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大雪:雪舞天地,万物藏焉

文摘   2024-12-13 18:04   黑龙江  

每年12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55°时,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如约而至。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寒潮活跃,天气更加寒冷,降雪范围更广,雪量更大。它不仅是自然节奏的体现,也是古人对气候规律的智慧总结。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并非指这一天一定会降大雪,而是表明降雪将逐渐频繁,为大地披上银装,同时开启了冬天真正的深寒时段。



大雪节气
气候特点

1. 气温显著下降

大雪节气前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严寒,最低气温通常会降到0℃以下,甚至更低,南方地区也明显感受到寒意逼人。

2. 降雪频繁

此时,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北方不少地方雪花飘扬,雪深可达数十厘米。而在南方,尽管气温较高,但也有可能出现雨夹雪或霜冻天气。

3. 日照时间缩短

大雪时节,日照时间进一步减少,白昼变短,夜晚变长,冬日的寂静氛围愈发浓厚。

睡觉穿衣要薄

农业意义

对于农业来说,大雪节气是重要的时间节点,关系到来年的收成。

1. 冬种管理

北方地区的小麦等作物进入越冬期,田间需要覆盖稻草或秸秆以防冻害,而南方地区正是冬季作物生长的关键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寒潮侵袭。

2. 畜牧养殖

大雪时节,畜牧业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确保牲畜的棚舍温暖干燥,并适当增加饲料供应,为牲畜补充能量以应对低温环境。

3. 积雪利用

大雪过后,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湿度,有利于来年春耕。同时,积雪覆盖还能起到保温作用,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

传统习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雪节气不仅是自然现象的体现,也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1. 进补食疗

大雪节气是进补的好时机,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人们常用羊肉、牛肉、鸡汤等滋补食品增强体质,同时搭配红枣、桂圆、枸杞等食材,调理身体,抵御严寒。

2. 腌制腊肉

大雪节气后,北风渐强,气候干燥,是腌制腊肉的最佳时机。人们将新鲜的猪肉切块腌制后风干,以备春节期间享用,这一习俗在南方尤为流行。

3. 赏雪踏雪

北方地区大雪节气常有积雪覆盖,白雪皑皑的景象让人心生欢喜。古人喜爱踏雪寻梅,今人则多选择与家人好友一起玩雪、堆雪人、打雪仗,感受冬日的浪漫情趣。

4. 吃红薯

在一些地方,大雪时节有吃红薯的习俗。红薯性温,能补中益气、暖胃御寒,是冬日里的健康美食。




养生之道

大雪时节天气寒冷,是冬季养生的关键期,调整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

1. 保暖护阳

此时,防寒保暖尤为重要,尤其是头部、腹部和足部,应避免直接受寒。可以穿厚袜子、戴围巾和帽子,夜晚用热水泡脚,驱散寒气。

2. 滋补润燥

饮食上应注意温补,可多吃羊肉、牛肉、核桃、生姜等热性食物,同时搭配滋阴润燥的食材,如银耳、雪梨、蜂蜜,帮助缓解冬季干燥。

3. 适量运动

大雪虽冷,但适度运动如瑜伽、太极、慢跑等,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活跃气血流通,有助于提高抗寒能力。运动时要注意做好热身,避免受凉感冒。

4. 早睡晚起

大雪节气昼短夜长,顺应自然规律,可适当早睡晚起,以养精蓄锐,提高身体免疫力。




大雪·文化意境

大雪节气的到来,让天地间充满了宁静与诗意。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雪景常常象征着纯洁、宁静与希望。


南宋陆游在《大雪》一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以雪压松、松不屈的景象,表达了坚韧不拔的品格。


唐代柳宗元在《江雪》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了大雪中寂静清冷的场景,意境深远,令人遐想。




大雪是冬日的一曲序章,虽然寒冷,但也孕育着希望和宁静。雪覆盖大地,万物休养生息,为来年的复苏积蓄能量。而对我们而言,大雪更是一种提醒——关心身体,珍惜自然,以从容的心态迎接寒冬的洗礼。


愿你在这个大雪节气里,拥抱冬日的美好,感受雪花带来的诗意与纯净,用温暖的心灵与自然对话,为生活增添一份温馨的冬日情调。



END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 @小红书

文字 | 一本科普

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本科普
为大家科普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