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保护彰显长沙国历史文化价值

文化   2024-09-27 14:06   北京  

汉代长沙王陵墓群是长沙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名片。目前发现的汉代长沙王陵墓群及考古发掘的大批精美文物,对研究汉代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乃至整个大汉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近年来,秉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长沙始终将汉代长沙王陵墓群的保护置于首位,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致力于构建完备的保护体系,推动大遗址的系统性保护,形成了由行政主管部门、科研学术机构、社会公众及各类媒体机构共同参与的大保护格局,并积极推进长沙国王陵遗址群两山整体展示和考古遗址公园展示两种模式。


遗址现状


持续开展考古工作

深入挖掘遗址文化内涵




风篷岭汉墓的发掘揭开了汉王陵考古调勘的序幕,历经近十年系统科学的考古工作,汉代长沙王陵园的轮廓逐渐清晰地呈现在大众面前。长沙考古工作者以遗址保护为核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王陵的深入研究,初步揭示了陵墓分布位置、范围、布局形式和保存状况,为科学保护提供有力依据。近年来,着重于梳理历年考古工作成果的整理、普及与转化,先后出版了《汉代长沙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汉代长沙王陵墓群价值研究》等学术专著,切实将考古工作、价值研究融入文化传承工作的各个环节,为科学保护提供坚实基础。


发挥职能机构作用

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




汉代长沙王陵墓群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的沿江丘陵区域,东临湘江,西倚岳麓山和谷山,南端至湘江新区天马山、北端至望城区风篷岭、西端至望城区蜈蚣蒂山。根据文物遗存的性质及地理分布特征,分为长沙国王陵遗址两山整体展示和考古遗址公园展示两种模式。


一是长沙国王陵遗址整体展示模式。汉代长沙王陵墓群依托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谷山两大山系而营建,为这两座文化名山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长沙市的岳麓山和谷山,人文荟萃,自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地势险要,峰峦叠嶂。长沙国王陵遗址两山整体展示主要分为三个展示分区,即谷山展示区、望月公园渔阳展示区、天马凤凰展示区。谷山片区长沙国王陵遗址北至萝卜塘,南到贺家垄,西抵望藕公路,东达银杉路,是遗址区内已发现遗址点最为丰富的区域。谷山是座未开发的原始山,地跨岳麓区和望城区,跨越千年历史。登顶谷山,俯瞰“湘江北去”,遥望整个长沙城,周末小长假爬山徒步活动在老中青长沙人中已蔚然成风。望月公园渔阳展示区长沙王陵咸嘉湖区域分布王陵墓4座。王陵公园内的3座王陵为象鼻嘴一号汉墓、扇形山汉墓、狮子山汉墓。渔阳墓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咸嘉湖西侧,发现于1986年全国文物普查。墓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在其东、西、南三面各有一个外藏坑。望月公园渔阳展示区位于长沙市的城市建成区,周边道路与城市主路网相连接。天马凤凰展示区长沙王陵分布王陵墓4座。天马山位于岳麓山山麓东侧,是古人登岳麓山必经之地。天马凤凰展示区位于岳麓山风景区东部,濒临湘江,临近潇湘中路、麓山南路,周边有停车场、公共交通设施。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判断,吴氏长沙王陵围绕岳麓山系营建,而刘氏长沙王陵则围绕谷山系营建,分别选取古临湘城对岸两处临江的主要山脉,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随着对汉代长沙王陵墓群保护、研究、利用的深入,这些文化因素必然会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协调地联结起来,为两处名山增添新的文化魅力。


二是考古遗址公园展示模式。汉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定位于以尊重各类历史文化遗迹及其生存环境为前提,以展示文物考古发掘过程及成果(包括设立博物馆)为主要手段,具备遗产保护、生态利用、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化观光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近年来,遗址公园建设在考古调勘、规划编制、环境整治、遗址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完成了桃花岭组团环境整治工程,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持续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同时,坚持举办“长沙国讲坛”“月月谈”等专业讲座、并组织开展了长沙国历史博物馆陈列大纲、事业用房临时展览策划以及廉政文化长廊的建设,丰富宣传内容,还开展了汉长沙国文物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夯实研究基础,深挖汉长沙国文化内涵。结合传统节日定期组织开展社教宣传活动和开放日活动,满足周边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文化和遗产日活动,展现公园建设成果,宣传汉长沙国历史文化,增强广大市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传统文化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汉印步道


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创建




在各项保护展示工程和基础服务设施开展建设的基础上,把谷山片区遗址群打造成为汉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根据目前在编的修规初步成果,公园将在保护现有生态的基础上,构建一带一廊多组团的空间格局。为科学建设遗址公园,先后开展了如下保护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


一是加强了文物保护工作。回填封土上的盗洞、探沟及现代村民生产扰动,恢复山体形态;加固和修复桃花岭汉墓所在山体;对主墓葬、陪葬坑、陪葬墓群等进行植物覆盖保护。二是优化了生态景观。尊重原有自然风貌,清除园区建筑垃圾和工棚、土地庙等违章建筑,对原交通道路和临时围墙进行改建,优化山体景观,整理园区植被。三是完善了配套功能。按照可逆性和临时性的原则,契合现有场地的自然人文风貌,对临时性工作场所及周边配套设施进行改善,以满足文物专业工作的需要,同时配套以必要的交通、水、电、排污等设施设备。目前汉代长沙王陵墓群桃花岭区域建设初见成效。桃花岭区域建设迈出了汉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整体建设的第一步,促进了后续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利用项目开展契机

加强多学科研究合作




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与其他类型公园建设工作的最大区别在于,考古遗址公园不单是公园景观的营造,更在于对考古遗址所包含的以历史信息为代表的诸多文物信息的挖掘与阐释。为推进汉代长沙王陵墓群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研究,与长沙理工大学开展合作,对桃花岭陵墓封土堆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细观结构进行研究,获得了关于长沙汉墓封土堆土壤的基础数据,为陵墓文物保护和墓园植物绿化提供理论支撑。就桃花岭汉墓植被清理措施及影响试验方案,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为后续的植被处理方式提供基础研究。持续推进与湖南大学的合作,在实施考古资料信息化数字化基础上,充分掌握了汉长沙国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信息,打造数字虚拟博物馆。


着力构筑监管体系

筑牢文物安全防线




汉代长沙王陵墓群分布的最大特征在于多数墓葬皆位于城乡结合部或城市的新开发、新建成区,周边治安与社会环境复杂,文物安全形势严峻。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自遗址大面积发现以来,为解决前述问题,由市政府牵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形成系列决策,加强顶层设计,要求把文物安全工作贯穿落实到西汉长沙国王陵墓群保护传承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出台系列规范性文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保护机制的修订与完善,稳步推进安全保护工作,尽最大努力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具体而言,通过以下一系列举措的落地实施,汉代长沙王陵墓群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一是颁布了《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办法》,建立了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责任体系和巡查模式,将各区(县)市的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强化组织领导,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性支撑。二是随各项基础勘测工作的逐步完成,分门别类编制完善了遗址保护的规划工作体系。三是主动作为,调动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承担管理职责,通过协调公安部门联合成立长沙市文物公安部门联合执法办公室,文物、公安两部门在执法巡查、案件侦破等方面密切配合,同时与消防部门联动,在宣传教育、专项检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与互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安全管理社会化服务,重点巡查盗窃盗掘、火灾事故、违法施工等隐患,织就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防护网。


汉代长沙王陵墓群被誉为“汉代诸侯王陵寝的百科全书”,围绕遗址本身的文化内涵,有效推进一系列文保工程,持续改善文物保存状况,打造独具特色的考古遗址公园,才能持续激发汉王陵遗址群保护传承之力。


 作者单位: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





诚征巡展单位,
携手宣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学良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文博中国
中国文物报社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文博考古全行业权威媒体单位,文博中国为创立最早、重要的官方新媒体平台。聚焦整合并发布《中国文物报》有关考古、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图书出版传媒等方面的最新资讯评论、学术前沿成果,欢迎关注转发,商务合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