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酶是嘌呤降解途径中的一种酶,催化不溶性尿酸氧化降解为可溶的尿囊素,产生二氧化碳和过氧化氢,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血液和其他液中尿酸含量测定。人体内没有尿酸代谢系统,通过外用尿酸酶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相关疾病。印度希瓦吉大学Padma B. Dandge研究团队在Heliyon上发表题为Statistical media optimiz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clinical uricase from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SP6的文章,将分离到一株尿酸酶高产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SP6,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乳糖、大豆蛋白胨、尿酸和硫酸亚铁是影响产量的关键。以中心复合设计推导出最优成分为乳糖12.2g/L、大豆蛋白胨12.79g/L、尿酸2.55g/L和硫酸亚铁0.00325g/L,尿酸酶产量达到15.87U/mL,提高了13.23倍,同时验证了该模型对优化的有效性。首先筛选和鉴定最强菌株,将1g家禽粪便样品加入到最小液体培养基中,37℃静置48h后,将混浊肉汤在含2.5g/L尿酸和28g/L琼脂的尿酸琼脂板上划线,37℃下再孵育48h,有清除带的分离菌落为产尿酸酶菌落。最终分离出25株产尿酸酶菌株,其中SP6菌株在接种点最短时间内显示出更大的清除区,是尿酸酶产量最大菌株。图1 高产尿酸酶的细菌分离株
接着对菌株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经16S rDNA测序,确定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SP6,与枯草芽孢杆菌序列相似性为99%。采用MEGA 7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图2 基于16S rDNA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随后进行单次单因素培养基优化。最直接的方法是改变碳氮源。碳源方面,羧甲基纤维素、葡萄糖、果糖、乳糖和淀粉都使尿酸酶产量有所提高,其中乳糖的增幅最大,有5.5U/mL,其次是葡萄糖4.8U/mL。图3 不同碳源对尿酸酶产量的影响
氮源方面,在1%水平下大多数有机氮源显著提高了尿酸酶产量,但几乎所有无机氮源均小幅度降低了产量。大豆蛋白胨是最佳的氮源,其次是牛肉提取物,而硝酸钠、尿素和甘氨酸大大降低了酶的产量。图4 不同氮源对尿酸酶产量的影响
再通过Plackett Burman设计筛选显著因素,选择了9个变量,检验它们对尿酸酶产量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乳糖、大豆蛋白胨、尿酸和七水硫酸亚铁显著影响尿酸酶的产生,其他成分如磷酸氢二钾、硝酸铵、七水硫酸镁和NaCl无显著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将尿酸酶产量表示为自变量的一阶多项式方程:R=4.32+1.01A+1.15B+1.18C-0.4125D。模型F值为30.88,p值小于0.05,具有显著性。重要变量间相互依赖关系可能无法用一阶方程说明,在响应面试验中通过二阶模型进一步研究。图5 帕累托图中影响尿酸酶产量关键成分
最后对重要组分进行中心复合设计进一步优化。方差分析后得到的回归方程显示尿酸酶生成水平是乳糖、大豆蛋白胨、尿酸和硫酸亚铁等变量的函数。验证模型是显著的,并具有充分性。乳糖和大豆蛋白胨的交互作用图为圆形,表明二者无显著相互作用。乳糖和尿酸的图近椭圆形,表明有中等影响,而乳糖和硫酸亚铁是椭圆形,表明有显著影响。同样,尿酸和大豆蛋白胨的相互作用有中等影响。大豆蛋白胨与硫酸亚铁,尿酸与硫酸亚铁的相互作用都有显著影响。模型验证后,推荐尿酸酶高产培养基浓度为:乳糖12.2g/L,大豆蛋白胨12.79g/L,尿酸2.55 g/L和0.00325g/L硫酸亚铁,得到枯草芽孢杆菌SP6产尿酸酶量为15.87U/mL。图6 中心复合设计显示各组分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分离并鉴定了一株高产尿酸酶的枯草芽孢杆菌SP6。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乳糖、大豆蛋白胨、尿酸和七水硫酸亚铁为影响产量的关键因子,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使尿酸酶产量达到15.87U/mL,比初始培养基提高13.23倍。枯草芽孢杆菌SP6菌株是迄今为止产尿酸酶能力最强的细菌。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heliyon.2019.e01756
枯草芽孢杆菌是食品、饲料安全菌种,具有易培养、高效表达(或分泌表达)蛋白等优势。淳瑶生物研发的MATE枯草表达系统,拥有多种“表达质粒-宿主菌种”搭配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目的蛋白进行胞内、胞外特异性优化,实现目的蛋白“高表达”(占总蛋白60%以上表达量,分泌胞外蛋白量超过80%),“高严谨”(可达790倍诱导倍数),和“耐葡萄糖”(20g/L葡萄糖条件下表达强度不变),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群,可以广泛应用食品、饲料、医药等领域。
Scan the code and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