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何摔一跤就骨折?60岁后,2种肉要舍得吃,或能养好骨骼

健康   2025-02-06 13:01   山西  

有句老话叫“人老腿先老,腿脚一不稳,灾祸随时到。”过去农村里常见,老人挑水、扫地,脚下一滑,跌坐在地,结果就起不来了。家人赶紧送去医院,一查——髋骨骨折。有人说:“不就摔了一跤,咋就骨折了?”其实,关键问题不在“摔”,而在“骨头”。


60岁后,骨头为何像“豆腐渣”?


中医讲“肾主骨生髓”,骨头强不强,根子在肾。但人上了年纪,肾气渐亏,骨头失去“滋养”,就变得脆弱。再加上饮食不当、阳气不足,骨密度下降,骨头就像风化的树枝,一碰就断。



来看一组数据:2022年《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率高达36%,女性更是接近50%。而一旦骨折,死亡率也很高——髋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率可达20%。所以,老年人摔跤不是小事,摔一次,可能就是人生的分水岭。


但很多人以为补钙就是关键,天天喝牛奶、吃钙片,却忽略了骨头的“根本”是靠“养”而不是靠“补”。真正对骨骼有益的,不只是钙,而是要从肾气和脾胃入手,养骨生髓。


2种肉,老了要舍得吃

或能养好骨头


●  羊肉——温阳补肾,助骨生髓

《本草纲目》说:“羊肉能补虚劳,益肾气,壮阳道。”羊肉性温,最适合中老年人阳气不足、骨头虚寒的情况。很多老年人到了冬天怕冷,手脚冰凉,这其实就是肾阳不足的表现。肾阳足了,骨头才有力量,钙质才能更好吸收。



推荐吃法: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羊肉500克,当归10克,生姜3片,枸杞10克,料酒适量。

做法:羊肉焯水去腥,加入当归、生姜炖1.5小时,最后放枸杞再煮10分钟。

功效:温补肾阳、活血养骨,特别适合冬天手脚冷、腿脚无力的老年人。


●  鸡肉——健脾养胃,增强骨密度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吃再多补品,脾胃不好都吸收不了。鸡肉,尤其是乌鸡,最能补脾养血,让骨骼得到滋养。现代研究也发现,乌鸡富含胶原蛋白和维生素K,有助于骨密度提升。



推荐吃法:黄芪乌鸡汤


食材:乌鸡半只,黄芪15克,党参10克,枸杞5克,红枣3颗,生姜适量。

做法:乌鸡切块焯水,加所有食材炖1.5小时,最后加盐调味。

功效:补气健脾、养血强骨,适合体虚、食欲差、骨头疼痛的老年人。


养骨不只是补钙,3件事也很重要


●  早晨晒太阳,补足阳气

中医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升起后,是补阳最好的时间。每天上午晒太阳20分钟,不仅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还能让骨头更结实。



●  动起来,骨头才不会“废”掉

很多老年人怕摔倒,就干脆不动。但其实,不动才是最大的风险!每天快走30分钟,或做一些抗阻运动(比如半蹲、抬腿),都能刺激骨骼生长,让骨质流失得慢一些。


●  睡得好,骨头才能修复

骨头的修复在晚上进行,长期睡眠不足,骨密度下降更快。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让骨头有足够的时间自我修复。

宋老师中式健体
点我关注,让你离健康更进一步! 希望通过正确地锻炼方式纠正错误的锻炼理念️ ️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大家调理身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