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记忆│羊山有座贞姑庙

文摘   2025-02-08 06:00   山东  

 文/江夜雨 


 

  在金乡县的羊山镇柳园村,静静矗立着一座看似寻常却又承载着无尽沧桑的小小庙宇——贞姑庙。而围绕这座庙宇,衍生出了丰富多彩且神秘悠远的秋胡庙文化传说,宛如一幅绚丽而深沉的历史画卷,在岁月长河中缓缓展开。


  据传说,故事的源头可追溯至东周时期的鲁国南武城(今嘉祥县满硐乡境内)。那时,有一位名门子弟,名为秋胡。秋胡自幼生长在富贵之家,自小耳濡目染荣华富贵,心中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永不熄灭。在他成婚刚刚五日的那个夜晚,本应是与新婚妻子温存相守、互诉衷肠的美好时光,然而,对功名的痴迷却让秋胡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毅然决然地抛下尚不知情的娇妻,踏上了外出求仕征程。从此,秋胡远在天边,在那漫长的求仕路上,历经了无数的风雨与艰辛。他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间奔走游走,试图凭借自己的才学和智慧,在仕途上谋得一席之地。终于,在历经多年磨砺后,秋胡在外混得了一官半职,衣锦还乡。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秋胡骑着那高头大马,带着随从,意气风发地朝着家乡的方向前行。当他路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桑树林时,偶然间瞥见了一位正在专心致志地采摘桑叶的女子。这位女子身着淡雅的衣裳,身姿婀娜,眉眼间透着一股温婉与坚韧。秋胡瞬间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心中的邪恶念头悄然升腾。



  他停下马,整理衣冠,故作庄重地走上前去,试图与女子搭讪。女子并未察觉到他的恶意,依旧专注地劳作着,纤细的手指在桑叶间灵活地穿梭。秋胡见软的不行,便拿出金子在那女子面前晃了晃,轻浮地说道:“美妇人,此乃金锭,只要你稍作青睐,便将它赠予你。”女子微微抬起头,目光中透着清冷与决绝,她冷冷地回应道:“我乃良家妇女,守身如玉,你莫要这般无礼。”


  秋胡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恼羞成怒,却又无计可施,只得灰溜溜地拂袖而去。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刚才的女子就是他的妻子邵氏。尽管他们是夫妻,但是相处时间短暂,再加上五年没见面了,相互间彼此都没认出来。他更不知道的是,妻子自从他远游求官后,在家里任劳任怨,采桑养蚕种田侍奉婆婆。每当思念丈夫时,她就面对窗外皎洁月亮祈祷祝愿丈夫“出门在外保平安,得官早日把家还”。为了表达对丈夫的眷恋之情,她甚至模仿蚕的各种姿态作画,出其不意创造了一种新的书体,这就是流传于世的“虫书”。唐代书法家韦续《墨薮》中指出:“虫书,鲁秋胡妻浣蚕所作,亦曰雕虫篆。”宋代释梦英《十八体书》中,对秋胡妻创造的虫书大加赞赏:“其体遒律,捶画纤长,旋绕屈曲,有若虫体。其状则玄鸟悠游,落花散漫。”虫书常见于容器、兵器,也见于战国古玺及两汉铜器、印章、瓦当,它与鸟书一起曾并行于秦汉时代,也常合为一体,人称“鸟虫书”。

  

  

  秋胡回到家后拜见了久违的老母亲,并把所带金子都交给了母亲,然后问妻子邵氏在哪里。母亲告诉他:“你妻子去村南桑园采桑叶去了,一会就回来了。你妻子很贤惠,你一定要好好待她。”秋胡一听,立即冷汗直冒,想到刚才自己荒唐的言辞举动,戏弄的定是自己妻子,自觉惭愧,战战兢兢等妻子回来。妻子手提桑叶进门拜见了母亲,看到秋胡,四目相对,彼此都顿时傻了眼。老太太热情地招呼两人相见,但是,彼此非常尴尬。邵氏面露怒色,愤然拂袖进了自己的房间。老太太不明就里,还以为是两人这些年不见面害羞了呢。秋胡忐忑不安、羞愧地面地跟着邵氏进了里屋,面对怒气冲冲的妻子无话可说,邵氏指责秋胡说:“你从小诵读经书,学习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结婚五天就为了你自己的志向而外出谋官,我大力支持,任劳任怨。不曾想,你所作所为真让人丢人,书都读哪里去了,这官做的是什么官?学的是调戏良家妇女的文章?做的是调戏良家妇女的官?离开家这么久不想着回家看望母亲,反而调戏路边妇女,这是不孝、不义!不孝的人,对君主会忠心吗?不义的人,做官会是清官吗?对于不孝不义的人,我怎么能和你相互厮守、白头到老呢?”邵氏说完,就痛哭流涕地跑到婆婆面前,跪下哭诉说:“您儿子做了丢人的事,我有什么面目再活在世上呢?”说完回到里屋,给秋胡写了一首诗:“郎恩叶薄妾冰清,郎与黄金妾不应。若使偶然通一语,半生谁信守孤灯。”随后跑出家门,一头扎进村东的河里自尽了。


  秋胡妻子姓邵,据金乡县羊山镇柳园村明代《贞姑庙记碑》记载,邵氏一族住戊戌乡,即今羊山镇柳园村,柳园村距平山不远。明代于慎行《兖州府志》记载:“俗传秋胡妻邵氏,贞烈为神。”



  妻子跳河自尽后,秋胡后悔莫及,为了纪念纯情的妻子,他之后没有再结婚,陪伴在妻子的坟墓前,有族人过继为后人继承秋胡一脉香火。秋胡死后,后人认为秋胡知错能改,也算个好男儿,于是商量把他和邵氏一起祭祀。不曾想,在合祀那天,天气突然大变,风驰电掣,雷雨交加,迷信的人们以为邵氏仍然不肯原谅秋胡,不愿和秋胡合墓,因此合祀之事只好作罢。


  自那以后,邵姑姑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广为流传。邵姑姑的子孙后代对她怀着深深的崇敬之情,每年逢年过节,都会前往那座小小的庙宇,虔诚地祭祀她。每逢干旱之年,疲惫的庄稼急需一场甘霖的滋润,村民们便会怀着对邵姑姑的虔诚之心,来到贞姑庙中祈雨。神奇的是,每一次祈雨过后,往往都会天降甘霖,庄稼得以茁壮成长。人们相信,这一切都是因为邵姑姑神灵的庇佑,于是,邵姑姑在当地百姓的心目中,逐渐被奉为神灵,受到无上的尊崇。唐代大诗人王勃曾前来凭吊邵氏,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邵氏的景仰之情。其诗曰:“一跻平山庙,恍怜洁夫人。守节唯勤纫,存贞岂污金?煌煌云下月,皎皎水中冰。浪拨千斤体,江流万古名。”



  元至元八年春天,羊山当地遭遇了罕见的大旱。庄稼眼看就要枯死在田地里,主簿夏清心急如焚,带领民众到庙中诚心祈愿。说来也神奇,不久后,雨便如约而至,让这片焦渴的土地重获生机。是年获得大丰收,百姓们对贞姑姑的感恩之情愈发浓烈。而夏清为表对神灵的敬畏,打算重修贞姑庙,然而,天不遂人愿,没等工程完工,他便因病去世,使得这一计划暂时搁置。至元二十一年,夏清之子夏兴谨遵父亲遗愿,来到秋胡庙旁,庄重地立下了“鲁秋胡庙记”碑,这份对神灵的敬意与执着,让人们为之动容。


  岁月流转,明嘉靖年间,羊山镇柳园村邵姓家族在修筑宅基时,意外地从土中挖掘出了夏兴所立的石碑。邵姓族人深感神奇,他们觉得这是祖先神灵的旨意。不久后,他们便在原址重新立庙,专供邵姑姑。明万历年间,金乡县知县彭鲲化到邵村实地勘察,当他看到这座庙宇后,亲自安排人员进行翻新重建,并为其改名为“贞姑庙”,还立碑作记,将邵姑姑的贞烈事迹传颂后世。可惜的是,1949 年后,这座古老的庙宇曾遭受拆毁,庙宇建筑就此消失。然而,“贞姑庙”就像一颗文化的种子,早已深深地埋在了人们心中。



  2012 年,贞姑庙被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古老的庙宇再次受到关注。历经岁月洗礼,它虽历经坎坷,却始终承载着那段不朽传说,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独特标识。这些建造和保护行动,无不体现着人们对贞姑姑的敬仰与感恩,以及对其所代表的贞节品德的推崇。


  时至今日,贞姑庙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向后人诉说着那段古老而又悲壮的故事,让人们铭记贞节与勇气的力量,在岁月变迁中,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每当人们路过此地,心中都会涌起对这段传说深深的感慨与敬意。


鲁小象,讲述最美金乡往事!敬请关注!!

鲁小象
鲁小象是个人公众号,其意为从人生中撷取一个片段,一个角度,一个光点,来反映社会大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