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是全年24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共15天。古人仰观天象后认识到太阳到连黄经300度时即进入大寒,并俯察地理冬日万物闭藏而孕育生机的“天地之象”人处于气交之中。
本期节目,特邀贵州名老中医戴永生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欧江琴为您讲解冬季养生。
大
寒
专家介绍
大
寒
冬季养生为何要“藏”?
中医运气学统称之为“至而不至”,为不及寒冷之气,寒气不冷则温热气“复之”,因此在养生防病上,既遵“冬三月养生规律”又要结合个人体质状态和大寒节寒冷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大
寒
冬三月该如何养生?
冬三月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那么具体做法有几个,首先顺应节气,防寒保暖为关键。在这里戴老给大家几个建议:
首先穿衣要暖,外出行走要戴手套、帽子、围巾以抵御严寒,避免寒邪侵犯人体,损伤精气。尤护背心与走心之暖。
背部有人体五脏六腑之俞穴,足下足经有肾经之涌泉穴,建议常揉足心或热水袋暖背,可加强肾脏与其它脏腑气血运行,以防来年病痛。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足浴之后,顺时针每只脚按50-100次。主治肾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
大
寒
冬季注意这“三藏”
藏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冬天的时候应该早睡晚起,不要扰动人体的阳气,要等到太阳出来了才起身。
这主要是因为冬天天气寒冷,自然界万物肃杀,人体机能处于封藏阶段,早睡晚起可以顾护阳气。
该方法或许对上班族来说比较困难,因此,这个季节提倡成人在晚上十点半之前就应该上床休息,尽可能保证每天睡眠的时间不少于8小时,并且起床要慢,在被子里多待十分钟为上。
藏精气
藏精气也可以称之为藏神,冬季人们要把神藏于内,保持平静、安定、伏匿与满足的情绪,需要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及时疏解。藏神本身也包含了少欲、节欲的意思,避免引动相火,耗伤肾气。
藏水分
虽然说心要静下来,但静止是相对的,必要的行动与锻炼不可少。不建议像夏天一样高活跃、高强度的运动,主要目的是要保持人体气血的畅通。人体气血畅通,生命的航道就畅通了。
另外,冬天要在太阳出来后再去运动,不仅能微微出汗,在锻炼以后适当饮水,更有助于身体藏好水分,保持身体内外水润。
在这里,戴老提倡每天进行走路锻炼。但这个“走”可有讲究,要快走与慢走相结合。体质偏阳的人,慢走多于快走;体质偏阴的人,快走多于慢走。
但需注意快走与慢走时,出汗不能过大,达到微微出汗、呼吸每分钟20次左右最佳。
大
寒
辨好体质才能对症下药
偏阳的阳盛体质
阴阳气血上多阳少阴,阳气易亢,因而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的特点。体瘦而结实,唇、舌、面偏红,皮肤油性,食量大而易消化,大便偏干,小便偏黄,舌苔偏黄,脉象较快。
建议偏阳体质的人可在足浴之后,经常使用拇指按压足下的太冲穴1-2分钟。
偏阳的阳盛体质易感风暑热邪而出现表实热证,并易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疮疖。若不注意保养,可能会发展为阴虚质等病理体质。
建议饮食上少吃辛辣、海味、热性水果(荔枝、桂圆等),多吃平和阴柔食品,如苦瓜、南瓜、百合、绿豆、荸荠等。
偏阴的阴盛体质
阴阳气血上多阴少阳,阴气偏盛,因而具有抑制偏寒、喜静的特点,体胖而弱,唇、舌、面偏白少华,皮肤湿润,食量小,消化一般,大便偏软或稀,小便偏清,舌苔偏白,脉象缓迟。
建议偏阴体质的人可在中午,经常使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1-2分钟。
偏阴的阴盛体质易感寒湿病邪而出现里寒或外寒寒证,并伤阳而阴盛阳虚。若不注意可发展为阳虚质、痰湿等病理体质。
建议在饮食忌食生冷食物。要求各种食物温度在30至40度,多食产热高的食物如豆制品等。
大
寒
“黑色”入肾,适宜冬藏
不仅是黑色食物,大寒节气内应人体肾脏,肾中的精气依赖于饮食水谷光养,冬天饮食以保阴潜阳为原则,在饮食口味上少吃咸味,因五味归类咸入肾,食物过咸易伤肾,适当吃些苦味食品,因苦味归入心,助心的阳热,抗肾中寒气。
食补时向三九,四九天正当时。常选黑色温和或温偏热食品,如黑木耳、核桃、黑芝麻、板栗,以及羊肉、枸杞等以养肾阴肾中阳气。
大
寒
往期回顾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