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瀑布模型为软件工程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直至今日,它也仍然是很多组织GJB5000B试点项目采用最多的模型。
但是,瀑布模型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下的软件开发环境,即便是实施GJB5000B的组织,也有越来越多的项目(或者参与竞标的项目,或者只有少量需求变化的项目)不适合瀑布模型。
在软件工程专家Capers Jones最近给出的软件方法实践大排名中,瀑布模型只有1分,排名209,属于“不安全实践”。
天下苦瀑布模型久矣。
敏捷开发的出现,几乎是瀑布模型的完美替代。但是,你的项目适合敏捷转型吗?如果项目想要敏捷转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下面的项目Scrum转型的评估要素(出自《天天学敏捷:Scrum团队转型记》)能够给你一些启示:
1.项目以按时上线并且获得最终用户的认可为成功标准(这里强调项目按时交付同时满足一定的质量标准)
2.项目的需求及技术快速变化(敏捷拥抱变化,能够更好地适应项目的需求快速变化)
3.项目需要拥抱变化并且根据变化快速调整工作优先级(Scrum的每一个快速迭代之后都可以根据变化作出调整)
4.潜在转型团队成员有意愿转型(项目成员愿意转型)
5.公司上层领导支持敏捷转型(领导支持很重要,这不仅意味着有资源支持,而且即使转型失败也会被接受)
6.用户可以接受持续学习并且容忍错误(用户也希望看到改变)
7.以往团队的项目已经遭到无法更糟糕以致团队可以承受敏捷转型的失败(即便转型失败也不会更加糟糕)
8.项目是公司的重要项目(不管转型结果如何,重要的项目才会有人关注)
9.项目相关的其他利益相关人不会对 Scrum 转型造成负面影响(利益相关方不会阻碍转型)
项目是否适合敏捷转型,可以对这些评估要素进行打分,每个要素分值为1~6,分数低于27分不适合转型,大于27分适合转型。
有意敏捷转型者,不妨一试。
这正是:
转型要素需思全,敏捷项目重时观
团队愿变高层赞,要项无忧转易安
参考书目:天天学敏捷:Scrum团队转型记,作者:杨蕾 郑江,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