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止堂藏宋代江右地券书法考察

文化   2024-10-05 08:06   江苏  


来源 |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1月第一期
作者 | 郭子懿、郭名询




新出版的《明止堂藏宋代碑刻辑释·地券》辑录了大量宋代地券,为地券书法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审察发现,宋代江右地券体现的书写艺术特征最具代表性:形制多样、书风多元;书法艺术特色显著;券额字体多样、 正文字体杂糅、俗错字频出等。 

 


地券,又称买地券、墓券、墓契等。叶昌炽在 《语石》中称地券为“买地莂”,并对其功能有“古人造 冢,设为买地之词,刻石为券,纳之圹中”的论述, 可见地券是一种地契性质的古代随葬用品。华人德 在对地券的研究中曾提到:“买地券纯粹是一种迷信 品,文字荒诞鄙俗,一般文人士大夫皆不屑用,只是 在平民中流行。”190 由此可反映出地券的民间使 用属性。民间葬俗中使用地券的习俗可追溯至东汉 时期。而至宋代,地券的使用更为频繁。宋代周密 在《癸辛杂识》中提到“今人造墓,必用买地券”,可见安置地券在宋代已成为丧葬习俗中不可或缺的部 分。地券的载体种类多样,如铁、石、木、铅等。从现 当代出土的宋代地券史料来看,石质材料能较完好 地保存所刻文字样貌,因而出土所展示的多为石刻 地券。 


明止堂藏宋代江右地券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受 到地券研究者极大关注。现有关于明止堂藏宋代江 右地券的研究多集中在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领 域,较少有文章对其地券书法艺术进行系统研究。2017年朱瑞熙在《明止堂藏宋代碑刻辑释》序文中 就婚姻、移民、俗字、程朱理学、政治制度等方面说明 了明止堂所藏墓志、地券内容的价值。2018年王 云在《明止堂藏两宋墓志地券略述》中对明止堂所藏 地券进行了概述,又从买地式、告神式的角度对地券 内容进行了划分,从侧面揭示出宋代民间生活的一 些面貌。2019年朱明歧在《宋代平民文化的见证 (自序)》中以江西抚州为例谈论了明止堂所藏墓志、 地券与当地文化的关联性,强调了明止堂所藏地券 对考 证 宋 代 制 度、历 史 地 理、人 口 迁 移 的 重 要 作 用。1902022年吴桂芬《新出明止堂藏宋代江西地 券初探》系统梳理了明止堂所藏地券的分布情况和 地域状况,并以土地交易方式为依据划分其类型。此外,文章就明止堂所藏地券以行第取代名字的现 象,对宋代行第文化进行了探究。


综上可知,目前研究者对明止堂所藏宋代江右 地券书法艺术鲜有关注,而本文则首次从书法艺术 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考察,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 书法研究者关注地券书写艺术,挖掘其丰富的内涵。




一、明止堂藏宋代江右地券概述


《明止堂藏宋代碑刻辑释 · 地券》共收录地券 204方,其中宋代江右地券147方。这些地券时间 跨度有270年,包含了两宋大部分时期。其中时间 最早的是北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黄五娘地券》, 最晚的是南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黄克俊地券》。各式统计如下:北宋时期的地券有55方,南宋时期 的地券有89方,另有3方地券未标明在两宋的具体 年份。就地券碑首形制而言,共分四类:梯形70方, 方形43方,圆形31方,圭形3方。碑面布局方面, 有83方地券没有界格,59方地券仅有纵向界格,5 方地券为方格。行列方面,106方地券无行有列,41 方地券有行有列。行文顺序方面,79方地券为从右 到左,68方地券为从左到右。地券所用字体方面, 券额字体中篆书3方、隶书1方、楷隶杂糅4方、楷 书79方、行 书 3 方、草 书 1 方;正 文 字 体 中,楷 书 127方、行 书 2 方、楷 行 相 间 16 方、楷 行 草 相 间 2 方。从中可看出,明止堂藏宋代江右地券字体主要 为楷书;券额字体五体兼具,形式丰富;正文内容多为楷体相对单一书写。地券分布地区方面,来源于 抚州的地券最多,共91方。宜春地券均出自丰城 县,共43方。此外亦有来自吉安、上饶、新余、鹰潭 的地券。 


若以北宋、南宋时期进行划分,明止堂藏宋代江 右地券的形制、章法也存在一定的变化。地券碑首 形制方面:北宋时期,梯形首地券数量过半,南宋以 后,方、圆形首地券逐渐增多,最终三种碑首类型数 量趋于均衡。值得注意的是,北宋时期无界格地券 数量约占三分之一,有行有列的地券约占十分之一; 南宋时期无界格的地券数量约占一半左右,有行有 列的地券约占三分之一。这可反映出南宋时期,界 格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直接影响古人对地券行列章法 的设计。此外,从地券书写顺序来看,北宋从左到右 和从右到左书写的地券在数量上相差不大,南宋以 后,从右到左书写的地券数量约占南宋地券的三分 之二。此外,地券所用字体在两宋时期的变化相对 较小。以上可看出,相对于北宋地券形制和章法的 杂乱无序而言,南宋地券明显在朝着工整规范的方 向发展。


综上所述,明止堂所藏宋代江右地券具有形制 多样化、字体使用多元化、章法趋向规范化的特点, 并呈现出一定的时段性、变化性。



二、明止堂藏宋代江右地券书风类型大略


明止堂藏宋代江右地券书风类型多样,其中具 有代表性的有“魏碑”风貌、“唐楷”风貌、“符箓”风 貌、“笔简刀疏”的“自由体”风貌等。从中可看出宋 代民间书手在刻写地券时,其多样书风的流露,具有较强的艺术趣味。


(一)“魏碑”风貌


关于“魏碑”一词,刘涛认为:“清朝碑学家所说 的‘魏碑’‘碑体’,是指北魏的刻石书迹,而且是指 ‘真楷’。”就其艺术特征来看,沙孟海在《略论两晋 南北朝隋代的书法》中将魏碑结体分为“斜画紧结” 与“平画宽结”两个类型; [8]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 提及魏碑“淳古遒厚”“整炼方折”“流宕奇特”等 13类风格。在明止堂藏宋代江右地券中,《郭四郎 地券》《甘十二郎地券》《潘六郎地券》《彭锦地券》 (表1)等地券出现出“魏碑”风貌。



这些地券横画大多为方笔起笔,且向斜上方行 笔,形成“斜画紧结”的魏碑风貌,如《潘六郎地券》中 的“死”“益”二字。点画收笔多为方形顿笔,显得宽 厚雄健,如《郭四郎地券》中的“一”“江”二字和《彭锦 地券》中的“皇”“直”二字。撇画、捺画和勾画均在收 笔时夸张向外延伸厚度和长度,如《郭四郎地券》中 的“月”“返”等字。同时,勾画处往往直角出锋,强化 了方折感,显得棱角分明,如《甘十二郎地券》中的 “南”“尸”二字。折画则为典型的魏碑风格,在转折 交界处繁化出斜画,形成多边型笔画;或是在折笔处 顺势冲刀形成倒三角形,如《郭四郎地券》中的“国” 字。而点的形态,如“水”字偏旁的“江”“流”和“心” 字,厚重且偏向于三角状,且间距也相对紧凑。此 外,在结构方面,如《彭锦地券》中的“皇”“东”二字, 其字势将倾未倾,具有“险绝”之姿。综上之见,我们 可看出在明止堂藏宋代江右地券中,有部分呈现出 “魏碑”风貌。


(二)“唐楷”风貌


宋代主流书家虽然以“尚意”作为书法艺术的追 求,但实际上在民间仍然可以找到唐代“尚法”的历 史痕迹。如明止堂藏宋代江右地券中的《王贡先父 地券》《熊君地券》《吴林妻李氏地券》《黄显妻徐氏孺 人地券》等,其所锲刻的文字书风与以欧阳询、颜真 卿为代表的唐代楷法相近。现将《王贡先父地券》 (图1)《熊君地券》(图2)例字分别与欧阳询、颜真卿 书风的同字进行对比,以示双方书风之间的关联。



《王贡先父地券》书 风 近 似 于 欧 阳 询 书 风。以 “奉”“宫”“风”“江”四字为例,横笔斜切入碑,朝右上 行笔,形态方整,节奏流美。竖笔则刚健安稳,刚中 寓柔。撇画与捺画节奏最强,呼应而互足,体态左右 舒和。点画灵动丰富,顾盼生姿,连贯匀速。复合笔 画转折处含韧凝厚,使前后节奏自然过度,丰绰畅 达。这些特征反映出券文书刻者遵从唐楷极则,谙 熟欧体书风,充分展示了内擫笔法和欧体的隽秀、清 朗之美。而《熊君地券》则与颜真卿书风相似。以 “曰”“申”“春”“淳”四字为例,券文与颜体对比,二者 形神酷似。各类笔画美观,其规范程度亦臻于极致: 横画右仰,长短粗细相宜,节奏多变;竖画正直凝厚; 点画浑圆,动态内蕴;撇、捺舒展,动中寓静;折画连 接处形方势圆,前后节奏多变。结构宽严兼具、体势 外拓,整体布局平整丰厚。由此观之,部分书碑者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有 意在地券文字书刻中展现唐楷的美学特质。


(三)“符箓”风貌


在地券的内容中,律令是独立于正文内容的一 个重要的部分。高朋在《人神之契:宋代买地券研 究》中认为:“律令主要是指在买地券结尾处为了确 保地券的各项职能得以全面的执行,而书写的各种 带有宗教意味的律令。”而律令的现实载体为符 箓,在一些地券的书写与刻画中,常常将律令内容以 符箓书写的方式刻写在文末,别具风貌。在明止堂 藏宋代江右地券的律令之中,具有“符箓”风貌的有《周氏六娘地券》《黄七郎地券》《符汝霖地券》《曾十八郎地券》等,这些地券的文字明显涵泳了书法艺术 气息(表2)。 


《周氏六娘地券》延伸了“敕”字的长撇和“令”字 的垂点,使其冲破了原有的字形大小而向下延伸。“令”字的垂点夸张延伸后,变成了竖画,这与汉简隶 书艺术表现近似。《黄七郎地券》则是在“律”字的长 竖和“令”字 的 垂 点 处 延 伸 了 笔 画。就 结 构 而 言, “令”字的下部分点画明显向左偏离,形成了左松右 密的空间对比。章法上,“令”字的撇、捺画与“律”字 的长竖之间构成了穿插、避让之美。《符汝霖地券》 的“太”字夸张了其撇画,由撇转竖向下任笔延伸。根据其笔画衔接痕迹推断,其长竖应为工匠刻完各 列内容后,再从撇画处补刻所成。“敕”字与前字的 间距有意放大,不仅突出了符箓的书写气息,碑面文 字章法也显得更加协调。《曾十八郎地券》同样延长 了“敕”字的撇画,使之与“急”字的起笔形成揖让;而 “律”字延长的竖画与“令”字构成的大空间和撇、捺 画的节奏对比,使整块地券的艺术感大大增强,也体 现出刻写者情感与券文内容的交融。



(四)“笔简刀疏”的“自由体”风貌


启功曾 有 “学 书 别 有 观 碑 法,透 过 刀 锋 看 笔 锋”的学书观念,意味着可以从碑志的刀法中去 发现书法用笔特点。明止堂所藏宋代江右地券中, 也存在相对简单、率意的书写与刻画,这类“笔简刀 疏”的“自由体”风貌也值得细察品味。从书刻顺序 来看,可分为先书后刻和直接刻写两种形式。前者 刀法对笔画生成有很大的影响。如《郭四郎地券》 (表1),字形和笔画均带有明显的魏碑风格,这是刻 工对原字过多修饰的结果;又如《王贡先父地券》(图 1),其书写笔调非常明显,以至于笔画特征与唐楷几 乎神似,这是刻工对原字修饰较少的结果,故能很好 体现刻前墨迹的笔画细节和规范化特征。后者是直 接在碑面施以刀法,其锲刻方式可分为两种。其一 是以《喻八郎地券》(图3)和《翁十一娘地券》(图4) 为代表的冲刀法;其二是以《李三娘地券》(图5)和 《谈念一郎地券》(图6)为代表的刀尖划刻法。



《喻八郎地券》和《翁十一娘地券》大部分笔画是 由刻刀沿着刀势外冲,最后形成三角状的狭长形态。但《喻八郎地券》和《翁十一娘地券》在锲刻时较少调 整刀锋,导致刀锋只沿一个方向进行锲刻,出现了 “横粗竖细”的笔画特点。《李三娘地券》和《谈念一 郎地券》为刀尖划刻的典型。《李三娘地券》有关墓 主信息的文字部分,其书刻风格与其预先设定的通 用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其笔画极为纤细,类似于现代 硬笔字的形态。正如文末编者所按:“此墓券中墓主 信息都 为 后 来 所 刻,刻 痕 极 浅,当 是 先 有 地 券 模 板。”这应是刻工时间紧迫亦或是墓主亲友先购 买制式地券,再自行刻画所导致,随意性和独特性明 显。《谈念一郎地券》通篇文字极细,笔画工整、瘦 硬。这类书刻方式率意自然,但因笔画刻法单调,反 而降低了文字的美感。尽管如此,这种带随意刻画 的“自由体”成了地券文字的特征之一。



三、明止堂所藏宋代江右地券用字情况考察


文字应用情况是地券考察的重要环节。研究发 现,宋代江右地券在文字使用方面呈现券额字体多 样、正文字体杂糅、俗错字频出等情形。 


(一) 券额字体多样 


券额是地券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起着题标和 装饰形制的作用,有的艺术气氛浓郁。在明止堂所 藏的宋代江右地券中,券额字体的运用也是多样的, 大部分以楷书题署,也有以篆、隶、行、草等字体题署 或隶楷相融等(表3):



《范十二娘地券额》笔画均匀,结体疏旷,生动自 然,为较典型的小篆风格。《甘大椿地券额》疑为集古 字,其字形笔画与战国文字相似,经辗转抄写,意味独 特,如“宋”“君”二字。《游八宣教地券额》保留了隶书 “蚕头燕尾”的特征,但结构上偏向于方形,隶书意味 略显不足。《黄氏七娘地券额》结字平正,字势具备典 型的隶书风貌,书写者应是谙熟隶法。《吴林妻李氏 地券额》楷式平和散逸。《黄显妻徐氏孺人地券额》隶 法粗俗,字法不明,当是草率之作。《徐四六宣义地 券》具有唐楷意趣,笔画圆浑厚重,结构紧密,有意显 示地券的庄重感。《万氏四乙娘记券额》笔画纤细,特 别强调笔画的节奏对比,风格类似于瘦金体,意态丰 足。《范士诚妻熊氏墓券额》为双勾刻写,部分保留了 墨迹中笔画连贯的痕迹,这在券额中比较少见,显得 碑面生动流畅。《侥二郎地券额》为草书书写,与正文 字体一致,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性。 


(二) 正文字体杂糅 


东晋时期书法作品中就已出现字体杂糅的现 象,以“二王”父子尺牍作品为典型。此类艺术作品 中,书写者在书写的过程中随意任性地对楷、行、草 字体进行自然快速转换,使整幅作品中多种字体糅 和、浑然一体。这一方式在明止堂藏宋代江右地券 中亦有体现,以《汤氏四乙娘地券》(图7)、《黄六十 八地券》(图8)(楷、行杂糅)和《范十二娘地券》(图 9)、《侥二郎地券》(图10)(楷、行、草杂糅)为代表。




《汤氏四乙娘地券》和《黄六十八地券》全文主体 为楷书字体,部分杂糅有行书字体。这些行书的出 现是有一定规律的,即书写者对同一偏旁、笔画统一 进行连带书写,如走之底、三点水、四点底、连续两次 短横等,这应是书写者对特定几种行书符号较为熟 知而形成的书写习惯。《范十二娘地券》字体主要由 楷书构成,但其中也杂糅着部分行、草书,碑面显得 匀静而时显流美。《侥二郎地券》行书占主体,中间 杂糅草书和楷书,券额也用草书刻写,可看出书写者 设计地券时有意选择多种字体进行书写,以丰富地 券形式。亦表明书写者(或刻工)受书法教育的程度 较高,能灵活杂糅多种字体进行书写。


(三) 俗错字频出 


在明止堂藏宋代江右地券中,也有俗字、错字频 出的现象。俗字是书手使用民间约定俗成的文字, 有的不符合用字规范,甚至可视为错字;错字则是从 字源角度审察,违背字理(形义关系)而随意增减笔 画所致的文字。这两种现象几乎在地券中均有发 现,只是严重程度有高低,大致反映了宋代民间书手 所受识字和写字教育水平较低的情况。反映这一情 形的以《裴六郎地券》《曾氏十二娘地券》(表4)为代表。




四、结语


随着出土材料不断增多,人们见到的地券书法 艺术特征可能会更多样、具体。本文仅以明止堂藏 宋代江右地券为中心进行考察,便发现了民间书写 者在地券文字的书写中,书风、字体等方面的一些特 征。也让我们了解到,在宋代文人“尚意”风潮之外, 民间乡野书手在碑刻书法上的别样意趣。同时,在 地券书法艺术风格区域性、历代地券书法艺术变迁 性、地券书写者所受书法教育专业性等方面也具有 一些联系,需要更多相关材料和更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 叶昌炽.语石·语石异同评[M].北京:中华书局,1994:360. 

[2] 华人德.华人德书学文集[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8. 

[3] 周密.癸辛杂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6. 

[4] 朱明歧,戴建国.明止堂藏宋代碑刻辑释·墓志[M].上海:中 西书局,2019:16. 

[5] 王云.明 止 堂 藏 两 宋 墓 志 地 券 略 述[J].历 史 文 献 研 究,2017 (2):303-313.

[6] 吴桂芬.新出明止堂藏宋代江西地券初探[J].兰台世界,2022 (3):39.

[7] 刘涛.中国书法史 · 魏晋南北朝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9:433. [8] 沙孟海.略论两晋南北朝隋代的书法[J].书法研究,1985(4), 14. 

[9] 杨守敬.学书迩言,见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716. 

[10] 高朋.人神之契:宋代买地券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11:15. 

[11] 启功.论书札记[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0:66. 

[12] 朱明歧,戴建国.明止堂藏宋代碑刻辑释·地券[M].上海:中 西书局,2019:67. 

  




为防止走丢,请点击公众号右上角“…”
将王氏书画家园【设为星标】


赶紧加星标吧!


感谢读完,如果喜欢我们,请关注、转发、点在看,谢谢大家!

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王氏书画家园
一个专门分享书画教程的学习平台!点关注,不迷路。V:182520152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