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有讲究,没有所谓的虚不受补,只有不明体质而补错!

旅行   2024-11-02 07:18   山东  

一、每个人都有一些稳定的特质


体质,是指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个体特质。

这个概念之中,有几点是需要解读的。

体质,有素质、特质、气质等多种含义,所以就含有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或生理特质与性格气质等方面内容。

这里还得注意“个体”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有体质,或者表述为个体差异性。

可能有人问,就没有一样体质的人吗?不能说没有,但是应该概率极小。

首先,在分类上,单纯一种体质的人并不多,多半是两三种体质的兼夹;第二,即便是有单纯体质,那么同一体质的人,可能存在程度、要素的不同。

比如同样是气虚体质,有的人是以乏力为主,有的是精神疲惫为主,有的是少气懒言为主,所以真的很难找出个体上没差异的体质。

当然,我们也没必要把这种差异扩大理解为毫无相似,因为相近的体质,调理方式上是差不多的。

另外一个字眼就是“稳定”,这就牵涉到体质偏差跟健康问题的区别了。

如果是急性病证,一般是来得快,症状表现也比较剧烈,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病,只要处理及时,一般去得也快;

慢性病虽然病程较长,但会有波动起伏的不同状态,关键是它在西医方面通常会有一个病名诊断。

相比之下,体质就稳定得多,每个人在某一较长的时段,他身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会维持在持续稳定的状态。

二、体质不是病,而是生理偏向


体质不是病理态,仅是体内阴、阳、气、血、津液等方面的生理性偏向,其成也渐,其偏也轻,其象也稳;

而病理状态的证同样也是人体阴、阳、气、血、津液之偏,但其成有快慢,其偏却重,其变也多。

体质与证的区别,可参考下图。

体质与证比较图

图中白色柱体代表阳,黑色柱体代表阴,柱顶横的黑线为阴阳平衡线。

黑线上下两条灰线代表阴阳的正常消长范围,凡阴或阳高于或低于灰线范围就属病态。

图左边的黑白两柱均与黑线齐平,代表阴阳平衡,就是健康、正常体质;

图中间白柱低于灰线,代表阳虚证;

图右白柱略低于黑线,表示机体阳气略偏少,但仍在上下灰线区域内,即阳的减少仍在阴阳消长范围内,即为阳虚体质。

可见,体质与证主要表现在程度之差以及是外显质象还是隐匿之象的区别上。

由于体质仅是生理性的偏向,它的偏差比较轻,所以它外显质象多半时隐时现。

隐时多无外在表现,如果碰到的诱因,偏差的象就容易显出来,常见的诱因是饮食与季节气候。

如阳热体质者,往往在进食煎炸、温热食物后产生上火症状,上火症状一显,就是热证。但其平素所处的状态,仅是“易”于上火而未上火。

所以,容易这两个字,就是个体体质偏向的密码所在。

若易为寒凉食物或被药所伤者,就是虚寒体质;进食肥腻就容易有不舒服的多为痰湿体质……如此类推。

三、体质调理,中医的特长


为什么现代一提到调整体质,多数人就会想到中医?因为中医的体质分类,具有调理上的可操作性。

为什么呢?因为体质的改变,并没有实验室指标的伴随改变,没有指标改变,对于西医来讲,就属于机理不明,机理不明就很难研发相应的处理方法。

而中医的体质理论,跟病证理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无非是阴阳气血津液的少了,或者是多了,或者拥堵了,它不需要另立理论,只要搞明白出你是哪一类或哪几类的体质偏差,就可以着手调理。

比如,知道你是寒底还是热底,那么就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从生活方式到食物,到用药或针灸,就有了大方向。

又比如判断虚、实后,可以再进一步考量,虚到底是哪方面虚,实是哪方面的实。

实的方面,有痰湿,就化痰祛湿;瘀血体质,就化瘀;湿热体质就清热祛湿,虚的方面,阴虚体质就该补阴,阳虚体质就该补阳,气虚补气。

所以,要先弄清楚体质类型,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四、人参大补,但适合你吗


比如,不少人都知道,人参有大补元气的作用,那是不是人人吃人参都有好处的?

不是的!首先我们该先分清虚实,治病的时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体质调理也一样。

无虚不需要补,也不能补,如果没有虚而吃人参,那就是“气有余便是火”,这就是一些人吃人参上火的缘由。

那么下来,虚则补之,是不是凡是虚的人都能吃人参呢?

也不是这样的,首先,人参是补气的,所以用在气虚体质;由于人参偏温,所以阳虚体质吃人参应该也没什么问题;而血虚病人吃人参,因为气能生血,尽管人参不能直接补,但多少也能得点好处;

如果是阴虚呢?虽然人参有点生津作用,但它终究是偏温的,阴虚则热。如果是热证,那么他吃人参就不那么合适了,因为容易化火。

那么西洋参呢?它是偏凉的,有养阴作用,那么阴虚的人吃它是不是就好了?

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其实也不太精准,西洋参是气阴两补的,那么,应该是恰当的的,吃它的人是气阴两虚,纯粹阴虚的人吃养阴药更好,多一个补气功能,不见得有太大必要。

所以,不难看出,中医调整体质,是可以调得比较精准的。

如果不了解自己体质,连人参这种一般人以为有点认识的贵重药品都可能用错,更不用说是用其他食物了。

做医生的经常会听人说,“我虚不受补”。其实,在一个有水准的中医看来,没有虚不受补的患者,只有不知体质或不依体质而乱补的错补,或者不懂补的技巧。

比如真寒假热的人,按道理应该是补他的阳气,但由于他的阳气容易上浮,一补就容易上火,所以,懂得技巧的医生,是在补他阳气的同时把他上浮的火往下拉、往下潜,这样才能做到补阳而不上火。

五、健康人,体质偏差,生病


了解体质,除了调整生理性的偏差,还有些什么意义呢?我们看看,体质跟健康、生病是个什么关系。

健康人,身体跟心理都是处在健康状态,如果按照体质分类,属于平和体质,而平和体质,在人群中的分布大概只占到10%左右,而且多半落到年轻人身上。

换句话来讲,体质在阴阳、气血、津液等方面出现了偏差的人,大概占到90%左右。

但你得注意,体质的概念,一般强调的是生理性偏差,它还未算病态,体质偏差的下一步发展就是亚健康了。

什么叫亚健康?就是人体出现了躯体或者是心理方面的不舒服,但是实验室检查指标大体正常。

亚健康跟体质的差别是:体质是一惯性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亚健康多半有时段性,而且起伏的波动性比较大。亚健康状态,也有点接近西医所讲的功能性生病状态。

再严重一点就是生病,这里的生病用的是西医概念,它既有身体上的不舒服,也有实验室指标或是影像学指标的改变。

我们可以看出来,在生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体质的偏差是处在上游的。

有了体质偏差,就容易发展成亚健康,有了亚健康,就容易发展成真正的生病,即便是在生病状态,它还是有个体质背景存在。

那么,接下来的逻辑就出现了:调整体质,实际上就是治未病,就是抓住了生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上游。

我们前面讲的治未病也好,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好,其实它的抓手,都是调整体质。

本世纪医学的主要任务已经是防病,而不仅是治病了。

不少人可能还没体会到这一点,多半是到生病的征象比较严重了,才去找医生,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花在吃药甚至住院上,患上了重病,为此倾家荡产的并不少见,这时才调理不但费时、费力、费钱,结果还不见得好。

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如果长歪了,你要把它扶正,那就太难了。但如果是一株小树苗长歪了,我们要扶正它,是不是应该不算太难?

《养性延命录》说:“若本充实,岂有病乎?”

要学会调体质,首先就得从阴阳、气血、津液等方面,了解体质的分类,以及在各个分类下的生活作息、体育锻炼、常用食物,常用中成药以及一些物理的调治方法。

太清之音
万载福地!海上名山第一·崂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崂山太清宫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216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