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纪要

文化   2024-09-29 14:53   北京  


“黄淮七省考古论坛”是由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江苏七省考古院(所)联合举办的文物考古学术交流会,为展示黄淮地区考古工作成果、深化学术交流与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9月11日至12日,第十二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在河北保定举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河北省文物局局长罗向军、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安悦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届论坛由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主题为“新时期的区域考古”。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黄淮七省考古院(所)以及高校、出版传媒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活动。




开幕式后,进入学术交流研讨。


首先,黄淮七省考古院(所)代表做主旨发言,分别介绍了各省2023-2024年在主动性考古发掘、基本建设考古、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公众考古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之后,按照项目时代早晚排序,七省22位中青年学者对22个重点项目进行了汇报。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王法岗研究馆员作泥河湾盆地新庙庄遗址构建华北晚更新世古人类演化的文化序列汇报,遗址小石叶技术遗存和最早的细石叶技术为华北地区首次发现,目前已确认距今六个不同时期的遗存,构建起华北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演化的文化序列。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任广副研究员作河南宜阳苏阳遗址考古工作收获汇报。苏羊遗址依托“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重大项目,发现了仰韶早期、仰韶中期、仰韶晚期、龙山时期四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基本厘清了遗址各个时期的聚落分布范围、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孙少轻馆员汇报了河北武安赵窑遗址2023年考古发掘收获。发现了北福地二期文化、庙底沟文化和战国时期的遗存。补充了赵窑遗址少量的文化缺环,向上延伸了历史轴线。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曹军馆员汇报了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2023-2024年考古工作。先后发现十余处遗存,已完成六处遗址发掘工作。其中,阜宁钱庄遗址发现有良渚时期陶片、石器、玉器,唐宋瓷器。新陈遗址可能是淮安地区西周时期的盐业遗址。小东圩遗址应与明清时期滨海地区的制盐业有关。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周通馆员作河南永城王庄遗址考古新发现汇报。发现环壕遗迹与大型墓葬,出土大量的玉器、绿松石、石圭等随葬品。大汶口文化墓地的发现最为重要,葬俗独特。初步研究表明王庄遗址可能代表一个大汶口文化中期新的地方类型。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徐深馆员汇报了邹城中南宫遗址考古新发现成果。发现并清理大汶口文化时期房址、墓葬、灰坑及窖穴,以及不同时期的与房址或广场相关联的地面。遗址是一个结构保存非常理想的大中型大汶口聚落,为梳理、细分大汶口文化晚期年代学框架提供了珍贵材料。


山东大学许森森博士汇报了安徽固镇垓下遗址考古工作。发掘揭露出一批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的房址及墓葬。为探讨垓下遗址城内布局、功能结构及演变提供了新的材料,丰富了垓下及皖北地区史前房址的形制内涵。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裴学松馆员汇报了石峁遗址皇城台墓地考古发掘收获。皇城台顶部西侧为一处高等级墓地,已清理墓葬八十余座。皇城台墓地是目前已发现的石峁文化圈内等级最高的墓地,发掘明确了皇城台顶部“前宫殿、后墓地”的聚落布局。推测皇城台墓地的主体年代大约在石峁文化中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魏青利副研究馆员作河南郑州市林寨遗址考古发掘收获汇报。清理环壕、夯土护坡、夯土基槽、房址、墓葬等各类遗迹现象1000余处,时代涵盖龙山、二里头、商、西周等时期。二里头时期的城址是重要的发现。考古工作为中原地区龙山向二里头文化转变的考古学文化谱系提供了新的科学材料和珍贵视角。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古笑雷馆员介绍了山东泰安东平单楼遗址考古发掘主要收获和相关认识。共清理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东周、汉代、唐代和宋代时期各类遗存1600余个,以龙山、岳石和东周文化遗存为主。岳石文化时期房址与灰坑清晰的功能规划是海岱地区岳石文化研究的新突破。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崔俊俊副研究馆员汇报了山西平陆良庄遗址考古新发现。清理夏时期灰坑29座,底部铺垫大块料姜石是其特点。出土遗物丰富。为探讨二里头时期晋南地区的文化格局、晋南与豫西的关系、深入研究早期王朝国家对晋南地区的管理与控制等问题提供了关键信息和线索,是填补空白的重大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杨磊馆员汇报了周原遗址先周文化建筑及西周城址。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的发现,填补了以往周原遗址先周时期高等级遗迹的空白,进一步确认了周原遗址为古公亶父所迁“岐邑”。西周城址的发现,是周原考古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为厘清周原遗址聚落结构、相关遗存性质提供了参照背景,为周原遗址的西周都邑性质提供了重要支撑。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喜兰助理馆员汇报了阜阳市颍泉区古城遗址2023年度考古发掘工作收获。遗址由核心区城址、墓葬及祭祀区等组成,主体年代为西周中晚期至战国晚期。2023年对遗址西北角的抢救性发掘深化了对遗址布局的认识。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董文斌副研究馆员作2023-2024年度高青陈庄遗址考古发掘汇报。三处西周时期夯土台基、四座甲字形大墓和五座小型墓葬是最重要的收获,为探讨遗址使用性质的历时性变化提供了新证据,发掘成果填补了山东周代考古的多项空白。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有光馆员汇报了清涧寨沟遗址及周边区域考古新发现。寨沟遗址是一处商代大型聚落遗址,是近年来商代方国考古的重大突破,凸显出商代北方黄土梁峁地带方国中心聚落遗址“多峁一体”的分布特征。出土的遗物反映了黄土丘陵地区与商王朝之间密切的交流,以及商王朝对周边地区的强烈影响。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玲馆员汇报了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发掘确认主墓为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出土青铜器、车马器、兵器、木俑、卜筮龟甲、漆木器等。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吕凯副研究馆员作琅琊台遗址考古新发现汇报。遗址的规模、布局及主要遗迹面貌基本呈现,为战国-秦汉时期建筑尤其是高台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伟副研究馆员汇报了江苏溧阳古县遗址考古工作汇报。基本厘清了城址四至范围,城内干道分布和结构,排水设施,城外道路、墓葬区排水沟等。出土遗物丰富。为探索城址发展变迁、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提供了六朝县城遗存样本。


江苏省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夏春晖副研究馆员作江苏省盐城市盐业考古汇报。围绕“江苏盐业考古”课题,盐业考古取得重要收获。沙井头遗址可能是汉代盐渎县高等级建筑,缪杭遗址证实为一处唐代制盐聚落,后北团遗址为一处南宋至明清时期的制盐聚落。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李树云研究馆员作山西大同铁牛里遗址汇报。遗迹包括北魏时期的塔基及廊房基址、佛塔及寺院南部建筑倒塌时形成的堆积等。遗物有泥塑佛教造像残件、石构件、石雕造像残件等。推测遗址为官寺或皇家寺院。对研究佛教考古、北魏建筑具有重学术价值。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白曙璋馆员作山西省石窟寺考古工作概述——以忻州、晋城两地为例汇报。对忻州市静居寺石窟、大沟湾石窟、秘密寺摩崖造像及晋城市的羊头山石窟、宝应寺石窟、周壁摩崖造像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形成了报告初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沈丽华副研究馆员汇报了东魏北齐邺城宫城西门考古新收获。发掘显示门址为内收型殿堂式城门,主体由夯土台基、短墙及双阙等部分组成。出土遗物数量众多,等级较高。该门址是邺城遗址首次全面揭露的宫门遗址。


此外,论坛期间还举办了“新形势 新视野 新发展”院(所)长论坛和“科技考古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及面临的问题”青年沙龙两大主题学术交流活动,专家学者们围绕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交流了各省考古工作的新谋划以及最新的考古技术和研究方法、面临的问题。


论坛闭幕式上,专家在总结发言中一致认为本次论坛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开拓了视野,也为今后文物考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建议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继续深化合作交流,为共同推动新时代我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整理:郝娇娇 佘俊英  刘亚丽  迟畅

本纪要未经发言者审核


诚征巡展单位,
携手宣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林欣霞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学良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文博中国
中国文物报社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文博考古全行业权威媒体单位,文博中国为创立最早、重要的官方新媒体平台。聚焦整合并发布《中国文物报》有关考古、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图书出版传媒等方面的最新资讯评论、学术前沿成果,欢迎关注转发,商务合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