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立春:万物新生的起点

文摘   2024-11-23 12:14   黑龙江  

立春
节气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朱自清 《春》


盼望的春天来了






立春通常出现在每年2月3日至5日之间,是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的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根据传统历法,立春意味着春天的正式开始,标志着气温回暖、万物复苏、昼夜渐长。

在中国古代,立春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全年农耕生活的序幕。古人通过观察天象和自然变化,发现立春时节往往伴随着风和日丽、草木萌发,为播种和春耕提供了最佳时机。

春天来了





立春的传统习俗






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民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还蕴含着祈福、辟邪的美好愿望。

1.  迎春仪式

古代皇帝会在立春前举行隆重的迎春大典,祭祀春神句芒,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间也有“迎春”的传统,人们会张贴春联、剪窗花,表达对春天的期盼。

2.  咬春

“咬春”是指在立春当天食用春饼、春卷或萝卜的习俗。春饼是一种薄饼,内卷蔬菜、肉类等食材,寓意春天到来后生活丰足;而吃萝卜则有助于清热解毒、促进健康。

3.  踏青

在古代,立春时节正值草长莺飞,人们喜欢外出踏青,呼吸春天的气息。这一习俗在后世逐渐演变成了清明时节的“踏青”传统,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立春。

4.  鞭春牛

“鞭春牛”是古代农业社会特有的风俗,立春时,民间会制作春牛模型,官员象征性地鞭打春牛,以此鼓励农民开始耕作。这一习俗既是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是对春耕的庄重仪式。






立春与自然现象






立春之后,天气逐渐回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虽然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但在大部分地区,这时的气温仍然较低,偶有寒潮侵袭,但总体趋向回暖。此时柳树也开始抽芽,迎春花含苞待放,田野里的小草也露出了嫩绿的芽尖。昆虫也逐渐活动,候鸟从南方迁回北方,冬眠的动物也开始苏醒。







立春的文化内涵






立春不仅是时令的转换,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在传统观念中,春天是新生命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美好。诗人们也常借立春抒发情感,如韩愈的《春雪》中写道:“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用简短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景象。


此外,立春还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恩赐,与天地和谐共处。在现代社会,虽然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削弱了人们对节气的敏感,但立春的意义却从未改变。它依旧提醒着我们,春天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每个人都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播种希望,迎接新的挑战。







立春的小贴士






立春是一个万物更新的时节,不妨从以下几件事开始,为自己开启一个积极的春天吧!

1.  外出感受自然:走进公园或乡村,观察春天的第一抹绿意,享受阳光和清新的空气。

2.  饮食调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时令蔬菜,如韭菜、菠菜等,清淡饮食,顺应春天生发之气。

3.  制定新计划:立春是新的起点,为自己设定一年的目标,制定计划,行动起来。

4.  锻炼身体:立春时节万物苏醒,人也需要舒展筋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方式来增强体质。







结语






立春,是春天的开端,也是希望的开始。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让我们用心感受自然的变化,珍惜生命的美好,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迎接属于自己的春天。






春已至,愿万物生长,愿你心中永怀春意!


END

图片来源 | baidu.com

文字 | 一本科普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关注我们
盼望着  盼望着
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本科普
为大家科普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