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记忆│高河:城东有斯名

文摘   2025-01-24 10:37   山东  

  文/江夜雨


  鲁地之东,金乡之域,有高河焉。其地历史之悠,底蕴之厚,诚如久藏之珍,愈品愈觉其华。


  追溯往昔,历史的长河在金乡高河这片土地上静静流淌,沉淀下深厚的底蕴。早在远古时期,高河境内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那时,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最初的文明,在高河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最初的印记,那是对土地的敬畏与探索,宛如古老乐章的前奏,奏响了高河历史的序曲。

  

 

  明朝初期,高河迎来发展的新契机,高姓者在此开店铺,集市之象渐兴。自此,高河之名初现,商业的微风轻拂,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活力。人们的往来增多,交易之货渐丰,此地烟火之气渐旺,民生之象日隆。往昔的热闹场景,仿佛一幅古老的画卷,在时光中徐徐展开。


  及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高河成为金乡二区,其政治地位日益凸显。此后,历经建乡、建社、建镇的风雨变革,至2010年8月撤乡设高河镇,高河如凤凰涅槃,在时代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其奋斗历程,犹如一颗璀璨星辰,在金乡的历史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观其地理位置,高河可谓占尽地利之便。它位于金乡县城东三里许,东依京沪国道之要冲,省道东丰线穿境而过,若咽喉之通衢,沟通四方。东临微山湖,湖水波光粼粼,广袤无垠,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传说。南连徐州、商丘之远邑,北靠曲阜之古邑。其间,新万福河、老万福河、东沟、莱河纵横交织,水运可直达京杭大运河。此交通之盛,使得高河成为商贸往来之枢纽,四方宾客云集,各种文化于此交融碰撞,为其历史底蕴之丰富,添上了浓墨重彩之一笔。



  金平湖,宛如高河大地上的一面明镜,静静地镶嵌在这片土地之上。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赋予高河的瑰宝。湖畔垂柳依依,微风拂过,柳枝轻舞,宛如绿色的丝带在风中摇曳。湖中的鱼儿欢快地畅游,时而跃出水面,溅起层层水花,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金平湖不仅是高河自然风光的代表,更是高河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闲暇之余,便会来到湖畔,垂钓、休憩,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它承载着高河人民的欢乐与美好回忆。


  高河的文化底蕴,犹如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宝库。汉初名将彭越,勇略超群,驰骋沙场,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其英勇之名,传于史册,激励后世,让高河之地充满了英雄气概。重情重义之范式,其讲信笃义之事迹,成为民间佳话,流传千古,为高河留下一片诚信友善之德风。魏晋之时之哲学大师王弼,思想深邃,其哲学之智慧,启迪后人,对后世哲学之发展影响深远,为高河文化注入了深厚之哲理内涵。此等先贤,犹如高悬之天灯,照亮高河历史之天空。


  且观其文化传承,高河亦有诸多闪耀之点。苏楼村苏成刚自建之苏家酒文化博物馆与农耕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内,各类酒具、器皿陈列,仿若时光之窗,展示古代酿酒之奥秘。每一器具,皆承载历史,让人领略古时酿酒之情景。苏成刚以一己之私财,集藏各类农耕器具,建农耕文化博馆,其护乡文化之心,令人敬佩。此等博物馆,非独为展示家乡文化之所,实乃文化传承之枢纽,让后人得以直观感受高河历史文化之魅力。



  再言其历史文物,亦为一大瑰宝。汉墓之布局,石马之雕刻,皆体现出当时之文化风貌与丧葬之习俗。那些精美之青铜器、陶器,历经千年,依旧熠熠生辉,承载着古代人民之智慧与艺术创造之力。


  而高河之自然风光,亦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平野沃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四季更替,各具韵味。春至,油菜花金黄,如大地铺金;夏来,稻田菜畦,翠绿盎然;秋临,稻穗低垂,丰收之喜盈满田间;冬雪,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之境。此自然之美,乃高河人民生活之依托,亦为其历史文化发展之见证。岁月流转,农事之变迁,生活之酸甜,皆镌刻于此。



  近年,高河在历史之传承中,亦不断发展创新。农业之兴,蔬菜产业之盛,其产远销国内外,尽显繁荣之象。工业发展,三园布局,企业林立,农副产品深加工体系渐成规模。此乃高河顺应时代之潮流,以历史文化为根基,创新发展之佳果。


  今之高河,秉持历史底蕴之厚重,发展创新之活力,古老与现代交融,传承与创新共生。岁月长河中,高河宛如明珠一颗,闪耀金乡之地。静处斯乡,能感历史之脉,触摸岁月之痕。吾深信,高河人民同心奋斗,高河之历史必将续写辉煌。

鲁小象,讲述最美金乡往事!

鲁小象
鲁小象是个人公众号,其意为从人生中撷取一个片段,一个角度,一个光点,来反映社会大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