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科之窗
这不仅仅是一个公众号....
作者:中国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诊治与研究联盟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通信作者:徐金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瞿介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引用本文: 中国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诊治与研究联盟,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病因学诊断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4, 47(10): 921-932.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40606-00315.
摘要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病因诊断对于疾病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诊治与研究联盟、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组织专家,充分评估了支扩病因诊断领域最新的研究结果,基于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和修订,最终形成了支扩病因学诊断的专家共识。本共识分为四个部分:支扩的定义及病因分类、支扩的病因学诊断程序、支扩的可治疗病因、支扩的其他病因。希望通过本共识,助力提高中国支扩病因学诊断能力和疾病管理水平。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和反复的感染加重,其患病率仅次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位居慢性气道疾病的第3位 [ 1-9 ] 。然而,支扩又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其发病的病因各异,不同病因所致支扩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治疗和预后差异较大,明确病因学诊断对疾病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1 , 10-16 ] 。
第一部分 支气管扩张症的定义及病因分类
第二部分 支扩病因学诊断程序
图1 胸部CT影像学特征提示可能的支气管扩张病因学
图2 支气管扩张病因学诊断流程和分级诊断策略
第三部分 支气管扩张症的可治疗病因诊断
第四部分 支气管扩张症的其他病因诊断
第五部分 展望
顾问:钟南山,王辰,何权瀛,陈荣昌,曹彬,李为民,周新,施毅 总负责:瞿介明,徐金富 执笔专家:瞿介明,徐金富,高永华,毛贝,郑慧珍 方法学专家:夏君 讨论与投票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白久武(上海市肺科医院);曹超(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奕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旻旻(重庆松山医院);陈敏(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强(上海市同济医院);陈湘琦(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程齐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储德节(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邓静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丁凤鸣(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丁亮(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董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杜春玲(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范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范晓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冯旰珠(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冯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高凌云(四川省人民医院);顾红艳(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关伟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凤霞(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郭英华(解放军总医);何剑(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贺瑞卿(山西白求恩医院);洪伟俊(闵行区中心医院);胡芬(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黄飞飞(郑州人民医院);黄慧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建安(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婧怡(上海中医药学院附属宝山医院);黄艳媚(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郏琴(上海杨浦区市东医院);贾金广(郑州人民医院);姜静波(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蒋捍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揭志军(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金岩(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金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靳钰(上海长征医院);康秀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晨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李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李静(广东省人民医院);李莉(上海中医药学院附属宝山医院);李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李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影(北京朝阳医院);李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玉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玉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园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占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梁硕(上海肺科医院);林婕(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刘琳(贵州省人民医院);刘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学东(青岛市市立医院);芦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陆海雯(上海市肺科医院);罗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罗壮(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群(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吕晓东(嘉兴市第一医院);马江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艳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毛贝(上海市肺科医院);孟庆伟(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莫伟强(嘉兴市第二医院);缪夏轶(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牛华(安徽省胸科医院);瞿介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沈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施毅(南京金陵医院);宋小莲(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宋元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苏楠(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悦(上海市肺科医院);谭潇琼(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田欣伦(北京协和医院);汪俊(江西省人民医院);汪赛(上海市奉化区人民医院);王斌(湖州市中心医院);王导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海琴(嘉兴市第二医院);王海英(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王红(苏州科技城医院);王利民(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凌伟(深圳市人民医院);王鹏飞(山西白求恩医院);王生伟(南京市胸科医院);王小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莹虹(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吴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夏立京(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向天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徐军(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徐兴祥(江苏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许攀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杨朝(苏州科技城医院);杨丹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姚秀娟(福建省立医院);叶小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应可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喻海琼(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袁国航(贵州省人民医院);袁志(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詹丹婷(深圳市人民医院);詹少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锋英(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张国平(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张建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张敏(赣州市人民医院);张巧(重庆松山医院);张巧丽(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双美(湖州市中心医院);张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伟帅(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张哓菊(河南省人民医院);张扬(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云辉(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章婷(江西省人民医院);郑翠侠(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周海(杨浦区市东医院);周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周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邹扬丹(萍乡市湘东区总医院) 编写组秘书(按姓氏拼音排序):陆海雯,俞丽 参考文献(略)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本文原文或参与讨论。登陆胸科之窗网站(www.tbwindow.com)或下载胸科之窗APP,获取海量胸科学术素材,胸科之窗的大家庭欢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