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拿技术思维的钥匙去解业务问题的锁

创业   2025-01-04 08:01   四川  
关注公众号“IT神米社”,助力你全面地洞悉职场、数字化与IT的一切。
个人微信:ITGodWoodHut

讲个故事。
小A刚刚入职一家外企,成为该公司IT部门的一名亚太区IT经理。
新官上任三把火,小A立马列出公司在市场与销售领域的相关系统,如CRM等,做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然后小A下了一个判断,觉得该公司在数字化方面还比较缺失。
虽然市场与销售类的系统有好几个,里面也积累了多年的数据,但似乎公司并没有基于各个系统的零散数据做清理、做整合、做分析、做报表。
于是小A积极地向亚太区业务负责人提出了新的数字化提议:
要做一个数据平台,收集、清理、整合相关系统的数据,然后做报表、做仪表板,让业务情况通过数据报表一目了然,实现深度业务洞察。
结果小A热脸贴了冷屁股,无论是亚太区业务负责人,还是各国业务负责人,对这个提议完全没有兴趣。
起初,小A以为是自己沟通不到位,于是他又找业务负责人聊了好几次,可每次结果依旧。
小A很郁闷,觉得明明各个企业都在搞数字化转型,都在利用数据做业务洞察,利用数据赋能业务,这么明摆着的好事,怎么业务负责人就是无动于衷呢?
小A思考着,是不是如果仅仅通过口头沟通,业务部门没有办法感受到数字化的力量。
于是小A决定从IT部门申请一笔预算,自行先把一些数据报表搭建起来。想着等搭建起来后,业务就慢慢地能从数据报表中发现其价值,就会逐渐愿意去拥抱数字化。
不到一个月时间,小A让开发团队迅速搭建起了第一版的数据报表。
报表可以统计并集中展示公司下,每个国家的每月客户拜访数、新增客户数、新增市场活动数等等统计信息。
通过月度数据比对,小A发现,某些国家在数据录入上存在缺漏,于是他主动找到这些国家的业务负责人,分享他的“数据洞察”,并提醒业务进行整改。
可是天不随人愿,经过几次沟通之后,小A发觉这些国家在几个月后,数据的缺漏依然没有任何改善。
于是小A思考着,做数字化转型,用数据指导业务动作,这是一个正确无比的事情,如果业务侧没有改善,那我需要加大沟通强度,还要给业务方一定的压力,让业务一定把CRM等系统好好使用起来。
接着小A组织了与业务方的会议,把数据缺漏的问题在会议上指出,并让业务去积极跟进。
然而后来依旧事与愿违,又过了几个月,各国的数据缺漏情况依然没有明显改善。
不气不馁的小A继续想着进一步的对策。
有一天早上,小A突然收到两封邮件,分别来自两个国家的业务方,都说因为CRM系统无法满足业务需求,正式决定本国将停用CRM系统。
为数据的事情辛辛苦苦小半年的小A,看着邮件目瞪口呆。
他无法理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有亲历过类似上述小A的故事。
明明自己一心一意为业务考虑,明明想要把好东西实施给业务部门,却总是热脸贴冷屁股,碰一鼻子灰。
问题在哪?
问题就在于,你总是想用技术手段解决业务问题,总想着靠技术这把钥匙去解开所有业务的锁。
他没有意识到,很多问题是无法仅仅通过技术解决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A这个人做事一根筋。
这是许多技术人在走上管理岗位后,经常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技术人在过去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大多数时候是和机器打交道,和代码打交道。
配置错一个地方,整个系统就会运行失败;代码错一个符号,整个程序就会报错。
所有的地方都必须有章有法、按部就班的执行,然后到最后一个软件系统才能良好运转。
并且所有这一切,基本上仅通过技术手段就能达成目标。
●●●
然而,技术人一旦有一天走上管理岗位后,游戏规则变了,一板一眼的技术手段很多情况下不再适用了,而ta自己并未意识到,甚至接下来的很多年都意识不到。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在小A的故事中,为什么半年来,他的一切努力全都打水漂了。
他有一个“思想钢印”,这个“思想钢印”是这样告诉他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数据分析与洞察可以赋能业务,利用技术手段可以给业务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我只要努力去实施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最终一定可以带来好的结果。
于是小A就基于这个前提,一条道走到黑。
实际上,小A这样的小伙伴经常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而忽视了事情的全貌。
小A忽视了哪些可能的事实呢?
下面列举一些。
●事实1:各国业务负责人是知道系统的数据缺漏问题的,在小A做数据报表之前早就知道了。因此,小A通过这个数据报表发现的所谓“业务洞察”,其实对业务方来说毫无价值。
●事实2:业务负责人并不想要解决数据缺漏问题。一来系统数据是否缺漏,并不影响到业务部门每年核心KPI的达成;二来要填补数据缺漏问题,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制定与追踪相关考核,业务部门没有这个时间精力去实施。
●事实3:很多技术人和管理者无法理解“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很多情况下,业务团队的一线实操是无法也不愿意记录在系统里的,一些关键的事情岂能落于纸面?
●事实4:系统界面对一线用户不友好,并且看不到变好的可能。小A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个系统业务方多次提出功能修改建议,而常常因不符合系统设计逻辑等原因被驳回,业务方已经对系统失去兴趣。
●事实5:有些业务负责人不久之后就要换岗或跳槽了,这些人并没有心思做改变。
●事实6:有些业务部门已经偷偷使用起了自己购买的系统,用起来更顺手,但是这个事情不可能让小A知道。
●事实7:......
看到没有。
在技术问题之外,一个事情还可能存在更多的其他事实,而这每一个事实,几乎都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简单快速地解决。
所以,小A的失败在所难免。
一个事要能成,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想用一把钥匙打开所有的锁,没门!

●●●

(我是神米,我将持续分享最新的IT、数字化及职场的信息与观点,既然看到这里了,请各位读者给个点赞+关注吧~~十分感谢~)

(有各类合作与交流,请加微信:ITGodWoodHut

往期回顾

做IT的总是不受待见,此题何解?

做IT的总是不受待见,你知道为什么吗?
做数字化转型项目,小打小闹才是正道
IT人,在业务面前,你是否经常面对这样的难题?
在云服务上的降本,这海绵里能挤出多少水分?
大厂入局,报价骨折,红海蔓延,绝地求生
技术人的35岁,究竟成为了“专家”还是“砖家”?
都在让IT人要懂业务,可基层的你究竟应该怎么做?
为何数字化转型难,本质就一句话
2024年了,当年IT部门提出的口号已被实锤打脸
总是和ITBP沟通不畅?别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这或许不是你的错
千万别去干IT外包啦!真的吗?
(干货分享!)找工作指南 - IT人如何才能进入外企
做IT != 当码农,科普传统企业IT岗位分布与优劣势
IT技术人做管理束手无策?一本神书解决你的问题


软件工程之思
软件工程之思,一个探讨软件工程的优秀实践的芳草之地,这里有前辈的成熟经验,也有晚辈的奇思妙想,无论哪种,都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启迪。软件工程之思,愿成为推进软件工程浪潮中的一朵浪花,营造软件工程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