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公卫,疾控和妇幼水平差距也很大

文摘   2024-12-17 08:43   甘肃  

如题,在上海。

最近开始参与儿童保健工作,技术指导单位从疾控切换到妇幼所。均为公共卫生机构,经费来源均为基本公共卫生。之前做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时候,市疾控的关注点往往在各种率,比如管理的覆盖率,随访及时率等等。糖尿病的二级预防(早筛)我们一直在做,但是除此之外,一级和三级预防的可用工具几乎没有。

近几年,上海CDC的慢病新业务,包括AI电话随访,和慢性病支持中心(在每个社区医院划了一个可以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区域)儿保目前刚刚参与,当然也有各种率,这个是公共卫生类业务的特点。但是妇幼所针对婴幼儿提供的工具包括:视力筛查(红光筛查/屈光筛查)、听力筛查(声导抗/传导)、智力筛查(DDST量表),预计明年会推ASD筛查和ADHD,目前正在开培训会。

上述这些筛查项目,由公共卫生经费负担,而且和一般的临床门诊检查类似,开一单算一单,按一定时间周期保健所根据报表买单。对于非本地区孩子,如果家长一定想参加这些项目,可以自费。相比较,慢病的健康管理,经费和劳务费似乎总是一笔糊涂账,每年的工作内容都在增加(比如每年都要求更高的覆盖率、管理率等等),新增内容的成本如何负担,询问答复往往是“都给你们打包进公卫经费了”,具体怎么打包的,有没有文件,怎么结算,这就无人知晓了。

讲真听培训会的时候,在想,如果疾控的各个业务也能提供如此丰富的技术支持,是否公共卫生会更容易做一些?如果疾控的各个业务如果适合,也能像上面这些筛查项目一样,明码标价,亲兄弟明算账而不是啥都往“公卫经费”这个筐里装,疾控是否会有更多的话语权一些?

可能说的有点语无伦次,核心想法:两个业务,对应的群体分别是慢性病患者和0-6岁儿童;妇幼所提供了很多工具可以让我更好的给0-6岁儿童提供健康管理,并且能够为我做技术背书。

但是,我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工具能够更好的开展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目前已有的工具(比如新万达,比如AI,比如支持中心)主要都围绕着“怎么更好更准确的把这些患者的数据收集上来”而设计,真正可以直接(而不是间接)帮助到患者的工具,往往需要我们自己发掘,自己发明。

CDC信息站
关注疾控动态,传递疾控信息,专业介绍传染病与地方病、计划免疫、结核病、慢性病、性“艾”病、职业病等疾病的防控知识,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推送养生保健科普文章.欢迎关注,转发,投稿。 投稿邮箱:654952351@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