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鲁大地的西南一隅,有一座名为金乡的古城。此地,自古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而闻名遐迩。而在金乡的历史长河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那流传千古的“鸡黍之约”。这一约定,不仅见证了两位古人的深厚友谊,更成为了诚信的代名词,流传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金乡人。
金乡,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地处鲁西南平原腹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之所。金乡之名,源于其境内有一座金乡山,此山虽无奇峰险峻,但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据传,金乡山因古时产金而得名,又因山中金气氤氲,故有“金乡”之美誉。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金乡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而“鸡黍之约”的故事,便是其中最为璀璨的篇章之一。 在古代,鸡黍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鸡,代表着光明和吉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鸡被视为一种神鸟,能够辟邪驱鬼,带来好运。而黍,是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代表着丰收和富足。鸡黍的组合,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回首千年前的东汉时期,金乡县有个名叫范式的年轻人。他身材魁梧,面容俊朗,更有着一颗诚实守信的心。范式自幼聪颖好学,饱读诗书,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而在太学游学期间,他结识了汝南郡的张劭。两人志同道合,相谈甚欢,很快便成为了莫逆之交。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两人已共同度过了三年的太学时光。当他们学成返乡之际,范式深情地对张劭说:“两年之后,我路过汝南时,将拜见您的父母,顺便见见你的孩子们。”张劭听后,欣然应允,并与范式约定两年后的某日再相见。
然而,两年之后,当约定之期即将到来时,张劭却因病卧床不起。他躺在床上,心急如焚,担心自己无法如期赴约。他的母亲看出了儿子的担忧,便安慰他说:“儿子啊,你不必担心。范式是个守信之人,他一定会理解你的难处,不会怪你的。”然而,张劭却坚定地说:“母亲,范式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我怎能失信于他?我一定要等他前来。”
就在张劭卧床不起的这段日子里,他的好友郅君章、殷子征等人日夜守护在他的身边,悉心照料他的病情。他们深知张劭与范式的深厚友谊,也理解他对诚信的执着追求。他们鼓励张劭要坚强乐观,相信范式一定会如期而至。终于,在约定的日子里,范式果然如期而至。他一路风尘仆仆,不敢有丝毫懈怠。当他得知张劭因病卧床不起时,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暖流。他匆匆赶往张劭的家中,只见张劭正躺在床上,面容憔悴,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范式快步走到张劭的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元伯,我来看你了。你放心,我一定会遵守我们的约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张劭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欣喜的泪光。
两人久别重逢,自是有说不完的相思之情。他们畅谈着过去的日子,回忆着太学时的点点滴滴。范式在张劭家里盘桓了数日,每日里把酒言欢,谈文论政,交情愈发深厚。然而,不幸的是,这也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后来,范式做官至山阳郡功曹,两人很久都没见过面。张劭的积年旧病日益沉重,临终时叹息说:“很遗憾不能见到我的‘死友’”,然后就去世了。一天,范式突然梦见张劭戴着黑色的帽子,带子也没有系上,光着脚对他呼唤道:“巨卿,我已经于某天死去了,另一天就要下葬,就此永远阴阳两隔。你即使没忘了我,也见不到我了。”千里之外的范式突然惊醒,悲伤叹息,流下泪水。他脱去官服,穿上与朋友相见的衣服,快马加鞭赶赴张劭下葬的地方。范式还未赶到,葬礼已经开始举行,可棺木怎么也放不进墓穴。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木哭着说:“你还有什么祈望吗”?接着就看见有白车白马,一路号哭而来。张母远远看见,说:“这一定是范巨卿到了。”范式赶到后,叩拜行丧礼,说:“元伯你上路吧,我们各自走在生死两条路上,就此永别了。”范式拉着棺木上的绳子走在前面,棺木才开始移动。范式留下来,为张劭修好坟墓,在墓地周围种上树木,一切收拾停当,才离去了。
范式诚信赴约、为死友下葬的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他们俩人这种生死相约的诚信精神更是感人至深。范式家乡的人民自发捐资修建了庙宇来纪念二位贤士,并把范式家乡山阳金乡范庄更名鸡黍村,在金乡留传下了“鸡黍之约”的千古佳话,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山阳郡太守闻知后,遂上表奏请。汉明帝感其诚信,遂下令拨款修建范张祠,命名为“二贤祠”。 “二贤祠”位于金乡县鸡黍镇驻地。庙无脊槫,皆用两根直扁椽,弯成牛梭头状紧紧扣在一起拱起做庙脊,象征范、张二人携手并肩,永不分离。墙体空心,象征二人肝胆相照,心心相印。这种寓意深刻的无脊祠庙,风格独特,中外难觅。“二贤祠”原为一组建筑群落,分正庙、西庙、南庙。明成化年间,知县盛德复修。清康熙四十八年,由民间自发再次重修。庙外由一口深井,井沿上有九道很深的沟痕,俗称“九道沟”,据说是当年建庙从井中取水时,井绳与井沿摩擦形成的,足见当年二贤祠规模的宏大。现存二贤祠遗址为明代重修.并存有纪碑。主体建筑和范式、张劭塑像已在“文革” 中被毁坏,配殿也在2002年的地震中坍塌;现殿堂部分墙体仍在,墙基依稀可见,康熙四十八年配殿重修碑保留至今。
在“鸡黍之约”的故事中,鸡黍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范式和张劭之间的深厚友谊和诚信。当范式如期赴约时,他带来的不仅仅是礼物,更是一种承诺和信念。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诚信的真谛,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金乡县人民政府对鸡黍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与传承。他们修缮了范张祠等历史遗迹,让人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这段深厚的友谊和诚信的精神。范张祠,作为纪念范式和张劭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人们对他们的崇敬和怀念。这座祠堂建筑典雅,布局精巧,内部陈列着与范张事迹相关的文物和资料,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故事。同时,政府还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鸡黍文化节”等,让更多的人了解“鸡黍之约”的故事,传承和弘扬诚信文化。
在鸡黍镇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诚信文化与历史传承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这里独特的文化风貌。每当提及鸡黍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段关于诚信的佳话。这个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鸡黍镇人民世代相传,坚守诚信。
如今,“鸡黍之约”的故事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友谊和诚信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和文化的传承。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诚信始终是我们应该坚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站在金乡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我们看到范式和张劭在太学游学时的意气风发,看到他们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看到他们重逢时的喜悦和激动……这些画面仿佛就在眼前浮现,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深厚的友谊和诚信的精神。
“鸡黍之约”的故事不仅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它所蕴含的诚信精神,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学习和践行的。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守诚信,就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文/江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