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生命周期,如何历久弥新?

企业   财经   2024-10-25 07:30   广东  



在一个领域做上三四十年而魅力不减,反而不断增值的方式。


知识工作原本是越老越香的一种活动,但是在中国却有 35 岁危机的现象。中国人的职业化生命太短暂,工作十多年就废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对自己职业化素养、水平持续不断的提升和打造,人们的知识面,兴趣面过于单一,工作十多年从成本和效率上肯定不如年轻人。
 

#1

职业化匮乏


要成为现代化的社会和公司,有两种态度是必须需要的。
 
一种是追求职业化和专业化。
 
各个工作都应该建立自己的职业标准、专业规范,能力基准。从业者训练有素、经验丰富、能力卓越,建立起本行业的权威和被尊重性。
 
另一种是对职业化和专业化的信任和尊重。
 
人们应该对职业从业者给予信赖,要相信各种工作都有其专业性的经验在里面,有一套专业的程序、方法、理论等等。这种信赖其实也主要来自于从业者对第一种的追求。
 
欧美许多行业都有自己的协会、标准组织,在中国就非常少,人们从事行业工作大部分都靠自己的"悟性",比较随意和无意识化,所以即使工作了许多年,其实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都堪忧。
 
而在欧美,从事TMT行业,有IEEE和ACM协会,从事用户体验设计有UPA ,DM之类的协会,他们都有自己的内部刊物,每月或者每两月出版,他们会建设本行业的工作方法,工程实践,理论创新等等,甚至有本行业的 ethic code。所以他们的职业可以做三四十年,是由这些沉淀和积累支撑着行业越做越深,越做越专,经验越来越丰富的。
 
有很多高精尖的事情实际上需要这样的积累和沉淀,而国内显然都比较相信自己的悟性,对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追求是非常匮乏的,也就无法赢得尊重。
 

#2

农业思维和游牧探索


技术终究是服务于人的,为人创造怎样的技术,需要怎样的技术去构建未来的社会和商业,这显然需要一点想象力和系统思维的能力
 
我们匮乏想象力,也是因为我们的知识面实在太单一了,这不只是表现在技术领域,带给人的愉悦太少太单薄了,不能不让人向历史中去寻找,或者向西方去寻找。
 
不知道是否中国历史上农业经济过于发达,人们习惯于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并在这之上构建自己的宗族关系网络,而缺乏了狩猎、游牧经济的那种探索,并将自己置身于不确定性之上,反而获得了新视野,到达了新大陆。
 
也就是说,我们虽然从事着知识工作,但其实还在农业经济的思维中(并非贬义,只是一种路径依赖)。

 

#3

建立自己的系统化知识体系

针对职业化匮乏问题,这次展开介绍一下怎样建立自己的系统化知识体系。
 
由于现代化分工,导致大学教育也形成了分科和分工教育,这其实对被教育者来说是种灾难。最可怕的是被教育者自己可能也认为只要学会自己学科的知识就够了,就能在职场上发展很好了。
 
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迷思。
 
分科分工教育是大规模、高效率、工业化培养人才的方式,它能让人快速的了解这个学科和行业,并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距离做好一件事存在着巨大的知识缺失。
 
做好一件事情实际上是需要非常系统、非常综合能力的,是需要一整套知识体系。
 
以软件开发为例,许多从事软件开发的人,都简单的认为软件开发就是编程,写代码,掌握了一些高级语言、数据结构、简单的常用算法,最多了解了解操作系统,设计模式就可以了。并且乐此不疲的追踪新语言、新框架、新开源项目。
 
但是,这其实只是做一个demo软件的水平,就是自己high,自己娱乐一下还可以,是无法完成高效率、高质量、高可靠的软件产品和服务的交付的。
 
要想开发出非常好的、商用化成功的软件,需要非常多的其他知识,比如:
 
需求分析和竞争分析。需要掌握了解产品需求、客户需求、竞品分析、行业趋势、合规风险等等的方法,确定需求优先级、相关性、差异化优势等等,并以此确定产品的版本规划和路标演进计划;
 
测试方法。单元测试、黑盒白盒测试、系统测试都是非常简单的,还要了解压力测试,极限测试等等方法,在性能和逻辑的边界进行测试;
 
可维护/可服务性。代码发布后,一旦上线,会对用户产生影响,用户可能遭遇很多问题。如何可以快速定位网上问题,提前在用户感知之前就监测到问题,如何可以不中断业务解决问题,这些都是要认真考虑的,不然可能会处于一直救火,疲于奔命,甚至还遭到用户雨点般投诉的状态;
 
软件开发过程和最佳实践。软件开发是一种需要团队协作的工作,而且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制工作。从需求分析,到软件设计,到开发实现,到测试,到市场发布,周期短则几周,长则几年。如何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高的质量目标,并且不延迟发布,这是需要一种非常好的开发过程的,也就是把事情从开始到结束一次性做好的方法。现在业界流行的敏捷开发,Sprint,DevOps等等都属于开发过程的工程实践。这些方法应该是每个软件开发者熟知并且能自己优化,提升自己所在团队效率的。
 
风险和成本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比如技术可行性风险、兼容性风险、人员缺失风险、进度推迟风险等等。软件开发过程中也会投入许多人力、资金和时间,如何用最少的人力,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资金达成目标?就是考验智力的时候了。这里的成本还需要考虑短期有益还是长期有益,很多事情短期看成本低,但是长期看成本就高了。
 
产品体验、包装和营销。软件开发完成之后,如何推向市场,如何交付给客户?用户如何使用产品会有更好体验?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对用户而言门槛最小,最容易触达、最好用,最放心,最值得信赖的产品和服务肯定会胜出。
 
产品/服务质量QoS。这个肯定许多软件开发都是不知道的。产品开发之后就CICD部署了,除非有用户投诉或者严重故障才去解决一下问题,但是对产品/服务质量不制订可以持续改进的Matrix指标,新版本可能引起服务质量退步都不知道... 导致软件质量越做越差也是经常发生的。
 
以上这些知识全都有现成的、成熟的方法了,而且它们对于商业化软件非常重要,其重要程度高于新语言、新架构。因为软件要想获得市场认可和接受,不是看你技术多先进,而是看是否可以短时间、低成本、高质量、好体验的交付产品和运营产品。语言先进、架构先进的,但是故障不断、用户体验糟糕的肯定无法做强做好,甚至可能无法存活。
 
再以用户体验设计为例,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设计就是提供设计方案,交付PSD界面图形的,但是却不知道做好界面设计实际上需要了解许多知识才能做好,比如:
 
用户研究。设计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需要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并且让人们使用起来感受美好,拥有很好体验的产品。如果能够了解目标用户群的特征,喜好,行为、决策和认知方式,就会让设计非常讨人喜欢。这需要不仅仅懂得定性用户研究方法,也要懂得定量研究方法,并且知道如何查找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也需要了解认知心理消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知识。
 
品牌管理、商业运营。设计最终是要解决商业化问题的,这是它和艺术的最大区别。所以,如果了解如何创建、设计和传达品牌,如何在软件中达成商业目标,比如提高社区互动、提高付费转化、提高购买意愿、提高转发分享等等。
 
软件开发技术和过程。设计的界面必须通过技术实现,如果设计师就对客户端软件技术,网页技术,和服务端技术比较了解,也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设计,就可以设计出减少开发工作量,减少定制开发,开发者乐于开发的界面方案。另外,对技术的了解,也可以让设计师设计出采用成熟的新技术,带来更好体验的方案。对软件开发过程的了解也非常必要,因为设计师如果能在开发者需要之前就提供设计方案,对方案进行研讨、介绍和评审,就能大大的提升软件开发全流程的效率。
 
成本分析。好的产品设计、界面设计是需要考虑实施成本的。如果可以更简单,更少涉及模块更易维护和更新的方式,会大大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时间。
 
竞品分析、行业趋势。很多设计师主要是关注设计方面的信息,比如新的设计方法,设计工具,但是对自己所做产品的竞品,行业趋势都不关注,不分析,不体验,这样必然无法提供更好的,具备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方案。
 
当然,肯定很多人会说,一个人怎么可能学这么多知识呢?做好自己的编程和画图工作就好了。那大家真的就可能只是把职业当做打工,而不是去追求更好的把事做成、做好的方式。虽然现在讲求跨学科的多人协作,但是,如果自己可以学习、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形成非常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你就会非常清楚如何把产品做的更好,如何一次把事情做对做成,可以担负更重大的责任,可以创造更多的收益,可以从原来需要反复折腾,总是被客户或者领导批评,变成一 次把事做好,并且深受客户和领导信任和依赖。
 
当然,这样的人到了35岁,任何公司都不会裁掉的,因为他一个人就顶了七八个甚至几十个人的能力。
 
回到开头,这也是将自己的工作职业化,并不断做深做专的捷径,是可以在一个领域做上三四十年而魅力不减,反而不断增值的方式。


作者简介:路意Louis,Varlens & Zine的船长 | 《深泽直人》中文版译者


世界经理人
世界经理人提供切合中国实际的管理思想和经验,推动中国管理与全球一流管理的实践接轨。更有多种管理培训,名家管理沙龙平台提供与卓越经理人交流的机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