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科之窗
这不仅仅是一个公众号....
作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
通信作者:白春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4, 47(8) : 716-729.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31109-00300.
摘要
肺癌发病率与病死率在我国居恶性肿瘤之首,目前我国肺癌5年生存率为19.7%,肺癌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77%~92%,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肺癌5年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组织专家于2015年制定了《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对该共识进行了更新,形成了《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并在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推广,提出“智能救治百万早期肺癌工程”,规范和提高了我国肺结节暨早期肺癌诊治水平。在此背景下,根据近年来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的推广经验,更新现有的文献证据,对该共识进行第三次修订和更新,形成了《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本次共识更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我国国情界定我国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年龄;(2)提出难定性肺结节定义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3)对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评估肺结节以科学评价,并提出人机MDT以避免AI的局限性;(4)将肺结节评估分为常规和个体化评估,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对于不同类型和大小肺结节管理细则给予了推荐。本共识共形成18条推荐意见指导肺结节暨肺癌早期诊治临床实践,以规范和提高我国肺结节暨早期肺癌的诊治水平,提高肺癌5年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约1 930万例,癌症死亡近1 000万例。其中肺癌新发病例数约为221万例,占癌症新发病例总数的11.4%。肺癌死亡约180万例,为癌症死亡首位。该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数81.6万,占全球总例数37%[1]。2022年中国最新肺癌发病例数增至106.06万,肺癌死亡例数73.3万[2]。就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而言,2018年公布的数据中国(2012—2015年)为19.7%[3],与《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中提出的至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还存在较大差距。不同分期的肺癌预后截然不同,Ⅰ期肺癌5年生存率为77%~92%,ⅢA~ⅣB期肺癌5年生存率0~36%[4],因此实现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肺癌5年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然而大部分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肺癌晚期,错过了根治性治疗时机,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二级预防工作做得不够,需要研发先进技术,融入共识指南中广泛推广。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组织多学科专家,于2015年制定了《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5],2018年对本共识进行了更新[6],并在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广泛推广,提出“智能救治百万早期肺癌工程”。在此背景下,根据近年来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的推广经验,更新现有的文献证据,参考“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7]、及其他学科制定的相关共识和指南[8, 9, 10, 11, 12, 13, 14]后,广泛征求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在《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基础上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和更新,形成了《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本共识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我国国情界定我国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年龄;(2)提出难定性肺结节定义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3)对AI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评估肺结节以科学评价,并提出人机MDT以避免AI的局限性;(4)将肺结节评估分为常规和个体化评估,便于不同人群采纳,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对于不同类型和大小肺结节管理细则给予了推荐,形成18条推荐意见指导肺结节暨肺癌早期诊治临床实践,以规范和提高我国肺结节暨早期肺癌的诊治水平,提高肺癌5年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一、肺结节定义和分类、管理原则
二、肺结节发现途径
三、肺结节常规检查及评估
四、肺结节的个体化评估
五、孤立性实性肺结节的个体化评估与处理原则
六、孤立性亚实性肺结节的个体化评估与处理原则
七、多发性肺结节评估与处理原则
八、肺结节治疗原则
九、物联网技术辅助评估与管理[6, 7,13]
十、小结
执笔人:陈良安、白莉、杨达伟、李为民、张晓菊、金发光、白春学
专家组成员:白春学、杨达伟、洪群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呼吸病研究所);胡洁(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白莉、陈佳(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陈良安、赵微(解放军总医院);段国辰(河北省人民医院);董春玲、张捷(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樊绮诗、陈克敏、项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费广鹤、孙耕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葛棣、冯明祥、卢韶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金发光、谢永宏(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圣青(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时悦、孙宝清、周承志、秦茵茵(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李为民(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陈海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祖滨(重庆松山医院);陈公平、林其昌(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伟、孙增涛、张硕(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施敏骅(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工业总医院);宋勇(东部战区总医院);唐华平(青岛市市立医院);刘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述良、杨丽(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立明、胡成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黄建安(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云超(云南省肿瘤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王琪(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晓萍(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陈宏(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肖湘生(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徐兴祥(苏北人民医院);于化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曾奕明(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铭、张国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艰(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晓菊(河南省人民医院);徐涛、赵培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赵苏(武汉市中心医院);周彩存(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王悦虹、周建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亚斐(陆军军医大学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周向东(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朱晓莉(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魏益平(南昌大学附属二院);孔凤鸣(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金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拴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肖奎(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孙加源(上海胸科医院);吴楠(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煜(华东理工大学);魏雪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薛新颖(北京世纪坛医院);钟文昭(广东省人民医院);余慧青(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孟昭、张力(北京协和医院);朱广迎(中日友好医院);王平(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王赞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李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硕(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何勇、徐瑜(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罗旭明(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周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周燕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晓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熊维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林殿杰(山东省立医院);蔡志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略)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本文原文或参与讨论。登陆胸科之窗网站(www.tbwindow.com)或下载胸科之窗APP,获取海量胸科学术素材,胸科之窗的大家庭欢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