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出身的开国皇帝。
创业经历和朱元璋比较相似的,有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但刘邦的出身起码还是个泗水亭长,刘秀则起码是皇室后裔,总归是有一点起家的资本。
相比之下,朱元璋不仅一无背景二无靠山,甚至因为连饭都吃不饱被迫出家当了和尚,连普通的平头老百姓都不如。
可以这么说,朱元璋起家创业的难度系数,完全不亚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开国皇帝。对朱元璋这样出身的人而言,创业之初的机遇显得格外的重要,而朱元璋最初的机遇,就是加入了元朝末年一股主要反元力量——红巾军。
朱元璋加入红巾军时年25岁,最早是投靠在郭子兴的部下,并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开始崭露头角。
朱元璋后来能够成就如此大的一番功业,便是发于这行伍之间。按理来说,朱元璋对红巾军应怀有饮水思源之情。
然而恰恰相反,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不仅没有正面肯定红巾军的抗元功绩,反而还经常在公开场合对其抹黑。
例如,在《明太祖实录》中,朱元璋在公开文字中常用“暴兵”、“妖人”等贬义词来形容红巾军。
如果说红巾军是暴兵和妖人,朱元璋如何解释自己与红巾军之间的关系呢?朱元璋解释道,自己是因为年轻时吃不饱饭,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误入”了红巾军,后来见红巾军难成气候,便及时抽身离开,建立了自己的队伍,与红巾军划清了界限。
不管朱元璋怎么撇清自己和红巾军之间的关系,他后来有资本拉起一支自己的部队,总归是在红巾军时期打下的基础。而朱元璋后来对元军和红巾军的态度似乎颠倒了过来,认为元军是正义之师,红巾军反而是逆贼乱民,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但想深一层,朱元璋这么做自有其目的所在。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建立大明政权的合法性问题。
我们中国有几句俗话,叫“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但上面这些观点,只存在于草莽豪杰的话语体系中。
当真正要统治一个国家时,需要得到士大夫们的支持,而在这些士大夫的话语体系里,一个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来源于天命,天命无常,有德者而居之。
为了得到士大夫们的支持,就必须让上面这套天命论能够逻辑自洽。因此,对于元朝的兴盛,只能解释为是因为天命在蒙古人;元朝的衰败,是因为天命转移到了朱元璋身上,而不是因为朱元璋造反而夺取。
基于这套逻辑,朱元璋必须承认元朝政权的正当性,只有元朝政权是合法的,那么继承了天命的大明政权才是合法的。如此一来,朱元璋只能选择给元朝唱赞歌,而对红巾军进行抹黑了。
后来清朝取代明朝时,也是用的类似的宣传手段,说明朝是亡于李自成之手,清朝击败李自成是为明朝报了仇,绝口不提自己与前朝之间的敌对关系,来为新政权的合法性正名。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还因明朝建立之初政局未稳,朱元璋担心有人效仿自己过去的经历起兵造反,因此对红巾军进行抹黑,也有禁止百姓揭竿造反的用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