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鼎盛的时期,出现在乾隆中期的二三十年间,其时布武四方,内政安定,即所谓之乾隆盛世。不过常言道盛极则衰,清朝国力走上下坡路,同样是出现在乾隆在位时期,而这又与乾隆本人好大喜功,铺张浪费不无关系,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表现,便是乾隆的六次南巡。
清朝皇帝出巡,始于康熙皇帝。康熙在位时,也曾几度出巡,其中南巡六次,其主要目的为视察河工,考察官吏,以及团结南方士族等。
雍正即位后,因为朝廷工作繁忙,国库不充裕等原因,加之在位的时间也短,没有离开过京城。直到乾隆朝中期,乾隆再次延续康熙的老传统,巡幸江南。
同样是天子出巡,同样是出行六次,但是康熙南巡和乾隆南巡,却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首先,康熙深知,自己出巡虽然是体察民情,但天子出行,难免会惊扰百姓,于是规定一律轻车简从,尽可能避免扰民。清人黄邛所著《酌泉录》记载:“圣祖六幸江浙,驻跸惠山。闻初南巡时,汤文正斌为巡抚,务俭省,无纷华。御舟入邑境,县令犹坐堂断事。”
康熙第一次南巡,是真正的微服出巡。一国之君莅临苏州,在进城门时,当地的县令还坐在衙门里断案。后面的几次南巡,接待规格比第一次要高一些,但也只是简单的张灯结彩,略为点缀,并没有为皇帝的游览而大肆铺张浪费。
反观乾隆,则与其祖父截然相反。《酌泉录》续记:“今天子于乾隆十六年复修旧典,巡幸江南,銮舆所至,万姓聚观,锡予便蕃,亘古未有。然自十四年之冬至十六年之春,官民竭蹶将事。工作繁兴,百事俱废。”
和康熙朝相比,为了搞好乾隆的接待工作,地方官员在他出巡的一年多前就要开始准备,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给乾隆的出行铺路。
在出巡的排场上,乾隆也比康熙要夸张得多。乾隆每次出巡,为了保护自己人身安全,要带1000名卫兵于左右。而这些卫兵每到一处,都要安营扎寨,占地费食,搞得沿途百姓苦不堪言。
此外,康熙南巡本来的目的是要办实事,后来是因为觉得巡幸过多,劳民伤财,才停止了南巡。而乾隆南巡,表面上也是巡视河工,但其实游玩性质居多。而且乾隆对江南美女的兴趣,可能要大过南巡本身。
清人李斗之《扬州画舫录》记载,乾隆经过扬州时,“两岸支港汊河,桥头村口,各安卡兵,禁民舟出入。纤道每里安设围站兵丁三名,令村镇民妇跪伏瞻仰。于应回避时,令男子退出村内,不禁妇女。”
虽然清朝正史不敢记录,但寻访江南美女,确也是乾隆南巡的主要意图之一。故以保护圣驾为由,却只令男子回避,妇女除外,不难猜测,乾隆作此安排的小心思。在一次南巡途中,辉发那拉氏皇后与乾隆产生冲突,最后受尽冷落而死,相传便是因为此事进行劝谏而触怒了乾隆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