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传染病已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国家卫生系统提出了挑战。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相关政策文件针对各类医疗机构提供了部分指导意见,但意见尚欠细化且无统一指导体系,导致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早期部分医院应急响应预案失灵。医院作为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对的主力军,其应急响应能力对保障民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全景洞察理论探讨医院新发重大传染病应急响应机制,并进行风险前瞻性预测,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例,分析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后续多次国内疫情散发期间,应用该模型机制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医院应急机制提供参考。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医院传染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体系中的8个领域:领导结构、制度建设、流程改造、感染控制、信息培训、人员调配、后勤保障、财务保障。基于全景洞察理论,建立医院新发重大传染病应急响应的全领域风险扫描框架:根据疫情发展时间轴分为预警、应对和后期处置3个阶段并以此为X轴,以全景洞察风险领域为Y轴,构建二维结构的全领域风险扫描框架。
领导结构
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组织架构,由院领导组成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传染病防治的组织领导;由医疗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疾病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成立疫情管理工作小组,负责重大传染病防治的业务管理。从全流程和应急启动角度设立相应工作组负责落实。
疫情预警阶段,由疫情管理工作小组先行介入,在分析疫情数据基础上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组建专家组负责诊断判别,提供决策支持。疫情进入应对阶段,根据组织架构确认成员,迅速成立专项决策指挥组织,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决策部署,协调整体防控应对,各小组按职责分工协作。疫情平稳后期处置阶段,领导小组确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复工复产方针,由疫情管理工作小组具体推进。
制度建设
从管理、流程和保障角度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架构。管理机制建立决策方针上传下达的通路,确保部署高效落实;流程机制指导业务开展,有章可循、保量保质;保障机制照顾人财物全方面,体现人文关怀。结合疫情各阶段特点,制度不断修订完善,形成与防控重点相适应的具体方案,以研究医院汇编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为例,在早期1个月内更新六版,后期根据疫情发展更新至第九版。根据疫情发展及时调整启用相应阶段的制度,以医疗空间为例,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动态调整病房开放,采取单人单间、隔床收治、预留缓冲病房等不同方式,满足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相互切换的顺利衔接。
流程改造
传染病防控采取五分区管理,分为感染疾病诊区、急诊区、儿科门急诊区、门诊区和病房区。以“守重点区域、保刚需环节”为指导,合理调整布局,优化流程,提升诊疗能力。预警阶段,加强感染疾病科、放射科等前哨科室力量,强化识别传染病能力,同时做好负压病房等应急空间准备。疫情应对阶段,改造重点区域,如发热门诊开辟传染病专用诊室避免交叉感染,设置多间隔离病房;扩大血透、妇产等必要诊疗区域;改建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提升检验能力。疫情后期以复工复产为方向调整方案,明确各区患者就医管理,如门急诊就诊、择期/急诊患者收住院筛查等各环节要求,并根据疫情形势及时调整。
感染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防控贯穿日常医疗和重大传染病疫情全过程。预警和应对阶段,进一步优化院感防控体系,建立三级预警机制、布局”三区”环境、强化手卫生管理;组建高效专业的院感督查专职团队,定期分区域无死角监督检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全员感控素养。防控常态化阶段,继续保持院感防控指导、监督、管理不放松。
人、财、物保障
人员方面,在应对阶段统筹调集医务人员支援院内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同时保证刚需专业正常诊疗;时刻做好准备,支持医疗队外派支援任务。通过线上线下多措并举,突出重点人员、覆盖全员开展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后勤方面,在预警和早期应对阶段的相对物资紧缺期,“开源”扩大防护物资和应急设备采购储备,建立“按岗按人按标准”的防护物资使用机制,实现合理“节流”;疫情平稳期间调整各类物资配置,按上级部门推荐要求,保障平战结合的应急储备;同时做好防疫全过程的各类保障。财务方面,保障各类应急支出,加强预算管理应对防疫全阶段运营压力,为复工复产提供经营方案支持。【整理自吴昕霞,王媛媛,刘温文,等。以医院为基础的新发重大传染病应急响应机制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