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什么是科技小院?

文摘   2025-02-01 07:25   上海  

点击上面⬆️⬆️⬆️蓝色“庄稼补习班”关注

转发文章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学农业技能,❤️中国农业

前期文章推荐:

农业光伏大棚成功案例分享
十大高产小麦品种详细介绍
农村土地流转有哪些形式,各有什么优缺点,适合哪些人
中草药套种案例分享


新春快乐

新春快乐

新春快乐



什么是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是 “科学技术 + 农村小院”是高校师生和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前往 “农家小院”,从事科学研究、服务 “三农” 工作以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创业,把高质量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以科技成果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种模式。以下是关于科技小院的详细介绍:


起源与发展

首创:2009 年,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院士团队在河北省曲周县首创,最初是一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拓展:现已逐步拓展成为农业类高等院校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培养和社会服务 “三位一体” 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政策支持2019-2024 年期间,从中国科协与农业农村部联合推动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联盟发展,到科技部等七部门明确推广科技小院等创新服务模式,再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广科技小院模式,科技小院不断获得政策支持与推动。



特点与模式

服务模式科技小院以 “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 为服务模式,研究生在导师和专家指导下,驻扎在农村生产第一线,与 “三农” 紧密接触。


多方合作: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高校提供科研力量和人才支持,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渠道,形成 “高校-政府-企业-农民” 多元主体协作机制。


驻地要求高校(科研院所)需派出 1 位以上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与当地有一定合作基础的专业学位导师担任首席专家,专家团队人数不少于 2 位,且派驻研究生不少于 3 人,其中常驻科技小院学生不少于 2 人(每年入住时间不少于 120 天)。



作用与意义

人才培养:为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农民提供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科研创新:科研人员在生产一线开展研究,使科研选题更贴近实际需求,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引进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科技小院案例

河南禹州小麦科技小院


技术指导成效显著:2012 年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依托建立。科技小院师生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如建议农民每亩先用 50 斤化肥,然后再追肥 30 斤,不仅减少了化肥使用,还实现了增产。


助力规模经营与结构调整:鼓励农民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并根据当地干旱情况,建议改变传统的小麦、玉米轮作方式,引入耐旱的谷子。农户李文涛在科技小院的支持下,流转土地并改种谷子,实现了增产增收。


开展大量农技培训:每年开展数十次农技培训,主题包括小麦春季管理、夏玉米高产栽培等。截至相关报道时,已开展农技培训 420 多场、培训村民 5 万余人次,田间出诊 800 多次,帮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3000 多个,技术指导覆盖面积超 500 万亩。

     

     

     

     


新疆图木舒克西梅科技小院


聚焦产业问题研究:于 2022 年 7 月揭牌,以实现林果高产和资源高效为目标。博士研究生刘宇星专注于研究西梅采后果实软化机理,开展 “西梅采后在不同贮藏条件下 aba(脱落酸)-乙烯串扰调控西梅软化的机制研究” 课题,为西梅产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


产学融合与人才培养:依托教育部新疆特色果蔬贮藏加工工程中心等,实施产学融合模式。开展科普培训、调查研讨工作,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西梅保鲜及仓储物流的实地培训,并对西梅后期产品研发进行指导,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

     

     

     

     


云南晋宁甸头村马铃薯科技小院


实现技术突破:2022 年 9 月开始合作共建,2023 年 11 月揭牌。聚焦彩色马铃薯研发育种、土壤改良,成功研发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紫钻” 马铃薯种子,实现了马铃薯种植从块茎种植到籽种播种的历史性突破。


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依托组织优势整合土地,开展特色马铃薯种植,形成种植区域,吸引村民融入马铃薯全产业链。“紫钻” 马铃薯小春一垡亩产最高可达 2.2 吨左右,品质好的可卖到 16 元左右 1 公斤,亩产值达 3 万多元,大春一垡亩产值也接近 2 万元。此外,还发展了紫色土豆片深加工和紫色马铃薯盆景研究开发等产业。


发挥科普教育作用:2024 年 8 月,被批准为晋宁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体验马铃薯种植等全过程的实践课程,成为集科研、示范、推广、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辽宁凌海海参科技小院


推动产品创新与产业升级:成立于 2022 年,由渤海大学和凌海市达莲海珍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开展了富硒海参的养殖、海参加工生产线的改造等工作,开发了海参生物活性肽等 20 余种新型功能肽和功能性海参产品,企业新增产值 5280.5 万元。


注重科研与人才培养:小院已有 10 名老师和研究生长驻,研究生发表论文 17 篇,申请专利 15 件(已授权 4 件),培训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人员 300 余人次,参与海参加工车间技术改造 4 个,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和人才支持。





庄稼补习班
普及农业生产知识,交流提升中国农业生产质量的方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收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