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同时打开了三个AI,豆包、Kimi和DeepSeek。
在网络上看到《这就是中国》第238期:张维为、张伯礼谈中医药现代化
开头的这两句话(下面蓝字),真是天雷滚滚,简直能把人劈个外焦里嫩。不知道是哪个“大神”所说,实在是懒得考究了。
“我理解的中医,它的哲学思维方法是非常现代的。”
“要用中医的思维、中医的理念去驾驭西医的技术,这是未来医学的方向。”
文章中张伯礼有这样一段话:
“那中医药学是什么?定义就是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人体的健康,重视患病的人,而不仅仅是人的病。
中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西医学传到中国来一百多年,加在一块儿也不过二百年。所以这两者之间我们比一比,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理论基础,以及研究的对象、干预的方法、评价的方法,应该说都不一样。这两套医学哪个更好?我们说各自有各自的优势,而这两种优势可以互补,但是不能互相取代。所以现在如何把这两者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们这代中医人的一个任务。”
我把这段话分别给了三个AI,让它们分析一下里面是否存在逻辑谬误。
首先出场的是豆包。
豆包的结论是:上述这段话整体逻辑较为清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部分表述和逻辑衔接上存在一些小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概念比较的逻辑瑕疵
·“西医学” 与 “现代医学” 概念混用:前面提到 “西医学传到中国来一百多年”,这里的 “西医学” 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现代医学传入中国的时间,容易让人混淆 “西医学” 和 “现代医学” 的概念。因为在国际语境下,现代医学是基于科学体系发展起来的全球通用的医学体系,并非单纯的 “西方” 医学,而传统意义上的 “西医学” 和现代医学是有区别的。这种概念上的不严谨可能会影响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比较。
·比较范畴的界定模糊:在比较中医药学和西医学时,指出两者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理论基础等方面都不一样,但没有明确说明在何种层面和角度进行比较,以及这些不同点与两者优势互补之间的具体逻辑联系。比如,没有具体阐述文化背景的不同如何影响了两种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这种差异为何就决定了两者不能互相取代而只能互补,逻辑上缺乏更细致的推导。
优势互补结论的推导问题
·优势互补的论证不充分:只是简单地说两种医学各自有优势且可以互补,但没有具体举例说明在哪些具体病症或医学领域中各自的优势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互补。例如,没有提及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中医药学和西医学分别有怎样独特的方法和效果,以及两者怎样结合能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使得 “优势互补” 的结论略显空洞,缺乏足够的事实依据和逻辑支撑。
·未深入探讨不可取代的原因:提出两种医学不能互相取代,但没有深入分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比如,没有从医学的本质、人类健康需求的多样性、两种医学在不同医学场景中的不可替代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只是简单地给出结论,难以让读者充分理解为什么两者不能相互取代,在逻辑上缺乏深度和说服力。
任务提出的逻辑跳跃
·结合任务与前文逻辑联系不紧密:最后提出把两者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是这代中医人的任务,但是与前文关于两种医学的比较和优势互补的论述之间,缺乏更紧密的逻辑衔接。没有说明基于前面所阐述的两者的不同和优势互补的情况,为什么就得出这是中医人而非全体医学工作者的任务,以及中医人在实现这种结合中具有怎样独特的责任和优势,存在一定的逻辑跳跃。
下面看看Kimi的分析。
Kimi的回答是:这段文字在阐述中医药学的特点及其与现代医学(西医)的关系时,整体上表达了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各有优势、可以互补的观点,但其中存在一些逻辑问题和表述上的不严谨之处。以下是对这段话中逻辑问题的详细分析:
1. 关于中医学的定义
原文:“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人体的健康,重视患病的人,而不仅仅是人的病。”
逻辑问题:
定义过于宽泛:这段定义虽然强调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人文关怀,但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例如,“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没有明确如何在实践中实现。
缺乏对比性:定义中没有提及现代医学(西医)是否也有类似的观念,容易让人误以为现代医学完全忽视了整体观念和人文关怀,而实际上现代医学也在不断发展,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 关于时间对比的逻辑错误
原文:“中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西医学传到中国来一百多年,加在一块儿也不过二百年。”
逻辑问题:
混淆概念:这里的“西医学传到中国来一百多年”与“西医学的历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西医学(现代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其发展历史远不止一百多年。这种表述容易让人误解西医学的历史较短。
逻辑不成立:将中医学的历史与西医学传入中国的时间相加,这种对比方式没有意义,因为两者是独立发展的医学体系,不能简单地相加比较。
3. 关于两种医学的比较
原文:“所以这两者之间我们比一比,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理论基础,以及研究的对象、干预的方法、评价的方法,应该说都不一样。”
逻辑问题:
比较的合理性:这段话列举了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但没有提供具体的对比内容或例子,显得比较笼统。例如,没有说明具体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具体差异。
缺乏深度:仅仅说“都不一样”缺乏深度和说服力,没有深入分析这些差异对实际医疗实践的影响。
4. 关于哪种医学更好的问题
原文:“这两套医学哪个更好?我们说各自有各自的优势,而这两种优势可以互补,但是不能互相取代。”
逻辑问题:
主观判断:这段话虽然表达了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各有优势的观点,但没有提供具体的证据或例子来支持这一结论。这种表述显得比较主观,缺乏客观的分析。
缺乏具体性:没有具体说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各自的优势是什么,以及如何互补。例如,没有提到中医学在慢性病调理方面的优势,也没有提到现代医学在急性病治疗方面的优势。
5. 关于结合两种医学的任务
原文:“所以现在如何把这两者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们这代中医人的一个任务。”
逻辑问题:
任务的模糊性:这段话提出了一个任务,但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实现这一任务。例如,没有提到具体的结合方法或实践路径,显得比较空洞。
责任归属:将这一任务归结为“我们这代中医人的一个任务”,这种表述有些片面。实际上,中西医结合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课题,不仅仅是中医人的责任。
总结
这段文字在阐述中医学的特点及其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时,存在以下逻辑问题:
定义过于宽泛:中医学的定义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混淆概念:将中医学的历史与西医学传入中国的时间相加,这种对比方式没有意义。
比较的合理性:列举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但没有提供具体的对比内容或例子,显得笼统。
主观判断:关于两种医学优势的表述缺乏具体的证据支持,显得比较主观。
任务的模糊性:提出的中西医结合的任务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这段文字的论证存在一定的逻辑问题,需要更严谨的分析和更具体的证据支持。
最后再来看看DeepSeek的回答。
DeepSeek的回答是:上述段落中存在一些逻辑问题和值得商榷的观点,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逻辑错误和分析:
1. 诉诸传统(Appeal to Tradition):
问题:作者强调中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西医学传入中国只有一百多年,暗示中医学的悠久历史使其更具权威性或优越性。然而,历史悠久并不直接等同于科学性或有效性。这是一种“诉诸传统”的逻辑谬误。
分析:科学的有效性应基于证据和实践,而不是单纯的历史长度。西医学虽然传入中国时间较短,但其基于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和实证研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2. 错误二分法(False Dichotomy):
问题:作者将中医学和西医学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并暗示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或比较优劣。这是一种“错误二分法”,忽略了二者可能存在的互补性和融合的可能性。
分析:中医学和西医学并非完全对立,现代医学实践中已经有许多结合两者的成功案例(如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二者简单对立,忽略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协同作用。
3. 模糊定义(Vague Definition):
问题:作者对中医学的定义较为模糊,强调“整体观念”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未具体说明这些概念如何转化为实际的医学实践或科学依据。
分析:这种定义虽然体现了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但缺乏具体的科学内涵,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或过度解读。科学的定义应更加精确和可操作。
4. 忽略科学方法论(Ignoring Scientific Methodology):
问题:作者未提及西医学的科学方法论(如随机对照试验、循证医学等),而是简单地将中医学和西医学并列比较,忽略了西医学在科学性和可验证性方面的优势。
分析:西医学的强项在于其基于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证数据,而中医学在这方面相对薄弱。忽略这一点会导致对两者比较的不公平。
5. 诉诸情感(Appeal to Emotion):
问题:作者提到“重视患病的人,而不仅仅是人的病”,试图通过情感共鸣来强调中医学的优越性。这是一种“诉诸情感”的逻辑谬误,试图通过情感而非理性论证来说服读者。
分析:虽然人文关怀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并不能直接证明中医学在科学性或有效性上优于西医学。西医学同样重视患者的整体健康和心理状态。
6. 过度简化(Oversimplification):
问题:作者将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差异简化为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理论基础等方面的不同,忽略了二者在具体实践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分析: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差异远不止这些,还包括研究方法、药物开发、治疗手段等多个层面。过度简化会导致对两者关系的片面理解。
7. 未提供证据(Lack of Evidence):
问题:作者声称中医学和西医学“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但未提供具体的证据或实例来支持这一观点。
分析:要证明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需要提供具体的临床数据、研究结果或实际案例,而不是仅仅依靠主观断言。
8. 回避核心问题(Avoiding the Core Issue):
问题:作者未直接回答“哪种医学更好”的问题,而是以“各自有优势”和“互补”来回避核心争议。
分析:这种回避虽然看似中立,但实际上未能解决读者可能关心的核心问题,即中医学和西医学在科学性和有效性上的具体比较。
9. 任务设定模糊(Vague Task Setting):
问题:作者提到“将两者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是这代中医人的任务”,但未具体说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或面临哪些挑战。
分析:这种模糊的任务设定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容易流于空谈。
总结:
上述段落中存在多种逻辑问题,包括诉诸传统、错误二分法、模糊定义、忽略科学方法论、诉诸情感等。这些逻辑谬误削弱了论述的说服力,并可能导致读者对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关系产生误解。要更有效地讨论这一问题,需要基于具体的科学证据和实践案例,避免过度简化和情感化表达。
通过几次对比,在遇到逻辑学问题的时候,豆包实在是智商堪忧,考虑到它就是一个搞笑逗乐的东西,还是原谅它吧。
只有Kimi明确指出,西医指的就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医学。这种把中国传统医学和当代世界的现代医学对立的话语体系,只在某些特殊国家才有。
尽管DeepSeek的逻辑能力强于Kimi,但是它在基础概念分析能力方面,尚有不足。这个缺憾有提问时没有提及的原因,其在回答问题时明确说了那段话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
短短一段话,暴露了某些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结合普通人学习逻辑学的文章,这段话恐怕是每一句话都存在问题。AI的回答还真是客气。
这种严重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人,你愿意相信他们吗?
大伙留言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