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AI分析同一段话,逻辑错误还是一箩筐

文摘   2025-01-30 15:35   山东  

         

 

今天写了一篇文章,审核多次没有通过。


没办法,只好继续和AI聊天了。

张维为教授在《这就是中国》第174期中回答问题是有下面这样一段话。针对这段话,我分别请教了三个AI,豆包、Kimi和DeepSeek。    

          

 

          

 

提问三个AI用了同样的问题:

西方民主制度有它的基因缺陷,这个基因缺陷从古希腊城邦政治就开始了。因为城邦政治规模都非常小,最大的雅典可能就二三十万人,其他就更小,结果导致了它的视野就局限在自己城邦内,所以你会发现在城邦内他们有非常严格的制度,比方说,公民投票权只限于男性公民,女性没有,奴隶没有,其他城邦的人没有,所以1/10的人都不到,这是很小的比例。正是因为局限于自己城邦,他只想自己城邦的事情,其他城邦的人没有什么权力。此外,有限的投票民主只限于城邦内,城邦之间是没有的民主的。到今天都是这样的,这些都是它的基因缺陷。古希腊的时候,柏拉图就开过这个玩笑,他说,怎么能搞民主呢?怎么能搞一人一票呢?就像你生病了,你是要找一个专业的大夫给你治病,还是广场上随便高呼一声,弄出一个人来给你治病。   很长时间里,民主都是一个贬义词,又叫mob politics(暴民政治)。美国开始制度设计制度时也是把民主排除在外边的,他们是有意这样做的。那么什么时候democracy(民主)开始逐渐变成积极的意义,基本上是西方主要国家初步完成了工业化或现代化之后,他们突然发觉一人一票的过程乃至结果都是可控的。后来选举就变成“选主”了。     

上面的话有没有逻辑谬误?

1、豆包的分析如下:

          

 

上述话语整体有一定的逻辑和观点支撑,但在部分论述上存在一些逻辑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概念混淆    

·对 “民主” 概念的界定模糊:将古希腊城邦政治中的特定民主形式存在的问题直接等同于整个西方民主制度的 “基因缺陷”,没有区分古代民主与现代西方民主在内涵、形式和实践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和理念,如代议制、权力制衡等,不能简单地以古希腊城邦民主的局限性来一概而论。

·将 “民主” 与 “一人一票” 简单等同:认为民主就是一人一票,这种理解过于片面。民主包含了更广泛的内容,如政治参与、权利保障、决策过程的公平公正等,一人一票只是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在不同的政治体系中,一人一票的实施方式和效果也各不相同,不能将民主简单地归结为这一种形式。

以偏概全    

·以古希腊城邦民主的局限推断西方民主制度整体缺陷:仅以古希腊城邦政治中民主的局限性,如公民投票权的范围狭窄等,就得出西方民主制度从根源上存在基因缺陷的结论,忽略了西方民主制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变革。在现代西方民主国家,公民权利的范围已经大大扩展,政治参与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认为美国制度设计完全排除民主:说美国在制度设计时将民主排除在外过于绝对。美国的政治制度虽然在最初设计时存在对民主的限制和精英主义的倾向,但也包含了一些民主的元素,如选举制度、权力制衡等,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完全排除了民主。

因果关系不充分    

·工业化与民主积极意义的关联简单化:认为西方主要国家在初步完成工业化或现代化后,就突然发觉一人一票的过程和结果可控,从而使民主有了积极意义,这种因果关系的阐述过于简单。民主观念的转变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思想文化的进步、社会结构的变化、政治斗争等,不能仅仅归因于工业化或现代化的完成。

·“选举变成‘选主’” 的原因分析不足:没有充分阐述为什么选举会变成 “选主”,只是简单地提出了这一观点,缺乏对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如政治利益集团的操纵、选举制度的漏洞、媒体的影响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选举出现问题,但文中没有进一步展开讨论。

          

 

2、Kimi的分析如下:    

这段文字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历史和演变进行了分析,但其中存在一些逻辑问题和概念混淆,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1. 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的片面描述    

·          

 

原文:“城邦政治规模都非常小……公民投票权只限于男性公民,女性没有,奴隶没有,其他城邦的人没有,所以1/10的人都不到,这是很小的比例。”

问题

选择性强调:这段文字只强调了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局限性,而忽略了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进步性和创新性。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民主实践之一,尽管它存在诸多限制,但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逻辑跳跃:将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局限性直接归结为“基因缺陷”,这种说法过于武断。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是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产物,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基因缺陷”。

概念混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直接民主,与现代民主制度(代议制民主)有很大不同。直接民主在小规模社会中是可行的,但在大规模社会中难以实施,这并不意味着它有“基因缺陷”,而是适用范围不同。

2. 对民主概念的历史演变的误解    

·          

 

原文:“很长时间里,民主都是一个贬义词,又叫mob politics(暴民政治)。美国开始制度设计制度时也是把民主排除在外边的,他们是有意这样做的。”    

问题

历史不准确: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虽然在某些时期,民主确实被一些人视为贬义词,但并不是所有时期和所有地方都如此。例如,美国的开国元勋们虽然对直接民主有所警惕,但他们并没有完全排除民主的概念,而是设计了一套代议制民主制度来平衡权力。

逻辑不连贯:将“民主”从贬义词变为褒义词的时间点归结为“西方主要国家初步完成了工业化或现代化之后”,这种说法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民主观念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工业化或现代化的结果。

3. 对现代民主制度的误解    

原文:“后来选举就变成‘选主’了。”

问题

概念模糊:“选主”这个说法不够准确,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公民通过选举选择代表来管理国家事务,而不是简单的“选主”。这种表述容易让人误解民主的本质。

逻辑不严谨:这种说法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选举会变成“选主”,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

4. 对柏拉图观点的误读    

原文:“柏拉图就开过这个玩笑,他说,怎么能搞民主呢?怎么能搞一人一票呢?就像你生病了,你是要找一个专业的大夫给你治病,还是广场上随便高呼一声,弄出一个人来给你治病。”

问题

断章取义:柏拉图对民主的批评是基于他对理想国家的设想,他主张由哲学家王来统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否定民主的价值。这种引用柏拉图的观点来支持“民主有基因缺陷”的说法是断章取义的。

逻辑不成立:柏拉图的批评更多是针对直接民主的局限性,而不是民主本身。现代民主制度通过代议制、法治等方式来克服直接民主的局限性,不能简单地用柏拉图的观点来否定现代民主制度。

总结    

这段文字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历史和演变进行了一些分析,但存在以下逻辑问题:

选择性强调:只强调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局限性,忽略了其进步性。

逻辑跳跃:将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局限性归结为“基因缺陷”,这种说法过于武断。

概念混淆:将直接民主与现代民主混为一谈,没有区分两者的不同。

历史不准确:对民主概念的历史演变的描述不够准确,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

概念模糊:对现代民主制度的理解不够准确,表述模糊。

因此,这段文字的论证存在一定的逻辑谬误和概念混淆,需要更严谨的分析和更准确的证据支持。

          

 

    

3、DeepSeek的分析如下:

上述论述中存在一些逻辑谬误和值得商榷的观点,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逻辑问题:

以偏概全(Hasty Generalization)

作者将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局限性(如小规模、排他性)直接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联系起来,暗示现代民主制度继承了这些“基因缺陷”。然而,现代民主制度与古希腊城邦政治在规模、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不能简单地将古希腊的问题直接套用到现代民主制度上。

错误类比(False Analogy)

作者引用柏拉图的比喻,将民主比作“广场上随便找一个人治病”,暗示民主制度缺乏专业性。然而,民主制度的核心是通过选举和代议制来产生决策者,而不是随机选择。现代民主制度中,选民选择的是经过竞选和辩论的政治代表,而不是“随便找一个人”。

历史决定论(Historical Determinism)

作者认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基因缺陷”源于古希腊城邦政治,暗示这些缺陷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历史发展是复杂的,现代民主制度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和演变,不能简单地将其问题归因于古希腊的“基因”。

混淆概念(Equivocation)

作者将“民主”与“暴民政治”(mob politics)混为一谈,暗示民主必然导致混乱。然而,现代民主制度通过法治、代议制、权力制衡等机制,已经大大减少了“暴民政治”的风险。

忽略历史背景(Ignoring Historical Context)    

作者提到美国建国初期将民主排除在外,但忽略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美国建国者确实对直接民主持谨慎态度,但他们设计的代议制民主和联邦制是为了平衡权力,防止多数暴政,而不是完全排斥民主。

简化复杂问题(Oversimplification)

作者将现代民主制度的问题简化为“选主”(即选举变成了一种形式化的过程),忽略了民主制度中的多样性、竞争性和动态性。现代民主制度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能一概而论。

目的论谬误(Teleological Fallacy)

作者暗示现代民主制度的形成是为了控制选举结果,这种观点忽略了民主制度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民主制度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目的驱动的。

选择性偏见(Cherry-Picking)

作者只强调了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局限性,而忽略了其在政治思想史上的积极贡献,如公民参与、法治观念等。同样,作者只强调了现代民主制度的问题,而忽略了其在保障人权、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总结来说,上述论述存在多个逻辑谬误,尤其是通过简化历史、错误类比和以偏概全的方式,将古希腊城邦政治的问题直接与现代民主制度联系起来,忽略了历史背景和制度的复杂性。

          

 

综上,对于豆包、Kimi和DeepSeek三个AI来说,需要看使用者想要提问什么问题。

如果分析一段文字里面的逻辑谬误,最好用的还是DeepSeek,如果寻找娱乐八卦搞笑逗乐,豆包还是不错的。严肃点的问题豆包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文字的深度分析方面,Kimi应当有一定的优势。

以上观点的具体实例不足,仅供参考。

以后会更多地使用这些AI工具进行逻辑学学习和分析。

最后还是想给张维为教授一个建议,去跟着AI学点逻辑学吧。

欢迎留言讨论。

          

 

    

老头和你随便聊聊
一个老理工男,和大伙随便聊聊逻辑学有关的话题,一起来学逻辑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