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听过“饭不香,醋来帮”这句话吗?在我们老家,很多人喜欢在吃面、拌凉菜时加点醋,觉得这样既开胃又提味。58岁的老李就是个爱醋如命的人,几乎每顿面条都要放上大半勺醋。
他总说:“醋能消食,还能降血脂,对身体好。”可就在上个月的体检报告里,医生却无奈地摇头,说:“你平时到底吃了啥啊?”这下老李慌了神,来问醋到底是怎么回事。
![]()
先说答案:醋的确有一定养生功效,但用错了地方,就可能事与愿违。中医里,醋被称为“酢”,早在《本草纲目》中就被列为一种能“理气活血、散瘀消肿”的好东西,适量用醋能健脾开胃、促消化,还可以调节五脏功能。尤其对于消化不良、食积胀满的人来说,醋是天然的“开路先锋”。但老话说得好,“过犹不及”。醋虽好,却不能贪多,特别是像老李这样每顿饭都离不开醋的吃法,伤害远远超过了好处。中医认为,胃喜润恶燥,但过量的酸性物质会加重胃酸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老李一年下来顿顿加醋,长期过酸的饮食环境让他的胃黏膜受损,体检发现胃炎加重,还伴有轻微糜烂。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长期过量摄入醋酸可能影响体内的钙吸收,增加骨质流失的风险。老李最近总抱怨膝盖疼,其实是因为醋摄入过多,骨骼中的钙流失得更快,中医讲“肾主骨生髓”,他这肾气本就虚,又被醋“耗了元气”。中医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过酸会导致体内酸碱失调,气机不畅,出现浑身乏力、睡眠差等问题。老李以前干活麻利,可近一年总说“浑身没劲”,这就是体内酸性堆积的表现。胃酸分泌本来就旺盛的人,吃醋无异于火上浇油,加重胃部不适。中医讲“肾主骨”,骨质疏松者多伴有肾气不足,过多的酸性食物会进一步加重骨质流失。醋中的酸性成分对牙釉质有腐蚀作用,牙齿敏感或已有龋齿的人吃醋要格外注意。中医认为,皮肤病多因血热或湿热内蕴,醋性酸入肝,会加重湿热的症状,影响病情恢复。醋中的酸性物质需要通过肾脏代谢排出,肾功能不佳者摄入过多反而增加肾脏负担。健康成年人每天的醋摄入量建议控制在10-20毫升,大概是一到两勺的量,足以达到调味和养生的效果。空腹状态下,醋对胃的刺激最强,容易引发胃痛甚至胃痉挛。建议在饭中或饭后食用,能降低刺激性。日常推荐选择酿造醋,比如米醋、苹果醋等天然发酵产品,避免劣质勾兑醋,减少对身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