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碑帖互参’不过‘抽象’实临”,清华博士后说“国展行书”...

文化   2024-10-09 06:04   江苏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行书作品在展赛中脱颖而出。



作品想要让评委眼前一亮,必然是要求新、求异。以十三届国展来说,此次共有236件行书作品入展,其中二王书风、宋人书风和明清书风比重较大,颜真卿、赵孟頫、欧阳询等人的书风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行书作品小字笔法细腻,大字气势夺人。既有“八面用锋”的丰富,也有飘逸灵动的活跃,静不拘谨,动不张狂,点画映带,纵横开合,舒曼优雅之中,展现了行书的规范理性之美和自由感性之美。

作品取法也实现多元化,碑帖互参,优势互补。大字行书多以碑入书,雄浑苍茫而不失帖的文雅,小字行书以帖为宗,时以碑法用笔渗透,妍丽而不失遒劲。

龙友二王行书示范

但是如果一味地求新求异,写出来的作品便偏离了应有的轨道。就像当代著名书法家王厚祥先生所说: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创新”却是前人撞的头破血流的墙!

所以我们不能摒弃千年书法艺术的积淀,应以艺术的视觉重新去审视经典、溯其渊源、析其流变,回归书法艺术的经典,并循故出新。

《庾肩吾诗》

28cmx18cm


《杜牧诗》
28cmx18cm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源源不断地创作,书法艺术也是如此。如二王行书一直以来都是后人学习书法的经典范帖,但其“二王”就是不断吸取前人书法长处,吐故纳新,逐渐形成自家新风格并成为经典。

我们在创作行书作品的时候通常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更有甚者都开始投展了却被批笔法不过关

你会用“毫”吗?

翻笔是什么?

转锋如筋,你的转锋有立体感吗?

别人都在碑帖互参,你还在“抽象”实临?

观念体系何的建立......


龙友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兰州交通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兼职教授
江西省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从我开始接触书法至今的近二十五年里,其中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处于盲目的“探索”之中。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却又几乎尝遍了我目之所及的所有通行的方式。
在没有一套完整可靠的方法建立起来以前,我没有办法确定自己的练习方式是否准确。直到近五六年来,我才真正的感受到,书法的标准是掌握形态之准确和美观的同时,又超越这一标准而反观内在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不可预设,它在人所未知的机制下,对书写的微观形式产生不可确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建立在相对准确而稳定的技术基础之上。
书写,本身不应仅限于视觉作品的范畴。作为虔诚的书者,应该将书写活动视之为通过思考和想象力训练而努力改变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在西方的思想领域,视这种毫无宗教内涵的“精神修炼”为一种“自我养成”。我深信这种“养成”的理念至今仍没有过时,且始终成为判断作品价值的重要依据。
一件艺术作品,肩负着陈述创作者生存情感的责任。书写中的每一个笔画和单字都作为负责“陈述”的符号单元而存在。它们的构成方式决定了作品的意义是否具有足够的开放性,因此必须有一个完整、丰富而规范的符号系统作为支持。从宏观的角度讲,一件作品所呈现的气息,足以给观者传达某种似是而非的情感。从微观的角度讲,每一个笔触的细微变化才真正默默地承担了陈述情感之微妙的重任。仅以“形”的相似或准确性为标准的练习方法和书写观念,难以支撑这种陈述的重任。无论是书写的内容还是符号的具体形态,一旦被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则所限定,那么在符号与言说之间,便隔着数重屏障。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最近在书写上的追求和思考,我不得不选用“舍弃”这个通俗的词汇。我开始接受在偶然的书写瞬间,笔触及字形出于意外的失准。不再刻意追求书写形式上重于修饰和无意义的变化,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与书写的当下体验:鲜活的人与物的在场。我不敢奢望此间微妙的心理变化一定能够在极细微的符号单元中呈现。但是我坚信,它们极有可能在某处闪现。
我们必须理解,这种书写方式始终面临着难以逃避的乏味与平常。
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从当下去体验每一个生活瞬间的意味深长。纵观那些从古人的生活中被“挤”出的杰作,正是在这样的“平常”中呈现了每一个生活事件的理想与价值,有力的抗拒了日常生活的乏善可陈,并“重拾它的尊严与高贵”。为此,我仍应将这种非创作的书写方式进行下去。
—— 龙友


书法是一种极重视传统的艺术,除临摹传统经典以外,别无他法。

龙友老师是帖学复兴艰难路途上的行者,使大家恢复了一种自信,令不可能成为可能:经过艰苦练习,去接近古人的书写水准,此次课程也是以他自身的经历去教学,让我们不再重蹈那些弯路



//导师作品赏析//

云居一诚和尚塔铭 100cm×270cm 2020年




石涛语录一则 44x67cm 2019年

搞笑书写 27x24cm 2019年

王守仁诗一首 《龙潭夜坐》34x56cm 2019年

式古堂主人跋一则 21x83cm 2019年

张诩诗一首 《重经鄱阳湖》 36x50cm 2019年

范仲淹诗一首 《得李四宗易书》35x42cm 2019年



随园诗一首 21x60cm 2019年

月鲁不花诗一首 《题高节书院》18x68cm 2019年

白居易诗一首 《六年秋重题白莲》 46x25cm 2019年


岳珂诗一首 《食枣有感》 29x40cm 2019年

斫轮  35x35cm 2019年

节录《集古录》评书一则  30x36cm 2019年

王敬叔诗一首 14x42cm 2019年

草书小品  33x19cm   2019年

王敬叔诗一首 42x14cm 2019年

吴克敏诗一首 游岝崿山  33x19cm 2019年

大学章句一则 24x26cm 2019年

晋王献之夜眠帖 23x23cm 2019年

梅尧臣诗一首 田家 27x24cm 2019年

柯九思诗一首 题李伯时画马 68x68cm 2019年



归田录一则  纸本  40x37cm  2020年


李复堂题画一则  纸本  39x27cm  2020年


来源:墨池艺术


点亮“在看”和“赞”,让更多人看到

大家都在看






评论全开,请发表你的观点!

王氏书画家园
一个专门分享书画教程的学习平台!点关注,不迷路。V:182520152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