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夜雨
在济宁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肖云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多元的地域文化。
肖云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岁月的长河在这里留下了诸多痕迹。从文化的源头探寻,佛教文化在肖云镇有着深厚的根基。霄云镇之名源于古老的霄云寺,在南北朝时期,此地的佛教就已极为兴盛。《济宁直隶州续志》明确记载“霄云寺”位于金乡“城南”。从唐朝贞观年间到清朝中期,霄云寺周边更是庙宇林立,西大寺、观音阁、白衣阁、泰山庙、玄德庙、关帝庙、火神庙、大王庙等儒、道、释诸家庙宇相继建成。每天香客云集,那袅袅香烟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繁荣,几里外都能闻到这香火的气息。这种香火的旺盛,使得民间将这里的寺庙统称为“香寺”,并逐渐形成了集市“霄云寺集”,最终演变为基层区划名,“霄云”之名也因此而来。在2014年,霄云镇发现南北朝时期的佛造像石底座,这一珍贵的发现证实了当地佛教的兴盛历史。底座上的碑文虽因岁月的侵蚀而字迹漫漶,但却像是历史的密码,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佛教繁荣的大门。这一发现填补了北齐在本地历史研究中的诸多空白,因为在历史上北齐存在短暂,留下的历史信息寥寥无几,而此地佛造像石座的发现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除了佛教文化,肖云镇的红色文化更是熠熠生辉。在抗日战争时期,金乡县第一个边村党支部——中共金乡县肖云镇鲍楼村支部诞生于此,犹如一颗革命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点燃了抗日救亡的热潮。1936年11月,共产党员翟子超、秦和珍在金乡县第一高小介绍李如沆、郭耕夫、周又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此建立党支部。随后,鲍楼村的马玉尧在1937年11月于金乡县第一高小读书期间经共产党员李如沆介绍入党,回到村里担任小学教员,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1938年1月的鲍楼村,因为中共山东省委在此建立中共鲁西南工委,迎来了革命发展的关键时期。工委来到位于三县交界的鲍楼村后,与共产党员马玉尧迅速取得联系并开展工作,很快发展了多名党员。同年1月,“中共金乡县第一个边村党支部”在鲍楼村建立,马玉尧担任支部书记。在党的领导下,鲍楼村的抗日救亡活动蓬勃开展,党支部不断发展壮大,陆续发展了众多共产党员,如马洪训、马开发等。他们组织起“边村青年抗日救国团”,众多青壮年踊跃参加,大家团结一心,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
当时的金乡县城,曾在1938年5月遭到侵华日军的血腥屠杀,3464位同胞惨遭杀害,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然而,英勇的萧云镇人民并未被吓倒。苏鲁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二总队第十三大队来到这里,他们在鲍楼村的严明纪律和对百姓的尊重,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年轻人纷纷参军,老百姓积极提供支援,鲍楼村党支部也不断发展壮大。同年12月,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挺进湖西,为鲁西南抗日斗争打开了新局面。
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39年9月,湖西地区发生了“肃托”事件,这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金乡县作为重灾区,众多党和政府干部被杀害,党组织陷入困境。但英勇的金乡人民没有屈服,1939年12月,在危难时刻,中共苏鲁豫区委派秦和珍到金乡县恢复党的工作,建立中共金乡县委,秦和珍担任县委书记。1940年3月24日,金乡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紧靠鲍楼村北的王楼村宣告成立,县委书记、县长积极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鲍楼边村党支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支援淮海战役等多场战斗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里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忠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甚至有11位优秀儿女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成为了不朽的烈士,他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激励着后人。
“烽火燃大地,英雄热血洒。忠魂永不灭,后人传佳话。” 革命英烈们的英勇事迹,犹如一首激昂的诗篇,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而在文学艺术领域,李白的足迹也曾在肖云镇留下深刻的印记。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与金乡有着不解之缘。据说,李白曾在济宁寓居多年,并多次到访金乡。在霄云镇就有一个因他而得名的村庄——李白村。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唐开元年间,李白搬家到任城(今济宁市),路经现霄云的一个小村庄时,看见恶少强抢民女,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打跑了恶少,救下了民女。村民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便修建了李白庙,这个村庄也因此得名。李白的到来,不仅为这个村庄留下了美好的传说,还为金乡留下了一系列的诗作,《送友人》《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等诗都展现出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也让金乡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李白曾来此,仗义助民安。诗韵留千古,雅风润心田。” 李白的诗词,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肖云镇的土地上。
肖云镇的文化魅力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在历史的进程中,镇里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挖掘本土文化内涵,鼓励村民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对古老的庙宇进行修缮和保护,让古老的建筑文化得以延续;同时,大力传播红色革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那段历史。
“风古千年韵,文传岁月长。心怀先辈志,续写谱华章。” 如今的肖云镇,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依然坚守着传统文化的根脉,古老的庙宇与崭新的建筑交相辉映,红色的记忆与现代的气息融合在一起。肖云镇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着创新发展的道路,它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