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陈邦元:怀念叔公陈中凡
教育
2024-11-20 16:00
中国
点击上方
"
同步悦读
"
免费订阅
力
匕
追 忆
怀念叔公陈中凡
■
陈邦元
2024年6月1日,叔公陈中凡仙逝,享年96岁,是我们村庄到目前为止最长寿的逝者。
5月31日我打电话给母亲,问她近况如何?母亲说:“老样子,身体还好。并告之我中凡爹今天从县城回到了老家,准备住一段时间再回县城”。6月3号我再打电话给母亲,告之我离开铜陵到外地有事,母亲说:“那你忙吧,并告之我中凡爹6月1日过世了”。我一惊,对母亲说:“上次打电话,你不是说中凡爹回来住一段时间再回县城,怎么突然去世了呢?”母亲说:“中凡爹回来时,他家里人是那么说的,不想,第二天就升天了”。就这样,错过了送叔公最后一程。
中凡叔公身材修长,会游泳,喜欢打篮球,年轻时是一个帅小伙,且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可惜家庭出身地主,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难免时乖运蹇,但他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懂得隐忍,个人倒也平平安安,没有受到多大冲击。
中凡叔公不仅是我的宗亲,也是我的小学老师,因而与他交往比村子里其他长辈要多一些,聆听的教诲也多一些,对我的影响也深一些。
作为一名教师,叔公教书育人做到了尽职尽责,诲人不倦。叔公上个世纪50年代从教,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提前退休,在弥陀区和牛镇区多所学校任教,所教学校,无不得到学生和家长爱戴,他去世时,前来悼念的学生一拨接着一拨,有的学生白发苍苍,儿子满堂。叔公直接教我只有一年,那是1974年,他刚来龙盘小学不久,担任我们五年级语文课。叔公上课时声音比平时在家说话不太一样,轻柔婉转,文雅清晰,除了好听,还觉得好玩。我们农村孩子写字不规范,错别字连篇,叔公特别重视错别字纠正,比如“周”字反复强调“口”字上面是个“土”;“尴尬”二字反复指出偏旁是“尢”不是“九”;按部就班不是按“步”就“搬”;釜底抽薪不是“斧”底抽薪等等,这一年为我打好语文基本功奠定了一定基础。1974年全国掀起了“学黄帅反潮流”运动,叔公在课堂上也讲“学黄帅反潮流”,并要求我们以此为主题写作文,但私下没人时对我说:“元伢(我们村子里年龄大的长辈一般都这样叫我),你家庭出身不好(我家是富农),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好一些,加上你爷当过兵,推荐上初中时帮你说话的人会多一些,如果成绩一塌糊涂,那你上初中的希望一点也没有”。现在想来,一是叔公对我个人前途的关心,二是很有叔公的风格,既要跟当时全国大形势走,又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因“反潮流”而忘记学知识。
作为一名生活在现实中的生命个体,叔公直面磨难,笑对人生。在我的模糊记忆中,上个世纪70年代初,是叔公最悲催的几年,三年里送走三位亲人。他二哥是我们当地一位有名的土郎中,戴着地主分子的帽子,不忍常年遭批斗,再加病痛的长期折磨上吊自杀;不久他挚爱的妻子因病中年早世,留下4个儿女,幼子仅8个月;随后他年迈的母亲也老去,是叔公将他们一个一个送上山。在巨大的家庭变故面前,叔公没有被压垮,直面人生的现实,以坚忍的意志承受接二连三的打击。他除了勤勤恳恳工作外,就是悉心照顾自己的儿女,将年仅8个月的幼子抚养成人。在96年风风雨雨、悲欢离合、任劳任怨中,看多了人心善恶,历经了际遇沉浮、尝遍了人间冷暖,练就了宠辱不惊,以乐天知命、超然物外的心态笑对人生,这也许是他历经磨难而长寿的秘诀。
作为一名接受旧学教育的知识分子,叔公能主动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叔公是新中国成立前接受的学校教育,旧学传统影响深远,但他不古板,而是能顺应时代,接受新生事物。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件事:一是80年代初,陈冲、刘晓庆等我们崇拜的明星,构成了我们青春的一部分。我上大学第一年回家过年,买了两张陈冲、刘晓庆的画像,叔公来我家看我,我正在房间里张贴陈冲、刘晓庆的画像,叔公笑嬉嬉地说:“贴美人照啊”。我不好意思地说:“学校买的”。叔公说:“别不好意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足见叔公的开通。二是大学毕业分配到铜陵,我到叔公家去玩,告之我分配的去向,叔公说:“铜陵我没住过,但铜陵大通我路过,那可是有名的水码头,有小上海之称”。我说:“原以为能分配到党校教书,不想分配到中学教书,我不喜欢”。叔公说:“分配到中学教书有什么不好,中学面对的是生龙活虎的莘莘学子,人都会变得明朗、清澈;再说,人要分清什么是自己能支配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支配的,对于自己不能支配的,你只能顺其自然,对于自己能够支配的,你要努力。中学教书,只要你尽职尽责,一定不会比党校教书收获小,可能还要大”。叔公的开导,使我怀着期待的美好,愉快走上了中学教育岗位。三是本世初,我到牛镇初中看望叔公,不知怎么聊到了“春晚”话题,我问叔公:“现在人们说春晚一年不如一年,您怎么看?”,叔公说:“电视普及了,春晚成为国人的年夜大餐,没有春晚可能还真少点什么。不能说春晚办的一年不如一年,只能说现在中国人文化生活选择多了,众口难调”。足见叔公虽然老了,看问题还是蛮客观的。
叔公的妻子淑梅奶是大家闺秀出身,能识文断字,他俩夫妻感情甚笃,听大人说:他们夫妻二人从未红过脸。可惜天不假年,叔公中年丧妻后,独自抚养幼子,一直没有续弦,过着鳏居生活。好在叔公晚年生活十分幸福,跟自己的小女儿一直生活在一起,女婿十分孝顺,得以颐养天年,活到长寿,这也许是常人说的“好人必有好报”。
陈邦元,1984年大学毕业,曾任教师、教体局局长、编办主任等职务,在全国、省、市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
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曾在军旅》图书征稿启事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
“
阅读原文
”
关注投稿指南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zQwNzQ4Ng==&mid=2247652034&idx=4&sn=f2aee5ae287d90d905bc6a85be64a334
同步悦读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
《军绿》第769期|杨修文:采药
池寒冰:关于吃饭的断片
甘宗平:小山村里的故事
陈邦元:怀念叔公陈中凡
郜宝明:“暴戾”的年轻人
杨厚君:会友记
赵勇进:故乡杂忆
肖燕:拥有一颗感性的心
《军绿》第768期|章玉林:我的旅长爱民心
汪彪:终于“同步”了一回
李静:与谁夜游
田祥鸿:洛阳三章|文旅中国
陶莲仙:谁在饮烟散尽的村庄——探访海子故居
吴泊宁:守在大江那边的老家
李春华:分居
王子彬:生命的终章与永恒
鲁令琴:说说安庆人
胡金萍:远去的口哨 永远的少年
11.11血案,司法不是万能钥匙
高燕:落花生
朱守良:重游古镇皖口|文旅中国
张新贤:秦腔的魅力
朱新敏:走马观花话东瀛
“菱湖杯”《同步悦读》首期写作研习班圆满举行
《军绿》第767期|赵树丛:母校的红色根脉
潘常春:又见红杉林|文旅中国
方长国:礼让与坚守的智慧——也谈六尺巷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俞鲲:黄山简笔|文旅中国
黄照群:友朋滥交朋友
王晓霞:最是乡情重
《军绿》第766期|张广友:解放军是所大学校
王勇:柿子红时
《军绿》第765期|徐济中:军心不移
郭启林:无尚荣光
子柒归来
冯杰:祭拜母亲三周年
徐恩芳:光棍
《军绿》第764期|潘泽尚:志愿军围歼重坦克营
查政权:对底层互害案的反思
由珠海驾车冲撞行人说起
林建明:死在链条下的大黄
方玲玲:酸菜叶
吴斌:我与车的那些事儿
方晓林:云水湾有了一身美丽的衣裳
《军绿》第763期|方国书:刻在灵魂深处的记忆
都昌华:母亲的”自留地”
方广义:读《穿越千年的约会》
黄涌:“小诗”的境界
薛芳:初遇桐城|文旅中国
方景春:舅舅制作的豆腐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