“青马工程”的实践与创新

努力培养更多

具有忠诚政治品格、浓厚家国情怀、扎实理论功底、突出能力素质、过硬斗争精神的

青年政治骨干


青春

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最受读者关注的文章

(2024年第47周)

编   辑  |  黄佳文 厦门大学

校   对  |  韩春丽 张希哲

统   筹  |  胡同洲

审   定  |  杨振宇

中国共青团杂志
指导工作的载体,交流经验的平台,理论研究的阵地,干部成长的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