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 | 河南方城县八里桥遗址考古新收获

文化   2024-09-30 14:33   北京  



八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方城县赭阳街道程庄村,潘河西岸,因八里桥而得名。三里河与潘河在遗址北部交汇,融入潘河后从遗址东部向南流去。遗址地处南阳盆地东北隅,扼守中原地区经南阳盆地进入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区域,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该遗址是目前豫南地区发现的二里头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核心聚落。


在“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支持下,2022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八里桥遗址开展系统考古工作,更新了对遗址边界、内部形态、文化属性及遗址形成年代的认识。


八里桥遗址地理位置图


聚落布局

目前勘探表明,八里桥遗址是一处大型环壕聚落,平面呈长方形,南环壕残长750米,西环壕长约1800米,现存面积135万平方米,时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至四期。潘河东岸亦发现有大面积同期文化遗存。


遗址内探明沟类遗存11处,宽8-12米,深2.5-3.7米,两侧5-8米的范围内多为空白区。这些沟类遗存纵横交错,规划有序,将南部区域分为相对完整的5个区块,分别编号为A、B、C、D、E,呈现出与二里头遗址相似的“多网格”布局。其中A、C区勘探和发掘工作较为充分。


八里桥遗址平面图


遗迹和遗物

1

夯土建筑

夯土建筑基址主要位于C区,面积约4.8万平方米。1号夯土基址位于一处近长方形黄色夯土台基中部,整体为一处坐北朝南、四周有廊、前有庭院的大型建筑,四面各有两排柱洞。主体建筑南北进深12米、东西宽31米,面积372平方米;南侧有2处门道,宽1.5米,门道处用碎石子铺垫。2号基址位于1号基址东侧,两座基址东西并列,仅揭露出西南角,发现有柱洞,夯土状况与1号基址一致。基本营建程序是先把因制陶取土形成的大型取土坑和灰坑、陶窑等遗迹垫平夯打结实,然后铺垫较为纯净的黄土进行夯打,夯土外围则采用较细腻的灰土进行铺垫。


夯土基址周围分布有形制规整的灰坑,出土较多完整陶器,制作精致,规格较高,多见磨光泥质黑皮陶,以酒器、食器、储藏器为主,以及涂朱石人头像、玉柄形器、绿松石等,时代与夯土基址一致,同属于二里头文化三期,应当是附属于夯土建筑基址的祭祀坑。


1号与2号基址


祭祀坑(H57、H105)


祭祀坑H57出土遗物


H105出土玉柄形器


2

墙垣

墙垣发现于A区,目前探明部分呈曲尺形,已探明南墙长190米,东墙长25米。由于东部区域被国防光缆及沙场占压破坏,推测东墙至少可达到150米。墙垣主体宽4.5-5米,残高1.5米,有明显夯层,经多次夯筑而成,两侧呈斜坡状,底部最宽处可达8-10米,部分是在原有沟类遗存基础上进行营建。解剖发现,墙垣底部有两处人祭现象,均为仰身直肢。


南墙垣剖面


墙垣底部人祭现象


3

手工业遗存

A区中部发现有大面积灰黑土堆积,包含有较多碳粒、烧土颗粒及陶片,在灰黑土周围出土有铜炼渣与炉壁等冶铸铜遗存,存在铸铜手工业分布的可能性。


绿松石以嵌片为主,多出土于灰坑之中,形状多见长方形、圆形等,尺寸大小不一,多在0.4-0.8厘米,饰品为串珠,另有少量绿松石废料。绿松石嵌片的形制、出土情况以及废料的发现,表明八里桥遗址存在着绿松石的加工作坊。


此外还发现有少量的骨料,切割痕迹较明显,预示着遗址存在制骨作坊的可能性。


冶铜遗物


出土绿松石


4

道路系统

遗址东部发现相交的道路4条:南北向道路L2位于遗址中部偏东,残存长度约320米;L1、L3与L4三条东西向道路基本平行,西端均与L2相交,宽约5米;路土极硬,路面上有细小分层,多见小石块及碎陶片。解剖发现,L2底部存在较密集的车辙痕迹,间距85厘米,深度为4-7厘米。


L2车辙痕迹


价值与意义

1.豫南地区夏王朝核心聚落。八里桥遗址面积135万平方米,功能区划完备、有夯土建筑区、手工业区、墙垣、道路等设施,亦出土有玉器、卜骨、绿松石嵌片、冶铜遗存等高等级遗物,彰显出八里桥遗址较高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地位,是夏王朝南方重要的核心聚落。


2.夏王朝南土经略的关键遗址。遗址形成于二里头文化二期,正是夏王朝开始向外扩张的关键时期。二里头文化越过方城垭口进入南阳盆地,兴建一大批二里头文化聚落,并在垭口附近建立大型聚落八里桥遗址用于对南方的控制,保障王都的安全,是夏王朝在关键时期关键节点设立的关键遗址。


3.矿产资源转运枢纽。遗址所在地理位置是连接中原腹地和江汉平原的关键咽喉。鄂西北地区的绿松石与铜矿资源早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就已得到开发利用,经八里桥遗址进入洛阳盆地是两区域运输最便捷的一条通道。遗址绿松石和冶铸铜器遗物的出土,表明八里桥遗址应是资源转运道路上重要的一处枢纽。


4.与二里头都邑高度相关。遗址在聚落布局、功能区划、陶器组合和器物形态以及精神生活方面与二里头遗址保持高度一致,深刻地体现出八里桥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存在着高度的内在关联。


5.对夏代晚期次级中心聚落规划布局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二里头时代的聚落研究主要集中在二里头遗址,次级中心聚落如望京楼遗址、大师姑遗址聚落布局不甚明晰。八里桥遗址多网格布局与大型建筑的考古发现展现了二里头时代地方城邑的内部建设模式,填补了该时期中小型城邑布局规划研究的空白。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执笔:王豪 周要港


诚征巡展单位,
携手宣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孟庆龄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学良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文博中国
中国文物报社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文博考古全行业权威媒体单位,文博中国为创立最早、重要的官方新媒体平台。聚焦整合并发布《中国文物报》有关考古、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图书出版传媒等方面的最新资讯评论、学术前沿成果,欢迎关注转发,商务合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