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楷书行书化”的国展作品融合了“赵之谦+赵孟頫”…

文化   2024-10-12 06:39   江苏  

点击名片,”“王氏书画家园”,不再错过精彩文章


欧新民 山东 楷书孟浩然诗二首中堂 


杨耀扬(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协常务理事):
此作书体更准确地说应称为行楷书,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运笔,遍地可寻连贯而行的笔势以及活泼跳动的笔意,其点画虽不连接,但内在的呼应联络可以明显感知。二是点画连起来的也不少,例如倒数第二行的“愁”“心”“极”“枫”,其中三字已成草书。现今楷书行书化的现象似愈演愈烈,笔者去年底赴长沙观展,甚至发现一幅打格的楷书作品,稍加浏览竟找出许多很眼熟的《集王圣教序》行书。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把“欧颜柳赵”四大家,乃至历史上称为楷书的经典作品翻一遍,恐怕也找不到这样的先例。
此篇楷书的对象,更多经营似在赵之谦和赵孟頫。结构宽博大气,用笔大刀阔斧。起笔重落,继而浑厚刷出,宽阔的线型显示出作品的正大气象。点画质地尤佳,既厚又松,没有姜夔所说的“专务遒劲,则俗病不除”的那种紧实和紧硬。
细读此作的落款内容,还真有点“瑕不掩瑜”的味道。一是既然已经说了“孟浩然诗二首,其诗……” 的自撰口吻,后续的短短10来字怎又抄写起古人语句呢?二是原文为“伫兴”错成“佇兴”。三是“伫兴而作”后面漏掉了“造意极苦”四字,感觉作者是有意漏掉,作者是否考虑了第十二届国展内容要求“健康向上的古今诗文”?还是篇幅上已容不下这四字的位置?





曲庆伟(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导师):
此件楷书作品很显然写的是赵体,主要是取法《三门记》。放大了写,适应了展览的要求,相应地运笔、结构的把握难度也提高了,能原汁原味地体现赵氏楷书的韵味,从技术层面看,这件作品是成功的。
学书临帖,不等于机械照搬。学颜似颜,学柳似柳,我觉的还是初级阶段的要求。有人说上国展,集字创作很有“把握”,其实质还是处在临摹阶段。当下的一些入展作品,只能看到古人的面目和技术层面的东西,却看不到作者的取舍与性情,这件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五行“慕”字下部写成了“小”(“慕”字从心莫声,属心部隶变)。第七行“树”字,左边豆,少了一横(“树”字,从木从寸,豆声)。最后一行,“少”字后的“微”字,结字处理也欠佳。拙见,仅供参考。




点亮“在看”和“赞”,让更多人看到

大家都在看








评论全开,请发表你的观点!


王氏书画家园
一个专门分享书画教程的学习平台!点关注,不迷路。V:182520152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