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种植产量制约因素分析

文摘   2025-01-18 07:45   上海  

点击上面⬆️⬆️⬆️蓝色“庄稼补习班”关注

转发文章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学农业技能,❤️中国农业

前期文章推荐:

答读者问:桉树林下可以种植什么?

林下种植经典组合推荐

林下种植怎样做才能不违法

可林下种植中药材推荐

林下种植是一种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的复合经营模式,但存在多种因素制约其产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光照因素

林分郁闭度影响

林分郁闭度较高时,林下可获得的光照强度显著降低。大部分林下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例如一些药用植物如人参,虽然喜阴,但仍需要一定强度和时长的散射光。如果光照不足,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导致光合产物积累减少,从而制约产量。

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对光照需求也存在差异。在林下种植的幼龄期作物可能在较高郁闭度下还能生长,但随着生长发育,对光照的需求增加,郁闭的林冠会成为制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因素。

光照时长

森林的树冠结构可能会遮挡阳光,减少林下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长。特别是在一些高大乔木组成的林分下,早晨和傍晚的阳光可能被完全遮挡,使得林下植物每天的有效光照时长不足,这对一些需要较长光照时长的作物如某些花卉品种的产量影响较大,花朵数量减少、花朵品质下降等情况可能出现。


2


土壤因素

土壤肥力

林下土壤的肥力状况复杂。由于树木的根系吸收大量养分,林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可能相对较低。例如,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影响林下种植作物的生长发育。对于豆科林下作物,土壤中有效氮含量不足会限制其根瘤菌的固氮能力,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和产量。


长期的林下种植如果缺乏合理的施肥管理,土壤肥力会进一步下降。因为作物不断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而林下施肥操作可能存在不便,导致施肥量不足或施肥不均匀等情况。


土壤结构

森林的凋落物堆积和根系活动会影响土壤结构。在一些情况下,大量凋落物未及时分解,会在土壤表层形成较厚的枯枝落叶层,这虽然有一定的保水保肥作用,但可能会阻碍林下作物根系向下生长,限制根系的分布范围,影响对深层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树木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会挤压土壤,可能导致土壤板结。林下种植的小型作物根系较细弱,板结的土壤不利于其根系的伸展和呼吸作用,从而制约产量。


3


水分因素

林冠截留

森林的林冠层会截留一部分降水,减少林下植物可利用的降水量。特别是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林冠截留可能会使林下种植的作物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供应。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下种植,林冠截留的降水比例较高,会加重作物的干旱胁迫,导致生长受阻,产量降低。


水分竞争

树木根系和林下作物根系在土壤中存在水分竞争关系。树木根系庞大且扎根较深,在干旱时期会优先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林下作物由于根系较浅或生长空间受限,在水分竞争中处于劣势,容易出现缺水现象,从而影响产量。


4


生物因素

病虫害

林下环境相对复杂,容易滋生多种病虫害。一方面,森林中的病虫害可能会传播到林下种植的作物上。例如,一些食叶害虫可能会从树木叶片转移到林下种植的蔬菜叶片上进行取食,造成叶片损伤,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制约产量。


另一方面,由于林下湿度较大、通风不良等环境特点,林下种植作物自身也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林下空间有限,采用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能受到限制,如化学农药的喷施可能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这使得病虫害的控制难度增加,产量受到威胁。


杂草竞争

林下杂草生长旺盛,会与林下种植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等资源。杂草的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在竞争中往往占据优势。例如,一些多年生的杂草会在林下土壤中形成庞大的根系网络,与林下种植的一年生作物竞争养分,抑制作物的生长,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5


管理因素

种植技术

林下种植需要特殊的种植技术。如果种植技术不合理,如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作物之间对光照、水分和养分的竞争加剧;种植密度过小则会浪费土地资源,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此外,不正确的种植深度、种植时间等也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收获与后处理

林下收获作业可能存在困难,例如大型机械设备难以进入林下作业,导致收获不及时。收获后的后处理环节,如干燥、储存等,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产量损失。例如,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如果不能及时干燥,可能会发霉变质,降低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庄稼补习班
普及农业生产知识,交流提升中国农业生产质量的方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收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