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让孩子独自放学吗?

文化   2024-11-14 12:00   北京  

下午四点半,我正打算出门接孩子,一通电话打了进来,陌生的号码却是女儿的声音:“今天学校有活动,提前放学了,我借的同学手机。”女儿上学放学,需要坐地铁,并有一次换乘,单程需要50分钟左右。每天接送她是我的一大家务,由于工作日五天放学时间不尽相同,我每天都要算好时间出门,准点在学校的巷子口等候。接到电话第一反应是让她继续等:“要不你到麦当劳等我,我五十分钟能到。”女儿语速很快,带着点小兴奋:“我不想等了,今天我试着自己回家吧,走了那么多遍,我觉得能行。”

的确,初二的孩子了,我觉得可以尝试:“行啊,那你就自己回来吧。”女儿再见都没说,直接挂了电话,大概是急于开启她的新“冒险”。此时我才想起,她没带电话手表也没手机,接下来的50分钟,我必须接受她的“失联”状态。

《小别离》剧照
接送孩子是什么时候变成家长的一宗大活的呢?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就不接送,比我年长四岁的姐姐和我同校,带我上学,我也曾在姐姐的教室里,听着高年级的课等着她一起回家。有一次,姐姐放学把我落在学校,回家才想起来,大人到学校寻我,只见我一个人在操场上开心地玩耍。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上学放学大多是没人管的,出了校门就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四散飞去。如果顺路且关系好的就结伴一起走回家,半小时的路程项目还不少,逛逛小卖部、唠唠嗑,有时还会到附近工地玩玩沙。多年后,我们的共同记忆里会有学校附近的烧饼铺,圆的是甜的、方的是咸的;会有路边摊的酸梅粉和无花果;还会有放学路上聊的八卦、拌的嘴。

《步履不停》剧照
我也挺愿意自己一个人上学的,下大雪的日子,一大早出门就可以去白茫茫的雪地里踩上第一行脚印,小时候没有防水的靴子,保暖鞋被融化的雪浸透,冻了上午脚就生了冻疮,不过我还是乐此不疲。有时候上学路上远远看到同学,我也不愿打招呼,一个人的自由时光不想被打扰,便假装看不见。后来才知道,这算“社恐”。可惜到了我们的孩子这代,不管是拉帮结伙的八卦时间还是独处的自由闲暇,他们都很难再享受。随手可得的简单快乐,就此消亡。

从孩子上小学起,我就开始了天天接送的日子。每天早晚这两趟,成为我选择自由职业的一大原因,毕竟没有哪个单位会让你下午三四点钟就下班。女儿个矮,上小学时才刚一米一,祖国的小花朵无法抵御早高峰的拥挤,只有靠我这个“护花使者”每天带着她在地铁里辗转。等到五六年级,很多同学个子窜了起来,不少家长开始让他们自己放学回家。可女儿身高还是停留在一米四左右,踮起脚才能够到扶手,六七十斤的小身板也背不动越来越沉重的书包。我还是再接送两年吧,舍不得她一个人这么辛苦。

《母亲》剧照
安全是另一个因素。孩子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人,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全部。我们宁愿多付出点、多麻烦点也不想承受任何风险。

上初中之后,孩子开始长个,身形不再是小小孩,对地铁线路比我还熟悉,但我依旧不放心她独自一人。所以,在没法主动联系她,只能等着她自己回家的那天,我还是忍不住紧张起来。

《素媛》剧照
挂电话已经十分钟了,她该进地铁了吧?进地铁有两段下的楼梯和一段上的楼梯,每段都有二十多个台阶,她必须自己拎着三十多斤的滚轮书包上下,她拎得动吗?书包过安检的时候,会有人帮她抬一下吗?

挂电话半小时了,她该换乘了,需要上下自动扶梯。上次她的鞋带卡进了扶梯,我使劲拽出来,吓出了一身冷汗。今天她的鞋带系紧了吗?换乘路线每天走两遍,我觉得她不会出错,不过来往人流密集,她会不会被撞到?

挂电话四十分钟了,她该出站了,地铁口人流密集,通往小区的路,快慢车道、人行道不分,平时都有我提醒她注意看车,今天她能自己留心吗?

每天接送孩子是个大宗家务,但又何尝不是让自己安心的方式,我只是在辛苦和担惊受怕之间选择了前者。

《小舍得》剧照
一早一晚这50分钟的路途,于我而言大概也是割舍不下的亲子时光吧。有云的日子,我们可以在地铁口远眺朝霞,或者在小区的平台上看落日,我发我的朋友圈,她发她的小某书。在上学路上,我会想办法给昏昏欲睡的她鼓劲,在考试日缓解她的紧张情绪。在放学路上,她会把学校发生的各种新鲜事一一告诉我,闹心的事一起吐个槽,好玩的事一起乐一乐,考不好的时候少不得要安慰一路,回家她就能继续投入作业的汪洋大海。每天的接和送,于她而言是一种充电和发泄,对我来说,则是和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机会。

回想小时候,还记得几次难得的接送。有一次我在学校发烧,妈妈来接我,母女俩走着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回家,她忽然问我:“要不要背你?”多年后我还记得妈妈后背的温度。小学三年级,我从郊区转学去了市区,人生地不熟,爸爸送了我一星期,那时候他正好在读大学中文系的函授课程,一路跟我聊四大名著,还有他关于宝钗和黛玉的论文。于是我开始读《红楼梦》,觉得宝钗性格很好,黛玉太矫情。后来我成了一个文科生,也许和那段上学路有些关系。两相比较,现在每天接送孩子,是负担也有收获,也许会是未来一段好的记忆。

《加油!妈妈》剧照
孩子挂电话五十分钟之后,我侧耳静听,门铃响了,外加孩子开心的嚷嚷:“我回来啦,我自己回来啦。”悬着的心此刻终于落定,女儿则带着自豪来表功:“我就说我自己回家没问题。”这次“冒险”过于顺利,以至于有些平淡,她的成就感很快就消失不见,毕竟已经初二了,自己放学回家这种区区小事,本来就就不是一道超纲题。

事情就是这样,当孩子在我们身边时,我们总是觉得他们弱小、不靠谱、不成熟、不能放手,但凡大人不在,他们就变得坚强、靠谱、成熟起来。我提议:“要不你以后放学都自己回来?”女儿沉吟片刻:“还是算了,一个人坐地铁也很无聊,想让你陪陪我。”看来,不是我一个人看重这段亲子时光啊。不过,女儿煞风景的真心话接在后面:“你还能把我手机带过来,让我在地铁里打会游戏。”

那天,我们认真探讨了她独自放学的可行性,至少在我忙不过来的日子,有那么一两天她可以自己回家,多了一个选项,就多了些自由腾挪的空间,其实“怂”的不是孩子,是老母亲自己呀。

《奇迹》剧照

《少年新知》是《三联生活周刊》旗下的原创青少年杂志,我们的自我定位是人文思维启蒙。我们希望这本杂志能够陪伴青少年一起直面真实复杂的世界,让他们意识到,看待世界不是只有一种方法。

自2020年6月创刊,《少年新知》已经推出43期杂志。我们的主题涉及时间、魔法、友谊、家庭、偶像、未知、运动、冬日、海洋、倾听与表达、网络生存、像侦探一样思考、历史、成长的烦恼、微观世界、写作实验室、清单、博物馆、爱情、野外、情绪、音乐、美食、建筑、物理、秋日、漫画、流行、故事、社团、身体、AI、南北朝、游戏、古生物、语文、苏东坡等。

许多愿意为青少年写作和绘画的成年人加入了这本杂志的创作。科学、游戏、哲学、文学、心理学、艺术专栏的创作者不断地输送着前沿的研究和对日常生活的思考,试图回应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困惑。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少年新知》订阅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