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每年5月5日或6日,当太阳到达黄经45°时,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正式开始。立夏不仅是气候上的转折点,也承载着古人对四时轮替的感悟。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言:“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之“夏”,意味着万物生长旺盛,逐渐长大成熟。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立夏是自然与文化结合的节气,它提醒人们珍惜春天的尾声,同时迎接充满希望的夏天。宋代诗人陆游在《立夏》中写道:“赤日炎炎暑气催,静看田野一片绿。”立夏不仅是时序的交替,也寓意着生命的蓬勃与热烈。
在这初夏的时光里,让我们感受自然的律动,珍惜四季更替的馈赠。无论是乡间田野的翠绿,还是城市街头的繁忙,都提醒着我们:万物生长之时,也是努力耕耘的好季节。
立夏之后,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南方地区开始进入梅雨季节,湿热的天气明显增多。而北方则表现为干热交替,昼夜温差较小。这一节气的显著特点是阳气增强,天气由暖转热,为夏季的高温高湿打下基础。
立夏时节也是农忙的重要阶段。俗语云:“立夏种半坡,夏至种满坡。”这时,早稻进入分蘖期,中稻陆续栽插,棉花、玉米等夏季作物也进入播种高峰期。农民们加强田间管理,进行除草、施肥等工作,为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立夏也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时期。南方地区开始繁殖鱼苗,养殖业逐渐进入旺季。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立夏节气到来,自此风暖昼长,万物繁茂。虽是进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但“绿树荫浓夏日长”的夏日景象,仅存在于中国福州至南岭以南地区,对于全国的大部,依旧处于红紫斗芳菲的仲春与暮春。
这是立夏后的第一候,标志着夏天即将到来,此时暖风吹拂,蝼蝈(或蝼蛄)开始在田野间鸣叫这生命的声音,成为夏季的独特旋律。
随着气温的升高,蚯蚓从潮湿阴暗的土壤中爬出,帮助翻松泥土,表明土壤温度适宜,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立夏时节,瓜类植物(如黄瓜、丝瓜等)开始爬藤结果,并在六、七月结出红色的果实,象征着夏季的生长和繁荣。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称体重
在江浙等地,立夏有“称体重”的习俗。古时,人们会用杆秤称量家人和朋友的体重,并祈愿身体健康。民谚说:“立夏称人轻重,过夏不会生病。”这一习俗既增添了节气的趣味,也提醒人们关注健康。
吃立夏饭
立夏当天,民间有吃“立夏饭”的传统。这一饭通常用新鲜蔬菜和米饭制成,加入笋、蚕豆、咸肉等应季食材,色香味俱佳。立夏饭不仅体现了节气饮食的时令性,也寄寓着对丰收的期盼。
斗蛋
“斗蛋”是立夏的一项传统游戏,尤为受到儿童的喜爱。人们用熟鸡蛋互相碰撞,蛋壳未破者获胜。民间认为,立夏吃鸡蛋可以补充营养,有助于“顺利过夏”。
祭祀神农
作为农业社会的重要节气,立夏也与祭祀农业之神密切相关。在古代,农民会举行祭祀神农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活动体现了人们对农耕文明的敬仰和对丰收的渴望。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立夏是自然与文化结合的节气,它提醒人们珍惜春天的尾声,同时迎接充满希望的夏天。宋代诗人陆游在《立夏》中写道:“赤日炎炎暑气催,静看田野一片绿。”立夏不仅是时序的交替,也寓意着生命的蓬勃与热烈。
在这初夏的时光里,让我们感受自然的律动,珍惜四季更替的馈赠。无论是乡间田野的翠绿,还是城市街头的繁忙,都提醒着我们:万物生长之时,也是努力耕耘的好季节。
立夏后,气温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容易出现疲倦、食欲不振等“苦夏”症状。为了适应节气变化,可以试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哦!
饮食调养
立夏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清热解暑的食材,如苦瓜、冬瓜、绿豆等。同时,可适当加入健脾益气的食物,如薏米、山药、莲子等,以增强体质,预防湿热。
适量运动
立夏后,早晚气温适宜,适合开展散步、慢跑、瑜伽等轻量运动,以调节身体机能。但中午高温时段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中暑或体力透支。
调节心态
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立夏养生要注重心态调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通过阅读、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
预防”空调病“
立夏后,空调的使用频率增加,容易引发“空调病”。建议室内温度不宜过低,保持在24℃至26℃之间,并定期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立夏,是四时之交的标志,也是人生旅程中的又一站。愿你在这个充满生机的节气里,播撒希望的种子,迎接热情的夏日。
立夏至,夏意浓!
愿你在阳光与雨露中,拥有一段蓬勃的时光!
END
图片 | @小红书
文字 | 一本科普
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