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样是榴莲千层,价格却相差三倍说起

文化   2024-09-01 00:02   广东  

今天周末,加之下周就开学了,想着买点甜点来做下午茶。


于是上了美团看了看蛋糕店,榴莲千层蛋糕有的 27.9 元一块,有的卖 9 元一块。



为何差别这么大,除了铺租、用人等成本外,主要还是用料上,动物奶油和其他奶油的区别,而动物奶油最大的优势是一般不含反式脂肪酸。


这也意味着,在一些比较讲究的客户群里,还是较有市场。并且,往往这些人群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与相关认知,愿意买单。


说起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这个事,想起了去年一个热搜。


大意是一个宝妈因为孩子吃了同学妈妈买的蛋糕后(她认定对方买的是植物奶油制作的蛋糕),在家长群内发飙,用尽办法想给孩子催吐,认为吃进非动物奶油制作的蛋糕犹如吃了毒。


这个问题当时更多的网友认为这位母亲有些过激,说起控制饮食这个问题我也有一定的想法。


小时候,我的母亲也对我们的饮食控制较为严格,直到现在我也为人母,母亲依然会看各种介绍科技狠活的视频,然后分享给我们,提醒我们不要吃外卖,不要喝奶茶,不要……


她也很努力的去进行各种自制,包括奶茶,做各种可口饭菜给我们吃,避免我们去找零食。


诸如此类,谨小慎微。


不过,我记得小时候,我确实有很长一段日子,就算在家里非常克制,啥零食都不吃(其实是在母亲眼皮底下没得吃),但只要逮到机会,我也会在放学的时候买些薯条、含代可可脂的巧克力来吃。


直到六年级的时候,老师把禁止零食和评选文明学生挂钩,我才对零食没那么感冒了。


这个事情上,心理学家李雪曾说,小时候她父母因为没有啥健康科学的观念,所以只要她想吃啥,父母就会尽量满足,让她在商场任选。


正因为接触了许多零食,各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零食,她一吃便知,一些不太好的零食她能够本能的拒绝,含糖高的东西会让她觉得容易累,后来让她吃,她都觉得没太大所谓。


其实,确实如此,与其限制,不如与孩子沟通,尝试让孩子有意识的自愿的去拒绝不健康的零食。


好比以上那个发飙妈妈,其实可以让孩子吃蛋糕的时候撇开些奶油,就算是动物奶油,不吃也好过吃,但如果确实不小心吃了,也有个“量”的考虑,不必过分担忧与焦虑。况且,在孩子眼里,他更希望能好好的融入其他人——合群。


毫无疑问,大家都爱孩子,但如何坚定而温柔,如何更好的爱孩子其实才是我们需要不断去学习的。


而不是顾此失彼,只关注身体,却忘了心理的,都是不太妥当的。


另外,从零食的控制这个问题,我也想到了让家长们苦恼的游戏上瘾。


我曾遇到过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有极强的控制欲,但凡孩子不按照她想法行事,她便会各种吼叫怒骂逼其就范。


从三四岁的时候动不动就扔出家门恐吓再也不要他,到后来长大后管不动就说自己打不过孩子,怂恿丈夫去管教,激化父子矛盾后,孩子变得越来越沉迷电子游戏。


但当大家提醒这位母亲,孩子缺乏爱时(意思是,也许母亲是爱他的,但孩子无法接收到),这位母亲以为大家觉得她不爱孩子,极力否认。


但大家知道,孩子接收到的只是父母不能接纳真实的他,无论是他高兴的时候,想在家里唱唱歌跳跳舞,还是洗澡的时候久了点,又或者……在其他家庭都是再稀松平常的事,在那个家里都是天大的过错,做什么都会被骂。


其实很好理解,孩子在三岁的时候便开始想自己控制自己,对于母亲孩子更多的时候是矛盾,他想独立,但又需要母亲。


因此,将心比心,以爱为基础,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承认孩子是独立个体,尊重孩子的人格,是我们每个为人父母的人需要明白的。


在李雪看来,每个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如果内心的某个空洞长期得不到爱的填补,就只能往里面塞酒精、药物、电视、网游、滥性等,但永远也填不满。


人之为人,更多的是有自决的尊严,而不是凡事被控制。


人不是傀儡,更不是木偶,我们可以影响孩子,可以引导孩子,陪伴他们成长,成就孩子,而非打压,而非必须“凡事听我的”。











栖梧之境
思想交流,分享故事
 最新文章