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少林 | 钟鼓楼一左一右有什么讲究?

文摘   2024-11-02 21:18   福建  

钟楼,悬大钟之楼也。

,中世以后诸大寺与钟楼相对建于讲堂之左右,为悬鼓打时之处。现今多于楼门之上,堂之隅,悬之矣。(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其位置与钟楼相对望,故自古有左钟右鼓之称。

在汉传佛教寺院中,常在大雄宝殿前方建造钟鼓楼,分别安置梵钟和法鼓。每日清晨与黄昏,钟鼓楼内响起击钟敲鼓之声,寺院僧人齐集大雄宝殿朝暮课诵,警示修行人当勤精进、慎勿放逸,因此“晨钟暮鼓”四个字,也成了出家人日常修行的象征。


寺院早晚叩钟一百零八响,寓意众生能脱离一百零八种烦恼,又钟声能令三恶道众生暂时息苦,故寺院僧众不吝慈悲,早晚叩钟。叩钟的时候唱念叩钟偈,一句一叩,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能够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寺院早晚敲鼓,与钟声相互应和,早上先敲钟,后接鼓,晚上先敲鼓,后接钟,所以称晨钟暮鼓。鼓有时用来比喻佛陀所说的法,佛法能令众生折伏如魔军般的烦恼,恰如两军作战,击鼓以令军士进击敌阵,故将法喻为鼓。

《法华经·序品》云,“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鼓槌敲击,法鼓声声,震撼有力,若风声、若雨声、若雷电之声,犹如佛法之理,震人心魄。

在佛陀住世时期,鼓是报时、召集僧众之用。《楞严经》卷三载:“阿难,汝更听此祗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诸经要集》卷二十“鸣钟缘”条引用《杂喻经》之偈说,若闻钟声,卧者须起。

《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大钟,丛林号令之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增一阿含经》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佛祖统纪智者传》中说:“闻击钟磬之声,能生善心,能增正念。”《鸣钟宝偈》云:“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

宋代禅师释祖钦有偈颂曰:

南山云起北山云,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望众僧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历史典故】晨钟暮鼓

钟鼓,作为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礼器和乐器,早在商周时代即被广泛运用。无论朝会、庆典、祭祀、征战;都必须撞钟击鼓。甚至在《诗经》的开篇《关雎》中,当君子得到梦寐以求的窃宛淑女之后,也是“钟鼓乐之”。


先秦著名的礼制典籍《周礼》中记载,为了敲钟击鼓礼仪的需要,当时已有钟师、鼓人之设。《春官宗伯第三》说:“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凡祭祀、绝食奏‘燕乐’、”《地官司徒第二》说:“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早在先秦时期,鼓已作为壮音,出征先要击鼓,如《诗经·邶风·击鼓》所记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敲钟击鼓,亦是古代的一种报时方式,每天早晚撞击。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个时辰相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 483 年- 493 年)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首开先河。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


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每有规定。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老百姓都习以为常。不过,在汉魏时期,报时方式却是晨鼓暮钟,恰恰与唐代相反。汉蔡邕撰《独断》记:“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滴漏是古代计时器具,根据刻度分夜漏和昼漏。夜漏尽,乃夜时将尽,天将明;昼漏尽,则日时将尽,夜已临。)汉代击鼓迎晨,是因为鼓声振奋,催人劳作。 


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四.短歌行》的“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也是“晨钟暮鼓”的一个出处所在,诗句大意是以晨钟暮鼓来告诉世人,历史岁月虽绵绵流淌和循环不已,但警世的钟声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停止。





您的“点赞"和“在看”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设置“星标”方便我们再见面哦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往期推荐
|
HISTORICAL
走进南少林 | 牌坊的来历
走进南少林 | 走进寺院的那道门为什么叫山门或"三门"?


走进南少林 | 为什么要放生?


客堂电话:0594-2899371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莆田南少林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闽(2022)0000036






南少林寺来寺线路指引

莆田南少林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闽(2022)0000036 以教育净化心灵;以武术增强体质;以慈善普济社会;以养老关爱终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